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分析及2008高考复习对策
作者: 韩伟
阅读: 1550 时间: 2007-12-20 16:59:00 5

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分析及2008高考复习对策

永安三中     韩伟

 

一、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分析

2007高考使用的是全国文综第一套试卷。纵观今年的文综试题,整体结构与去年相比基本稳定,只是第二卷主观题部分略有变化,36、37题是地理部分,38题是历史部分,39题是政治部分,40题是三科综合题。整体难度从目前考生反映来看,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总体评价,今年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能力考查,试卷结构与难度上稳中有新、稳中有升,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达到了为高校选拔人才的目的。

(一)、选择题部分  总体来讲,选择题部分结构稳定、难度不大。

1、突出基础知识。24题考查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这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25题考查的是企业兼并与破产的理论原因及结果,“企业的兼并与破产”(这是近几年新增加的考点);26题考查的是对消费品征税的目的,27题考查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9题考查的是认识论中认识的过程,31题考查的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相关知识,32题是对政府职能与性质界定的考查,33题考查的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及自由与法律的关系,34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权力机关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综合了第一、二、三课最基本也最容易混淆的知识,考查“国家机构的组成”、“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等基础知识;35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的基本活动准则。

2、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考查是显著的特点。如26题是以去年我国调整消费税为切入点,31、32题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为切入点,33题以“熊猫烧香”病毒为切入点,34题以“制定十一五规划” 为切入点。

 3、稳中有新。这一点尤其体现在28题和30题上,28题较好地突出了生活性、灵活性,通过机器人的海底作业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引发人们对人类活动及智能机器人的思考,涉及到哲学唯物论部分相关知识。30题考查对哲学联系部分相关的知识点,药物中配伍禁忌问题启示我们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客观地分析事物在联系中的性质和作用”,而不能由此得出我们要摒弃“分类研究的方法”和“控制条件研究事物的方法”,这两种研究方法与在我们政治学科中涉及不多,不过在此与做题无关,考生完全可以根据排除法做出此题。

4、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在哲学部分的四道小题中,认识论部分的比重逐年加大,2005年为一个小题(背景材料为艺术创作),2006年两道小题(背景材料为“数字黄河、模拟黄河”),2007年还是两小题而且是两个不同的材料。而就学生的实际来讲,对认识论部分的知识本身感觉抽象,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及复习当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5、多项组合型选择题依然是重点考查形式,并大有增多趋势。在这套试题选择题部分12个选择题中有9个是多项组合型选择题,其中“四选二”的题型占了7个,分别是25、26、28、29、30、33、34题,“四选三”的题型占了两个,分别是32、35题。平时必须在答题技巧和方法上指导好学生解答好这类试题。

(二)、主观题部分: 文综主观题部分与去年相比,稍微有点变化,由以往的四道大题变成了五道,其中的地理部分由一道大题变成了两道,其他的没有什么变化。

1、学科内综合题(39题)避开了大家共同瞩目的热点问题。

39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问题,以热点问题“调整贸易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但就这一热点而言,是比较隐性的,如果对我国目前贸易顺差过大、贸易结构不平衡这一热点问题没有足够的了解,仅凭课本知识是难以答好本题的,特别是第一、二道小题。要求考生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第三问要求“运用政治常识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这道题出乎了大家的意料,避开了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现代农业、节能降耗减排、长征精神等社会非常热的点。不过也是考查的我们经常运用理论知识点,主要有: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社会、我国的对外职能等。

2、最后的三科大综合主观题,突出了灵活性,突出能力立意。

此题也避开了社会热点,最后40题选取了一段古文“金迁都燕京”把三学科综合到了一起,政治学科部分设置两道小题,主要考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5)“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理想”;(6)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迁都观点。这两道题难度不是很大,许多学生答的不好,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没有真正搞明白,因而导致在答题时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不能理出个清晰的思路来,造成失分较多。 

此题突出了人文性,考查考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化底蕴。表面上看虽然选取的原理较为宽泛“辩证唯物主义”,但是考生也应该根据材料中的主张来选取相关哲理分析,不可泛泛地随意选取知识点来分析。

二、 命题思想分析

1、从指导思想来看:试卷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从考试目标来看: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出了选拔的目的、体现了以学习能力为考核目标的要求。

3、从试卷结构来看:政治试题的命题方向和风格基本稳定,题型、题量、比分保持不变,选择题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非选择题难度略有提高。

三、2008年高考文综高考预测

结合今年高考和上两年高考文综及政治试题走向。预计明年高考仍坚持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文综考试仍会有多份试卷。虽然每套试卷的题目完全不同,考查的知识点不同,但是文综试卷都会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的。表现在:

 1、 试卷不会有“突然性的变化”,整体基本趋向稳定。由于国家正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推行已经产生非常大的连锁反应,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考试等诸方面都要花相当多的精力来渐渐过渡到新课标。因此,旧教材的高考一般来说不会再搞新形式,而是平稳过渡到新课标上来。

 2、 试卷仍会是板块式,每一问题的学科指向非常清楚,不会给学生带来审题的麻烦。

 3、 文字量保持稳定,尽可能保证学生阅读和答题的时间。不会出现大量无用材料,浪费学生思考的时间。

 4、恰当处理生活实际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完全不是教材内容,或者说根本找不到教材知识的影子的题目不会出现。

 5、 题型以及难度稳定。这已经被普遍认可。

 6、 试题简洁明了。试题所引用材料将简明扼要,信息传达度高,不会出现大段无审阅价值的材料。

 7、 试题答案清晰、简洁、严谨,逻辑性强。

 8、 一般会避开意识形态、阶级性的问题,敏感的、难以定论的问题。如中美关系的冲突、中日的宿怨等,应该不会介入这类问题。以保持考生情绪稳定。

四、2008高考的复习对策

首先,.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对所列的考点逐一复习,不能漏过一个考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作为教师必须准确把握高考的定位,从而确定整个复习的定位。结合近几年高考及以上的分析,教师在高考复习的定位上要有平常心态,要淡化高考,不要把高考复杂化。由于文综考试多年保持稳定,总体上与国家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一致,考试突出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近几年的试卷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就不能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自己扰乱自己的心态。当然,淡化并不是说就是不重视,而是要紧密结合高考的特点,在心态上放松自己。通常我们在复习时把过程复杂化了,做了许多无用功,不但学生、教师很辛苦,而且还会给基础知识的复习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在复习中要大胆取舍,不要被时事和所谓的信息等所困。在复习中不要去做面面俱到的努力,不要以为每个时事问题都很重要、每个信息都很关键、每套试卷都要做,如果这样的做的话,我们的注意力就会从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转移到应付时事、信息上,这只会舍本求末,越复习越糊涂。

第三,打牢基础,注重知识整合,提高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测试突出能力目标,但也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对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增强对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构建学科内知识体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四,要培养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时事部分,既不能整天围绕时事进行热点专题的复习训练,又不能忽视热点问题,而且还应该就某些热点问题进行必要的补充,使学生知道国家在有关问题上的新举措、新政策,能够把时事语言做为某些热点问题答案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文综试题的题干运用一定时事材料编制,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关注时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如今年的十一五计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青藏铁路通车等

第五、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在答题思路、技巧和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重点训练。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就尤为重要。平时老师上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考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了。即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因此解题方法是要掌握的。

第六、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高考考查能力中有一项“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也就是说,答案要向教材语言和时政术语回归。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的现象。

点赞是一种美德
5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