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万州高级中学高中物理课程创新基地成功举办第三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6位高中物理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赛课,高中物理组全体老师现场观摩了赛课活动。经过五位评委的认真评审,王凯、张伟荣获一等奖,其他四位老师荣获二等奖,王凯老师将代表学校参加万州区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片区赛课。
本次赛课,六位先手,风格各异,各领风骚,都很好的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采,主要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注重新课改理念的落实,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创设物理情景丰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三是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合理,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实验探究得出物理规律;四是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手机同屏、传感器等新技术能熟练应用,很好的辅助教学;五是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如视频、动画、微课、图片等资源,扩大了教学空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深化了学科教学。六是重视物理方法、学科思想和物理学史的教育,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和物理学史等在课堂均有体现。
谭菊花执教的课题为《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谭老师这节课由父、女间的有趣对话引入,情境创设合理,与课题内容相关,课堂引入效果好。在后面讲到非线性元件时提出热敏电阻常用于温度自动控制,与课题引入形成首尾呼应,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给学生建立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的意识!由于教室多媒体原因临时换场地上课,但谭老师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控场能力很强。课堂中谭老师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语调亲切,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实验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效果明显。特别是教师演示的验证小灯泡是非线性元件,其电阻是不是因为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实验是本节课的亮点。该实验将灯丝放入恒温环境测出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很有新意,采用了逆向思维法,另辟蹊径,采用恒温其电阻应该不变,就应该是线性元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堂实验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陆鑫老师执教的课题为《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陆老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设计清晰明了,过渡自然。课堂内容实验设计合理,例题层次分明,紧扣知识要点,突出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多次强调实验开始前要断开开关;注意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电压为零的一端;注意多测几组电压电流值,使U/I图像描绘更平滑。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等。在培养学生动手和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从课堂来反馈来看,个别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牟连花老师执教的课题为《摩擦力》。牟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时时传出阵阵掌声。教师激情饱满,肢体语言体丰富,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注重对学生恰当合理的鼓励,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学生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老师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幽默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也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譬如:讲运动趋势时,什么是趋势?就是心动了而还没有行动。在结束语中:生活中多一点润滑剂,少一点压力,就能减少摩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联系生活注重育人。
张伟老师执教的课题是《电表的改装》。张老师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教学基本功扎实,整节课目标明确,节奏合理,逻辑性强,过渡自然,板书规范,重难点突出,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课堂构思精巧,譬如:从引导解决规格一定的小灯泡如何接入大电流、高电压电路中的问题,既复习了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又引出串联电路可分压,并联电路可分流的思想,为电表的改装埋下了预备知识。课堂以问题问主线,恰当地处理了预设内容,即时生成问题,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搭建了阶梯。充分利用学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运用得非常恰当。在与学生探究完毕如何将灵敏电流计改装成电压表后,张伟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学生电表,探究学生电压表为何有两个量程,并让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将量程为3V的电压表改装成量程为15V的电压表并校准,将物理规律与实验结合起来,充分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以巩固,充分展示了一节高效、实用的物理课。
牟俊杰老师执教的课题为 《力的合成》。牟老师这节课,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板书清晰有条有理。牟老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语言精炼,情绪饱满,语气铿锵有力,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相结合,课堂容量充足,条理非常清晰,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指导精细到位,指导具有针对性。
王凯老师执教的课题为《力的合成》。王老师这堂课,富有创新的情景导入比较精彩,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一句富有诗意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展开一节富有文艺色彩的物理课,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也体现了知识的力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标准的普通话,循循善诱,层层深入,恰当设问,无不体现了教师良好的基本功。教学层次清楚,过渡自然,节奏适中。恰当地通过从古代的曹冲称象,到初中电阻串并联的等效替代;今天合力与分力的等效的处理,加强了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借助初中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既巩固重现了旧知识,又抛出了新问题,通过学生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严谨的思维方式。最后用传感器验证力的合成时遵循平行四力形定则,既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实验误差的意识,充分体现教师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先进教学仪器的的能力。最后用二力合成时合力与夹角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的小游戏留下的问题,从而填了前面留的坑,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让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课后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力的合成的事例,撰写科技小论文,让学生去感悟: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
本次赛课活动,既是一次课堂集中展示,也是一次课堂研讨交流。本次赛课展示了万州中学高中物理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果,展现了参赛老师们良好的物理学科教学素养、扎实的学科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艺,进一步锻炼了参赛选手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