2022年4月,听了两节关于高中物理选修3-2教材第三章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的两节示范课,非常有新意。平时的课堂这节内容基本上是不讲或者略讲,因为觉得考试一般也不怎么考,但是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两节课,我发现原来这一章还可以这样上,并且还能讲的这么有趣。
许老师的课逻辑线非常缜密,把非电学量转化成电学量的意义和实现传感的功能阐述的深入浅出,特别是应变片那里,许老师自制了“放大版”的海绵应变片,哪里被压缩哪里被拉长让学生一目了然。并且准备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些简单的传感电路,提升了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王老师的课重在分析怎么实现光控,讲解了“与门”、“非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的本质,并且有一系列的问题,层层递进,不断升华。最后在实现光控的基础上还能实现声控,同样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分享做法。

之后李教授的讲座,关于学科典型学习方式的探索,他指出一定要科学的叙写目标,突出目标导引教学。教学目标的四个维度:一是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二是选用描述学生外显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三是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四是行为条件。针对于物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问题探究式学习。

本次研修,收获良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遇见光、追随光、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