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华: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及其培育方略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作者: 王定华
阅读: 163 时间: 2023-01-10 14:31:23 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神圣使命,担负着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进入新时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新技术新产业的变革转型、新业态新学习方式的诞生等,都在深刻改变着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对教师的道德判断、知识储备、能力素质也带来了新的冲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进行新的思考与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方略。

一、思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主要背景

1

国家部署

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进入高位均衡、内涵发展、提质增效新阶段,更加呼唤优质教师从事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事业,更加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印发的教师工作文件,其中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出明确要求,希望他们能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更好地教书育人。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显著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简称《十项准则》),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提出倡导性号召及禁止性底线。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要求大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做出再安排、再部署。

这些文件的共同点在于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形成不可或缺的必备素养,这些必备素养,就是核心素养。

2

国际启迪

近年来,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对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亦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广泛认同,各国之间相互影响愈益明显。深化全球教育治理、促进教育上的相互学习借鉴,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霸权国家极限施压、破坏国际规则,让其他很多国家在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教师跨国进修、教育工作者国际互访过程中,遭遇计划与落实、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矛盾和巨大冲击。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对教师职业和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教学应围绕合作、协作和团结等原则加以组织。它应培养学生的智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乎道德的行动能力,使其能在同理心和同情心基础上共同改造世界”。

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撕裂了国际阵营,挑战了人类认知,这不仅深刻影响着各国之间的关系,也深刻改变着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对教师的道德判断、知识储备、能力素质带来了新的冲击,提出了新的要求。

3

科技变革

进入新时代,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我国大中小学网络授课、网上考试成为常态,网络学习迅速普及。一方面,教师只有在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方面不断习得与养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其接纳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强化教师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建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熟练与自动化,推动教师教学理念、观念、情感、态度的提升,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与丰富。

4

实践探索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两个标准规定了教师职业“师德优先、学生(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维度,包含了新时代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应立足于“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根据本地本校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十大维度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理论改革的焦点词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议题。教师核心素养不是无所不包、涵盖所有日常工作的任何素养,而是教师在应对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并能促进其他素养形成的最基本素养。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应当在职前认真培养,在入职后不断提高。

思想政治素养。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包含政治方向、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教师应当强化政治素养,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教好思政课程,探索课程思政,怀揣爱国之心,形成强国之志。教师还应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从而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职业道德素养。中小学教师作为个体,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境界,包括其人性品格、私德修为、公德意识,以及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全球视野、环境意识等。作为教育者,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其新时代的核心品质,要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教师既要做 “经师”,更要做“人师”,还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人品、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文精神素养。人文精神素养保障着教师为人处世的格局、格调、情趣。这就需要教师常读经典,与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对话,涵养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神,把人文素养融入到教学实践。教师人文精神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广博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当博览全书,具备通识知识、多科知识,不仅掌握事实类知识,也掌握程序类知识。

教育情怀素养。教育情怀体现在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情感。教育理想让教师目光远大,教育信念让教师追求事业,教育情感则让教师热爱教学、乐于教研、关爱学生。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共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学生的情绪、需要和意图。

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科知识的过去和现在,还要了解学科知识的未来。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及时关注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立足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应当成为学科专家,深谙学科本质,理解学科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关联与结构、作用与价值,学科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实施素养。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从教育实践中反思和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掌握教学技能,形成教学技巧,提炼教学艺术。学者未必是良师,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多种教学实施素养,做到善于选择教法、善于教学设计、善于课程开发、善于教学实施、善于教学探索。

教育治理素养。教育是与人交往的工作,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要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超越“教书匠”,成为“大先生”。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时,教师应以平等、互惠、正义、共情为前提,善于沟通、乐于协作,破解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发现新的增长点,形成教育的耦合效应。教师应表现出对学生的真诚接纳、尊重信任、严格要求、耳提面命。教师需要具备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体会到关心和关怀。

学习反思素养。立足新时代,教师应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站在教学发展前沿,始终保持学习状态。通过反求诸己、终身学习,教师不仅能获得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识知识,甚至能具备宽阔的胸襟、较高的站位;还能够主动更新教育观念,科学革新教学方法,熟练运用教学手段,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教育实践,不断增强教学本领。

信息技术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当逐步适应“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智慧校园,适应集无线通信技术、情境感知技术、海量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交互技术有机联合、三维立体模型下的智能教学楼。教师还应了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保障中心,将教学楼物联网应用与每间教室设备及数据互联互通、系统平台与教学资源互通互享,实现校园教学与管理的数字孪生的未来教育域场。面对网上海量信息,教师应当具备分析辨别能力、资料检索能力、数据支撑能力。立足新时代,教师应能够驾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学,提升工作效能。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慕课、微课作用,促进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创新创造素养。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拘一格,营造创新氛围,设计创新情境,提供创新条件,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创新灵感和创新思维。教师要想“点燃”学生,就要身怀“火种”。一是创新意识,二是创新能力,三是创新实践,四是教研活动。

三、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方略

加强培养环节。我们要把《强师计划》作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一是以高水平师范院校为引领,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升教师培养层次;三是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为重点,推动师资优质均衡;四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开展能力建设。我们必须加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在国培方面,要以标准引领方向,以短板作为重点,以需求制订规划,以模块设置课程,以种子培育团队,以名师开展领航,以创新优化项目,以精品打造标杆,以管理改革增效,以专家视导评估。一要完善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制度;二要建构教师核心素养发展服务体系;三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贯彻《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中,师德至关重要。《十项准则》提出了倡导要求,明确了基本底线。在具体内容上,突出政治对标、突出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突出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师德防线的重要指标,应当逐一对照执行。

创新现代治理。以深化评价改革为牵引,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探索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盘活事业编制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深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入职学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和师德要求,努力扭转中小学单纯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倾向。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权利义务、培养培训、入职标准、资格认证、工资待遇等相关内容,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激励追求卓越。采取多种措施,激励中小学教师不断努力,提升核心素养,不断追求卓越。一是向名师学习,彰显榜样的力量;二是与书本对话,扩展阅读的视野;三是坚持实践反思,将教学经验结合教育理论,以教学论文的形式呈现。鼓励教师通过由浅入深、由教育现象到教育本质的溯源,学会应用教学原则和教育原理,高屋建瓴地指导教学实践,发展核心素养,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微信公众号

三峡教育网   与你同成长 

(免费注册,在线学习,在线考试,闯关答题)

点赞是一种美德
3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