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高三学生家长:
您好!
再有20来天,您的孩子就要参加高考了!在这里老师有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满怀信心,相信您的孩子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考出好成绩!
因为孩子做了那么多题,参加了那么多模拟考试,老师指点了那么多次,该解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2.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吃饭休息时听听音乐等,不要在孩子复习时轻手轻脚走进他房间,又送牛奶,又送水果……无原则的约束少一点,多余的关心少一点,自己的压力少一点。避免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要在家里总是“高考长”、“高考短”地议论,甚至您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制造出紧张的气氛,非常不利于考生调整心态。
3.不要给孩子制订各科考试分数指标,更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这会给孩子加压。
题目难度和个人能力综合确定的,家长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却不知道未来试题的难度,所以做分数要求是荒唐的。考什么学校更是一个未知数,招办主任也说不清楚的事情,家长如何能说得清楚。这纯粹是给孩子添堵。
4.坚决避免家庭纠纷,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争吵。
避免孩子精神受到意外影响而增加烦恼。对于家庭的其他重大事情,最好也安排在高考之后再作决定,以免分散孩子的精力,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5.不要替孩子清理书桌、书包、床头,以免孩子为找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而烦躁。保持平时的自然状态。
6.不要渲染考试的艰难和后果,避免在孩子面前唠叨没完。
孩子考试,有的父母自己首先沉不住气,总是唠叨个没完没了:“只差几天了,复习得怎么样”,“你要注意提高效率”,“你应当再勤奋一点”,“这次考不好会影响你一辈子”。父母最好是内紧外松,保持一颗平常心。
7.考前十天左右,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家长做好后勤
距离高考还有十天左右时,不少同学却感觉自己心里一下子没底了,有点慌神了,不能安下心来做事情,不知道如何是好。
告诉您的孩子:生活有序,调整心态,相信自己
高考复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进入高三尤其是进入本学期后,很多考生都感觉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开夜车”使不少同学的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以致白天精神不佳,学习效率降低。还有一些同学更是养成了“晚上精神,白天困,深夜学习效率高”的作息习惯,这样的生物节律对于高考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调节好生物钟,使其与高考时间相一致是相当重要的。
建议:每天早晨6:30-7:00起床,洗漱用餐之后8:30-9:00开始复习,午餐后休息一会儿,可以午睡也可以闭目养神,下午2:30-3:00点开始复习,晚饭后也可以休息一会儿,再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复习,最晚不要超过11点就寝。总之,一切时间都要按照高考那两天的作息安排,复习科目也要与高考顺序大致相同,上午考的科目上午复习,下午考的下午复习。这样有助于考生应考生理状态的调节。
心理方面,此时的考生很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分秒必争型;一种是表面疲沓型。实际上这两种倾向都泄露了考生的紧张情绪。对于这两种考生来说,学会自我减压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对高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考定终身”的时代早已过去,因此对于高考,只要尽力就好,不必强求超常发挥。其次要目标合理,让考生感觉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第三要讲求策略,狠抓基础,不再抠新题难题怪题,以免挫伤自信。第四要相信自己有水平和能力,强化信心。经过整个高三的复习,相信每位同学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因此,作为即将应考的考生,一定要相信自己,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对自己说:“我能行!”
而家长您自己:保证后勤助“征战”,突发情况莫慌张
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不给孩子过分“优待”,以免增加孩子的压力,起到反作用。建议家长只要在家庭氛围和饮食方面做出适当调整即可。比如在餐桌上说些笑话、奇闻逸事,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在饮食上注意营养全面和口味清淡;还可以准备一些消暑的饮品,如绿豆汤等代替冷饮。
8.做好必要的提醒、督促、检查。
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东西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提醒,不过不必反复“强调”。考前一定要帮助孩子熟悉考场路线及地形。考试前一天晚上,要督促孩子做好考试用具的准备工作。注意一定要让孩子亲手准备,家长可以提醒和帮助检查,但绝不可取而代之。考试当天,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家长一定要先保持冷静,因为此时家长是孩子的“主心骨”,家长一句坚定有力的“别着急”,对于孩子来说会起到平静情绪的巨大作用。记住班主任的电话,以便有事时及时联系,多方努力会使问题更快得到解决。
9.如果孩子不同意送考最好不要送。
不让送你去送,伤孩子的自尊心;让送不送影响孩子的信心。一切必须因人而异,以满足孩子需要为准。
10.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考试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
某科考得不错,家长应及时鼓励;某科考试失利,也许这门题目难度较大;从孩子脸上看,如考得不理想,家长也要鼓劲,切忌露出不悦与沮丧。
最后,预祝您的孩子、我的学生能发挥出水平,取得理想成绩!
高三(1)班班主任:章新德
2009年0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