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地主题文化墙
2015年7月万州中学成功申报重庆市首批高中物理课程创新基地。近年来,通过对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反复思考与实践,学校把“落实物理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基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机器人社团在课程基地机器人实验室开展活动
明确建设思路引领基地建设
为保障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陈联国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基地领导小组,建立了以物理研究员唐果南教授为组长的基地建设专家指导小组和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黄全安为组长的基地建设工作小组。基地建设团队多次外出学习考察,高标准规划设计基地,明确建设的思路,引领基地的建设。
市教科院高中所周智良副所长和物理研究员唐果南教授指导基地建设
在基地建设中,学校始终牢记“一个理念”,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突出“两个变化”,即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基地中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基地中逐渐转变;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实验互动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三个亮点”;实现课堂在基地、实践在基地、研究在基地、发展在基地“四个落地”;强化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动手体验与动脑思维相结合、探究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面向全体与特殊群体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五个结合”;追求课程开发项目化、核心内容模型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环境人文化、教师研修协同化、学习组织社团化“六个目标”。在清晰的思路引领中,以创设新型物理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物理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物理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物理学习效能,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特长。
课程基地全新的物理实验环境条件
构建自主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记者了解到,目前基地内已经完成物理教学环境建设、核心内容模型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等多项板块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创了新的途径。
据了解,学校将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作为基地建设的重点,通过设立物理学科教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素养。设立物理体验馆,将光的反射、声的传播、力的分解、电的产生、水的循环、能的转化、磁场变化等自然常识和科学原理以最直观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可亲自操作,动脑动手,自主探究其中的奥妙,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在楼道开放的物理实验长廊,建成40个智慧壁挂实验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有所思,玩有所获。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边教学模式,实现了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统计、在线答疑、挑战答题、每日一题等多项功能。目前,网站注册会员16.5万,访问量1394万人次,课件、教案、试题、动画、视频等资源总量6.9万份。探索“自主体验”式五步教学法,则以先进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式学案自主预学发现问题,以疑点问题为线索在小组展学,通过典型案例点拨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实现“课堂知识容量最大化、有效信息交互量最大化、思维活动容量最大化”。
课程基地特色物理文化长廊
校本资源课程开发作为基地建设核心,基地团队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增强了课程的丰富性、开放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基地设置了核心课程、发展课程以及特色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开设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发展课程开设了知识拓展、兴趣特长、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方面课程;特色课程包括活动课程、科技社团、科学讲坛多方面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的课程设置,为基地的科学实施和正常运作构建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学生、教师、学校发展齐头并进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近年来的淬火磨练、砥砺前行,学校高中物理课程基地建设成果丰硕,学生、教师、学校发展齐头并进。
基地建设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基地建设以来,学生科技社团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活动大赛,获世界级二等奖1人,国家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4人,市级一等奖9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17人,区级一等奖2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7人,区长奖2人,区长提名奖4人,参加全国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二等奖28人、三等奖16人。
基地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建设以来,成立了国家万人计划黄全安教学名师工作室和重庆市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基地建设团队1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晋升为正高级教师、1人评为第二届教育改革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评为市级学科名师、2人评为市级骨干教师、10人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5人获万州区高中教育先进个人、5人评为万州区骨干教师、团队发表论文15篇、出版著作2本。秦丽娟、傅霞、朗金萍三位青年教师在重庆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实验创新成果《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过山车轨道》等6个作品获得重庆市高中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基地建设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基地建设以来,学校被授予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首批科普中国校园e站”“万州区科普基地”“万州区青少年科技竞赛基地”等称号,成立万州区中小学首个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市教委授予该基地为“重庆三峡学院——万州高级中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5、2016、2017、2018年学校均被区教委评为万州区高中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
课程基地物理科技体验馆
基地的蓬勃发展,在教育领域彰显着辐射引领作用。先后接待綦江中学、求精中学、武隆中学等15所兄弟学校来访参观课程基地和名师工作室,接待江津教育考察团、西藏首届基础教育名师班、云南省网络与校本研修高级管理研修班等共550多人参观课程基地和名师工作室。三年多来,基地负责人黄全安在市内外开办学术讲座30多场,很好地发挥了名师和课程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峡都市报:
http://dpaper.sxcm.net/sxdsb/html/201901/24/node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