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 第四章 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阅读: 69 时间: 2022-11-14 23:29:39 4

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什么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会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

科学思维

(1)理解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学会处理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5)学会处理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6)学会处理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科学态度与责任

(1)初步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同步检测

自主探究(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说明: F:\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高一资料\01  2022秋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202221102101003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教师word文档\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情境导学.tif

玩滑梯是小孩非常喜欢的活动,如果滑梯的倾角为θ,一个小孩从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梯长度为L,是否能求出小孩滑到底端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

说明: A573

提示 首先分析小孩的受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其下滑的加速度,然后根据公式v22axxat2即可求得小孩滑到底端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

说明: F:\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高一资料\01  2022秋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202221102101003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教师word文档\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要点梳理.tif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说明: F:\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高一资料\01  2022秋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202221102101003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教师word文档\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深化提升.tif

1.问题界定: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2.解题思路

3.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求的运动学参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等。

【例1 质量为m2 kg的物体,静置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对物体施加F20 N的作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37°(sin 37°0.6)角斜向上,如图所示(g10 m/s2),求:

说明: A574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力F作用下5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3)如果力F作用5 s后撤去,则物体在撤去力F后还能滑行的距离。

答案 (1)6 m/s2 (2)75 m (3)90 m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说明: A575

水平方向有

Fcos θFfma

竖直方向有Fsin θFNmg

另有FfμFN

代入数据解得a6 m/s2

(2)物体在5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xat2×6×52 m75 m

(3)5 s末物体的速度

vat6×5 m/s30 m/s

撤去力F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μg5 m/s2

则物体在撤去力F后还能滑行的距离

x m90 m

【训练1 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取g10 m/s2。求:

(1)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大小v0

(2)从刹车开始计时,1 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x

答案 (1)14 m/s (2)10.5 m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mgma

得加速度大小为aμg7 m/s2

v2v=-2ax,得v014 m/s

(2)刹车后汽车减速运动至停止的时间

t s2 s

由于t′<t,刹车后1 s内前进的距离

xv0tat210.5 m

自主探究(二)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说明: F:\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高一资料\01  2022秋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202221102101003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教师word文档\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情境导学.tif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可能会有两种运动情况:

(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

(2)汽车关闭油门滑行。

分别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提示 (1)汽车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

(2)汽车受到重力、支持力、阻力。

说明: F:\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高一资料\01  2022秋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202221102101003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教师word文档\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要点梳理.tif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

说明: F:\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高一资料\01  2022秋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202221102101003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教师word文档\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深化提升.tif

1.问题界定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指的是在运动情况(如物体的运动性质、速度、加速度或位移)已知的条件下,求出物体所受的力。

2.解题思路

说明: F:\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高一资料\01  2022秋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202221102101003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教师word文档\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A577.TIF

3.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草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要求的力。

【例2 如图所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说明: A578

A.420 N             B.600 N

C.800 N             D.1 000 N

答案 A

解析 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的5 s内,乘客的速度由30 m/s减小到0,视为匀减速运动,则有a=-m/s2=-6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Fma70×(6) N=-420 N,负号表示力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反,所以选项A正确。

说明: 总结提升

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1)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从而确定合力的方向,不能将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混淆。

(2)题目中所求的力可能是合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力,均要先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式求解。

【训练2 M99是我国生产的性能先进、精度高、射程远的重型狙击步枪。M99的枪管长度为1.48 m。射击时,在火药的推力下,子弹在枪管中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射出枪口时,子弹的速度为800 m/s。已知子弹的质量为50 g,求:

说明: A579

(1)子弹在枪管中加速度a的大小;

(2)子弹在枪管中受到的合力的大小(结果都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2×105 m/s2 (2)1.1×104 N

解析 (1)由于子弹在枪管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得v2v2ax,代入数据解得a2.2×105 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代入数据解得F1.1×104 N

自主探究(三) 多运动过程问题

1.基本思路

(1)把整个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特点分析。

(2)应用运动学公式或者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不同运动过程的加速度。

(3)应用运动学公式求未知物理量或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未知力。

2.解题关键:求解运动转折点的速度。

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解决问题起重要作用。

【例3 (2022·内蒙古一机一中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1.0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5 N的作用下,以v010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在A点用极小的光滑圆弧相连,物体与水平面、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到达A点后撤去水平力F,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到达最高点B点。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说明: F:\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高一资料\01  2022秋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202221102101003物理新教材高一上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S)\教师word文档\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A580.TIF

(1)动摩擦因数;

(2)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从A点起经多长时间物体到达最高点B?

