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3日)上午10点,江苏省教育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厅长沈健通报江苏新高考方案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动,也就是从2021年高考开始正式实施。
江苏普通高考新方案里的必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则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考试,再换算成分值,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各科目具体分值还未定。不使用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
新方案明确,英语实行一年多考:英语总分值也将提高,其中,听力口语一年两考,不过,笔试是否一年两考尚未确定。
听力和口语实行一年两考后,具体怎么考?也仍在研究中。据目前的江苏高考模式,口语不计入总分,而是计入等级,报考外国语言文学及其他涉外专业的考生,需参加外语笔试和口语测试,成绩要求较高。
江苏新高考各科目分值还在制定中,和浙江总分700多分接近。
新方案明确:高考时间不变,仍然为每年6月7日—9日
沈健厅长表示下一阶段江苏将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切实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具体到改进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和现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相比,江苏省将开齐开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13门科目均列入必考科目范围,江苏考生在高中期间可以享受同一必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自2015年起,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加分政策;
2016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按照新方案,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江苏将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拓展为: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水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个部分,更有针对性、引领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小编从省级媒体记者朋友那儿听到了今天方案出台后省内部分普通高中校长的反馈:
新高考方案会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将促进基层学校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多关注学生的专业志向兴趣,多培养适应未来的终身学习者。
新高考方案将进一步推动高中课程改革,除了必修、选修课程学习,还应该考虑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校要开设课程超市,让孩子自主选课。
(小编插一句话:去年我市建立了“名师走教”制度,从今年起,我市又将试点高中“行政班+走班制”,试行分层走班教学,这其实就是我们前瞻性地研究了新高考,提前作出了调整。)
新高考选考从“6选2”变成了“6选3”,意味着有30多种选考组合,推行“走班制”变得很必要,但学校将面临师资欠缺、教学场所不足、精细管理难落实等新的难题。
【#上海高考改革# 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可考两次】①不分文理②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③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浙江高考改革# 3+3模式外语和选考均可考两次】①不分文理②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中选3门③外语和选考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两年有效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100分,总分750分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江苏高考改革进程:
1999年:“3+2”模式
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3+小综合”
文科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2年:“3+大综合”
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该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模式要求学生同时学习9门高考科目,负担很重。
2003年-2007年:“3+1+1”
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8年-2019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统考科目只有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只有480分(含40分附加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
(参考江苏教育发布、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扬子晚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