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教学目标
不管是否采用“目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是,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不能仅确定知识目标,还要确定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充分认识三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重要地位,在教学由点到线,再到面地进行扩展、深化,将每一堂课都升华为“增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的一部分。
在这里需要说明两点:1、德育目标的定位必须突出本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难点,换言之,德育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延伸,不能淡化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本要求是:不能面面俱到。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政治课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讲一个知识点,联系一个热点问题或大政方针,这种做法从主观上说无可非议,但在客观上却导致了整个课堂教学杂乱无章,重点、难点不突出。至于思想教育与其说是面面俱到,还不如说面面不到。没有针对性、侧重点的教育,起不到真正教育的目的。2、德育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按照他们现在所处的年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因此,一节好课的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高度发挥,尤其是教师“三爱”的释放。一爱祖国,只有心中对祖国充满无限热爱的人,才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她浇灌出最美丽的花朵;二爱本职工作,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才能兢兢业业,刻苦寻求樊登最高境界的路,让自己的设计蓝图具有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三爱学生,只有对学生充满热爱之情,他才能在他所爱的土壤里播下最优良的种子,结出最丰硕的果实。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每个教师教学目标的规范性要求更高了。我们在注意摒弃“应试教育”弊病的同时,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以素质教育为名,行淡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之实;以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之名,行粗糙的课堂教学、肤浅的教学准备、不认真的教学态度之实。这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践踏、歪曲和庸俗化。
二、规范教学过程
与应试教育相经较,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一要全面,二要简化,三要活泼,四要轻松。全面即如前所述的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简化是指去掉那些纯为应试教育而调协的教学环节。活泼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既严肃、科学、又活泼、愉悦。轻松是指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情和理之中,以自然流畅的形式掌握知识,提高觉悟,增长能力。那种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后,教师可以轻松了,不必像应试教育那样玩命了的观点,以及由此导致的教学过程的随意性、课后的散乱性、课堂教学的“放羊”性,都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有害的,是对素质教育另一种形式的风解。
三、规范教学测评
素质教育绝非不要教学测评。相反,对教学测评的目标、内容、结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测评目标,还是测评形式、内容,都要做彻底的调整。从测评目标上来说,应试教育目标是不择手段地获取高分,显得十分狭隘。而素质教育的目标则要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矫正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教育掩盖了教育教学中的矛盾,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长埋下了不小的隐患,最明显不过的是“高分低能”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高分低德”的动向也日益严重。
从测试的形式来看,应试教育的测评形式,以升学考试的考试形式为标准。而素质教育的测评,只要去掉了“应试”的束缚,则会觉得“天地宽阔、任你驰聘”。凭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加上实施素质教育的热情,多年抑郁的情感会似山洪般爆发出来,一定会创造出许多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测评形式。同时,也会使教育教学工作从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怪圈中跳出来,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在去掉“应试教育”的束缚后,可能出现教师如释重负、懈怠教学的情况,但是只要教育总体目标方向不变,学校的管理者科学规范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相信,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的深入实践,素质教育通过规范的政治课课堂教学,一定会步入良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