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章末复习
阅读: 75 时间: 2022-11-12 14:20:29 3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1.理解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明确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3.运用力的相互作用观念分析静力学问题.

科学思维

1.能够建构轻绳、轻杆、轻质弹簧及光滑斜面等物理模型;

2.善于运用假设法分析判断力是否存在,掌握受力分析法及动态图解法的运用;3.掌握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实验和在生活中的认知,认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2.探究物理规律,激发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渐形成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


命题探究

1.命题分析:高考命题主要涉及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共点力平衡等内容.

2趋势分析:试题以生活实际或力、电平衡模型为背景的静态、动态平衡问题.

试题情境

生活实践类:交通运输,桥梁建设,体育运动,生活中物体悬挂等.

学习探索类:受力分析,物体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同步检测

考点一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的判断:

(1)弹力有无的判断

(2)弹力方向的判断

五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2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考点二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1摩擦力的分析和计算

2明晰三个方向

名称

释义

运动方向

一般指物体相对于地面(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运动方向

相对运动方向

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方向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静摩擦力的存在导致欲发生却没有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

考点三 死结活结模型模型建构——核心素养提升

模型

模型解读

模型示例

死结模型

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不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死结两侧的绳因结而变成两根独立的绳,因此由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的弹力不一定相等

活结模型

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且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活结一般是由绳跨过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绳子虽然因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上是同一根绳,所以由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两段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 子夹角的平分线

考点四 共点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

情况

两分力互相垂直

两力等大,夹角为θ

两力等大且夹角为120°

图示

结论

F

F2F1cos

合力与分力等大

考点五 力的分解

1效果分解法

2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多个力F1F2F3作用,求合力F时,可把各力向相互垂直的x轴、y轴分解.

x轴上的合力FxFx1Fx2Fx3

y轴上的合力FyFy1Fy2Fy3

合力大小F

若合力方向与x轴夹角为θ,则tan θ.

考点六 受力分析

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

(1)采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注意系统内各个物体的状态应该相同.

(2)当直接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不方便时,可转移研究对象,先分析另一个物体的受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该物体的受力,此法叫转移研究对象法

2受力分析中的2分析”“2注意

(1)2分析

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给其他物体的力;

②只分析性质力(六种常见力),不分析效果力,如向心力等.

(2)2注意

合力与分力不可同时作为物体受的力;

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相对应.

考点七 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1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化为中求

2分析动态平衡问题方法的选取技巧

(1)解析法

列平衡方程,列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

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

(2)图解法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物理\2023年师说一轮物理书(新教材新高考)\word\23新教材一轮物理书184.tif

(3)相似三角形法

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对应的力的三角形和空间几何相似三角形,确定对应边,利用三角形相似法列出比例式;

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


考点八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解答静态平衡问题的思路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物理\2023年师说一轮物理书(新教材新高考)\word\23新教材一轮物理书179.tif


考点九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

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

2极值问题

平衡中的极值问题,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3解决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方法

(1)图解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

(2)数学解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依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画出函数图像),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如求二次函数极值、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

同步检测
1.

合成法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将其中的任意两个力合成,其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平衡,从而把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

分解法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将其中任意一个力沿其他两个力的反方向分解,则每个方向上的一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把三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两个方向上的二力平衡问题

正交分解法

物体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均向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解,然后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列平衡方程,此时平衡条件可表示为:Fx0Fy0.


2.解答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对于有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构成的系统,应明确所选研究对象是系统整体还是系统中的某一个物体(整体法或隔离法)

(2)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分析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处理,对三力平衡问题,一般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对四力或四力以上的平衡问题,一般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对各力按坐标轴进行分解。

(4)建立平衡方程,对于四力或四力以上的平衡问题,用正交分解法列出方程组。

同步检测

1.如图所示为缓慢关门时(图中箭头方向)门锁的示意图,锁舌尖角为37°,此时弹簧弹力为24 N,锁舌表面较光滑,摩擦不计(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 N

B.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30 N

C.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减小

D.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锁壳碰锁舌的弹力分解如图所示,其中F1FNsin 37°,且F1大小等于弹簧的弹力24 N,解得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 N,选项A正确,B错误;关门时,弹簧的压缩量增大,弹簧的弹力增大,故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增大,选项CD错误。

2.如图所示,用绳ACBC吊起一个重50 N的物体,两绳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45°,求绳ACBC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50(1)N 25()N

【解析】以C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x轴水平,y轴竖直,在图上标出FACFBCx轴和y轴上的分力,即


FACxFACsin 30°FAC

FACyFACcos 30°FAC

FBCxFBCsin 45°FBC

FBCyFBCcos 45°FBC

x轴上,FACxFBCx大小相等,即FACFBC

y轴上,FACyFBCy的合力与重力相等,

FACFBC50 N

解得绳BC的拉力

FBC25()N25()N

AC的拉力FAC50(1)N

3.“风力仪可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图所示。仪器中一根轻质金属丝悬挂着一个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竖直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风力越大,偏角越大。通过传感器,就可以根据偏角的大小指示出风力大小。那么风力大小F跟金属球的质量m、偏角θ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Fmgtan θ

【解析】 选取金属球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金属球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可用以下三种方法求解。


法一:合成法


如图乙所示,风力F和拉力FT的合力与金属球所受的重力等大反向,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Fmgtan θ


法二:分解法


重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使金属球抵抗风的吹力和使金属丝拉紧,可以将金属球所受的重力沿水平方向和金属丝的方向进行分解,如图丙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

FFmgtan θ


法三:正交分解法


以金属球为坐标原点,取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如图丁所示。由水平方向的合力Fx和竖直方向的合力Fy分别等于零,即

FxFTsin θF0

FyFTcos θmg0

解得Fmgtan θ


同步检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