答案 (1)0.5 (2)5 m 1 s

解析 (1)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则

Fμmg

解得μ0.5

(2)物体在斜面上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a

gsin 37°μgcos 37°10 m/s2

AB两点间的距离为

sABm5 m

A点起物体到达最高点B的时间

t s1 s

【训练3 在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 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5 s内沿斜面滑下的位移x50 m。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问:

(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f为多大?

(2)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

(3)设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滑下50 m后进入水平草坪,滑草装置与水平草坪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求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水平草坪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答案 (1)80 N (2) (3)100 m

解析 (1)设在山坡上游客连同滑草装置的加速度为a1,则xa1t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Ffma1

联立可得Ff80 Na14 m/s2

(2)μmgcos θFf可得μ

(3)设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刚到水平草坪时的速度为v,在水平草坪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va1t20 m/sμmgma2a2μgm/s2v22a2x2

解得x2100 m

同步检测

一、


(1)选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应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v0),分析运动情况并画出运动草图,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待求的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速度v、一段运动时间t以及对应的位移x等。


二、


(1)选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情况分析和受力分析,并画出运动草图及受力示意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由合外力求出待求力或与力有关


三、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1)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

(2)对每一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

(3)明确相邻过程的转折状态,转折状态的有关各量是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比如: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两个过程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等。


四、分析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维程序



同步检测

1.(已知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且一直作用下去,设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F水平向右为正,由此可判定(  )

说明: A726

A.小球向右运动,再返回停止

B.小球向右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

C.小球始终向右运动

D.小球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知,01 s,小球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合力反向,小球继续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末速度减为零;23 s,小球仍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4 s,小球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2.(已知受力确定运动情况)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 kg的物体,外力F作用3 s后撤去,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A.4.5 m/s1.5 m/s2

B.7.5 m/s1.5 m/s2

C.4.5 m/s0

D.7.5 m/s0

【答案】 C

【解析】 水平外力F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 m/s21.5 m/s2,撤去外力F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05 s末的速度v5v3at34.5 m/s,故C正确。

3.(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图所示,质量为m3 kg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 s时间木块沿斜面上升4  m的距离,则推力F的大小为(g10 m/s2)(  )

说明: A581

A.42 N         B.6 N

C.21 N        D.36 N

【答案】 D

【解析】 因木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知mgsin θμmgcos θ,所以μtan θ;当木块在推力作用下加速上滑时,由运动学公式xat2,得a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θμmgcos θma,得F36 ND正确。

4.一质量为m1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水平运动,1 s末撤去恒力F,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恒力F和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是(  )


AF8 N       BF9 N

Cf2 N             Df6 N

【答案】 B

【解析】 撤去恒力F后,物体在阻力作用下运动,由v­t图像可知,13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3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可知,阻力f3 N;由题图可知在01 s内其加速度为a6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可求得F9 NB正确。

5.(多运动过程问题)在游乐场,有一种大型游乐设施跳楼机,如图所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提升到离地最大高度64 m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开始下落过程可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受到一恒定阻力而做匀减速运动,且下落到离地面4 m高处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游客和座椅总质量为 1 500 kg,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为20 m/s,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说明: A582

(1)游客下落过程的总时间;

(2)恒定阻力的大小。

【答案】 (1)6 s (2)2.25×104 N

【解析】 (1)已知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vm20 m/s

v2gh1vmgt1

可知,游客下落过程中自由落体运动对应的时间t12 s

下落高度h120 m

设游客匀减速下落的高度为h2,加速度大小为a2,则v2a2h2

h264 m4 mh140 m

可得a25 m/s2

vma2t20可得游客匀减速下落的时间t24 s

游客下落过程的总时间tt1t26 s

(2)设匀减速过程中游客和座椅整体所受阻力大小为Ff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gma2

解得Ffm(a2g)2.25×104 N

同步检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