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观念 |
(1)知道什么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什么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会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 |
科学思维 |
(1)理解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学会处理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5)学会处理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6)学会处理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
科学态度与责任 |
(1)初步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玩滑梯是小孩非常喜欢的活动,如果滑梯的倾角为θ,一个小孩从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梯长度为L,是否能求出小孩滑到底端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
提示 首先分析小孩的受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其下滑的加速度,然后根据公式v2=2ax和x=at2即可求得小孩滑到底端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1.问题界定: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2.解题思路
3.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求的运动学参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等。
【例1】 质量为m=2 kg的物体,静置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对物体施加F=20 N的作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37°(sin 37°=0.6)角斜向上,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力F作用下5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3)如果力F作用5 s后撤去,则物体在撤去力F后还能滑行的距离。
答案 (1)6 m/s2 (2)75 m (3)90 m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有
Fcos θ-Ff=ma
竖直方向有Fsin θ+FN=mg
另有Ff=μFN
代入数据解得a=6 m/s2。
(2)物体在5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x=at2=
×6×52
m=75 m。
(3)5 s末物体的速度
v=at=6×5 m/s=30 m/s
撤去力F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μg=5 m/s2
则物体在撤去力F后还能滑行的距离
x′==
m=90 m。
【训练1】 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取g=10 m/s2。求:
(1)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大小v0;
(2)从刹车开始计时,1 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x。
答案 (1)14 m/s (2)10.5 m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mg=ma
得加速度大小为a=μg=7 m/s2
由v2-v=-2ax,得v0=
=14 m/s。
(2)刹车后汽车减速运动至停止的时间
t= s=2 s
由于t′<t,刹车后1 s内前进的距离
x=v0t′-at′2=10.5 m。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可能会有两种运动情况:
(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
(2)汽车关闭油门滑行。
分别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提示 (1)汽车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
(2)汽车受到重力、支持力、阻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
1.问题界定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指的是在运动情况(如物体的运动性质、速度、加速度或位移)已知的条件下,求出物体所受的力。
2.解题思路
3.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草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要求的力。
【例2】 如图所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A.420 N B.600 N
C.800 N D.1 000 N
答案 A
解析 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的5 s内,乘客的速度由30 m/s减小到0,视为匀减速运动,则有a==-
m/s2=-6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F=ma=70×(-6) N=-420 N,负号表示力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反,所以选项A正确。
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1)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从而确定合力的方向,不能将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混淆。
(2)题目中所求的力可能是合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力,均要先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式求解。
【训练2】 M99是我国生产的性能先进、精度高、射程远的重型狙击步枪。M99的枪管长度为1.48 m。射击时,在火药的推力下,子弹在枪管中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射出枪口时,子弹的速度为800 m/s。已知子弹的质量为50 g,求:
(1)子弹在枪管中加速度a的大小;
(2)子弹在枪管中受到的合力的大小(结果都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2×105 m/s2 (2)1.1×104 N
解析 (1)由于子弹在枪管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得v2-v=2ax,代入数据解得a=2.2×105 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代入数据解得F=1.1×104 N。
1.基本思路
(1)把整个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特点分析。
(2)应用运动学公式或者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不同运动过程的加速度。
(3)应用运动学公式求未知物理量或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未知力。
2.解题关键:求解运动转折点的速度。
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解决问题起重要作用。
【例3】 (2022·内蒙古一机一中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1.0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5 N的作用下,以v0=10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在A点用极小的光滑圆弧相连,物体与水平面、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到达A点后撤去水平力F,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到达最高点B点。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动摩擦因数;
(2)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从A点起经多长时间物体到达最高点B?
答案 (1)0.5 (2)5 m 1 s
解析 (1)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则
F=μmg
解得μ=0.5。
(2)物体在斜面上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a=
=gsin 37°+μgcos 37°=10 m/s2
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sAB==
m=5 m
从A点起物体到达最高点B的时间
t==
s=1 s。
【训练3】 在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 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5 s内沿斜面滑下的位移x=50 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问:
(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f为多大?
(2)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
(3)设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滑下50 m后进入水平草坪,滑草装置与水平草坪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求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水平草坪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答案 (1)80 N (2) (3)100
m
解析 (1)设在山坡上游客连同滑草装置的加速度为a1,则x=a1t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Ff=ma1
联立可得Ff=80 N,a1=4 m/s2。
(2)由μmgcos θ=Ff可得μ=。
(3)设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刚到水平草坪时的速度为v,在水平草坪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v=a1t=20 m/s,μmg=ma2,a2=μg=m/s2,v2=2a2x2,
解得x2=100
m。
一、
(1)选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应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v0),分析运动情况并画出运动草图,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待求的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速度v、一段运动时间t以及对应的位移x等。
二、
(1)选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情况分析和受力分析,并画出运动草图及受力示意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由合外力求出待求力或与力有关
三、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1)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
(2)对每一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
(3)明确相邻过程的转折状态,转折状态的有关各量是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比如:①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②两个过程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等。
四、分析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维程序
1.(已知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且一直作用下去,设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F水平向右为正,由此可判定( )
A.小球向右运动,再返回停止
B.小球向右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
C.小球始终向右运动
D.小球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知,0~1 s,小球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合力反向,小球继续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末速度减为零;2~3 s,小球仍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4 s,小球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2.(已知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 kg的物体,外力F作用3 s后撤去,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A.4.5 m/s,1.5 m/s2
B.7.5 m/s,1.5 m/s2
C.4.5 m/s,0
D.7.5 m/s,0
【答案】 C
【解析】 水平外力F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
m/s2=1.5 m/s2,撤去外力F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0,5 s末的速度v5=v3=at3=4.5 m/s,故C正确。
3.(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图所示,质量为m=3 kg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 s时间木块沿斜面上升4 m的距离,则推力F的大小为(g取10 m/s2)( )
A.42 N B.6 N
C.21 N D.36 N
【答案】 D
【解析】 因木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知mgsin θ=μmgcos θ,所以μ=tan θ;当木块在推力作用下加速上滑时,由运动学公式x=at2,得a=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θ-μmgcos θ=ma,得F=36
N,D正确。
4.一质量为m=1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水平运动,1 s末撤去恒力F,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恒力F和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是( )
A.F=8 N B.F=9 N
C.f=2 N D.f=6 N
【答案】 B
【解析】 撤去恒力F后,物体在阻力作用下运动,由vt图像可知,1~3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3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可知,阻力f=3 N;由题图可知在0~1 s内其加速度为a′=6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可求得F=9 N,B正确。
5.(多运动过程问题)在游乐场,有一种大型游乐设施跳楼机,如图所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提升到离地最大高度64 m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开始下落过程可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受到一恒定阻力而做匀减速运动,且下落到离地面4 m高处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游客和座椅总质量为 1 500 kg,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为20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游客下落过程的总时间;
(2)恒定阻力的大小。
【答案】 (1)6 s (2)2.25×104 N
【解析】 (1)已知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vm=20 m/s
由v=2gh1,vm=gt1
可知,游客下落过程中自由落体运动对应的时间t1=2 s
下落高度h1=20 m
设游客匀减速下落的高度为h2,加速度大小为a2,则v=2a2h2
h2=64 m-4 m-h1=40 m
可得a2=5 m/s2
由vm-a2t2=0可得游客匀减速下落的时间t2=4 s
游客下落过程的总时间t=t1+t2=6 s
(2)设匀减速过程中游客和座椅整体所受阻力大小为Ff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g=ma2
解得Ff=m(a2+g)=2.25×104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