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方位打造品牌教师,展示万中名师的风采,通过名师培养带动教师群体发展。经学校研究决定,组建黄全安工作室。现就加强黄全安工作室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成立名师工作室,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名师的开放性、辐射性、共享性。在名师团队的指导下,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让工作室成为教师学习的园地、科研的平台、沟通的桥梁。成立黄全安工作室这是一个培养名师的创新形式,旨在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带教,培养出一大批小名师和新名师,提升名师群的质量,进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素质。促使教师把握发展新目标,丰富发展新内涵,寻找发展新载体。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成为重庆市乃至于全国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或特级教师,并能带动和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切实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指导和领导。
聘请专家组,为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聘请有关专家为黄全安工作室授牌,指导工作室工作,提高工作室的知名度。成立黄全安工作室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室的领导,为工作室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
专家小组:李源田、唐果南 、黄万勋、余明华、马永建、邱江林、黄大捷
领导小组:何大胜、黄秀生、曾跃勤、汪建德、曾宏建、何兴俊
三、工作室的主要目标:
1.带动一支教师队伍。培养指导校内、外中青年教师。面向库区乃至全国招聘一批名师作为工作室骨干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和指导中青年教师工作。招聘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工作室。
2.抓好一批科研课题。根据需要承担在市以上教科研部门立项的课题,并按要求进行研究,定期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按规定时间进行结题验收,并取得具有推广价值的教科研成果。3.出一批教改成果。开发、研究、推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4.搭建一个资源平台。搭建网络资源交流平台,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对三峡教育网进行改版,为每个名师开辟网上交流专辑。
5.扶持一批山区学校。与一批边远山区学校签定三峡教育网资源免费共享协议,为边远山区学校免费提供教育和教学资源,义务送课下乡。
6.建立一个名师讲坛。开辟网络名师讲坛,开展网络教研教改活动。定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讨论,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聘请专家指导。
7.开发一批校本课程.开发一批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工作室环境条件
1.专用房间一间。
2.电脑四台,电脑桌凳四套。
3.校园宽带网进工作室。
4.墙上张贴工作室宗旨,管理制度,主要成员简介,工作目标。
五、工作室的管理制度
1.工作室会议制度
(1)每学年召开 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年度“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期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
2.工作室培训制度
(1)优质课展示:每学期本人或所带教师上1节区(校)级示范课。
(2)参与教师培训工作:每学期开辟一门教师业务培训课程或讲座。
(3)带教工作:每个名师培养带教中青年教师2-3名。
(4)开发校本课程:每个名师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并与周边学校共享。
(5)参加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每学年需主持或参加一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每个成员至少在区级以上交流、获奖或发表1篇以上论文。
3.学校管理措施
(1)为名师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2)为名师工作室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3)对工作室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4)工作室的建立与撤销由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六、首批工作室成员名单:
组 长:黄全安 联络档案:向传云
主要成员:杨志友、杨 智、江文、孙世平、幸奠银、孙宗胜、向东、张应国、谭孝军、屈胜杰、张学明、何声权、黎世清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二零零三年六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