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指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这次“双减”政策力度之大、牵涉范围之广,远超过去出台的任何一份政策文件,教育部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校外教育监管司。为什么要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减负”吗?
双减“”政策目标:
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个具体措施
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阐述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行业日趋逐利化
基础教育是一项崇高的公益性事业,天然地应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根本宗旨。部分培训机构无证办学、抽逃资金、恶意停办事件屡有发生,义务教育学科类超前、超纲、超规培训问题禁而不止,各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行业垄断等不当竞争行为充斥市场,加上各路逐利资本竞相进入教育培训行业所导致的机构盲目扩张、疯狂圈钱现象此起彼伏,更是推高了行业风险、加剧了办学危机。
2、培养目标扭曲变形
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带来了一系列教育观念的扭曲。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各种培训机构实施“超前学习”“超标学习”。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科目,大量增加学生的上课、作业、考试和校外学科培训时间,导致学生单一的考试升学负担日益沉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日趋单调,既破坏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
教育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而校外培训机构在利益驱动下,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校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造成干扰,危及国家教育治理体系,这样的状况迫切需要改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应该由学校承担。只有站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未来合格接班人的高度看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王殿军
“双减”政策对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家庭进行了功能重构,之前被教育培训机构承担的教育需求,现在转为学校来完成,对学校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校要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发挥主导作用,满足学生对教育的全部需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回归课堂主阵地,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个契机。学校如何转变观念和职能、创新思路,将直接关系到“双减”政策实施的效果。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应考虑全体学生的情况,实施“零起点”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以往,这是学校教育的短板,相反却是培训机构的强项。如何推进分类、分层教学改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付诸实践。
2、着重提高作业质量
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作业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学校要加强作业的互动答疑工作,这是提高作业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要环节,学校在这方面要做好专门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3、课后服务拓展学生素质
按照“双减”政策规定,每天放学后学校会增加约两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应好好利用这两个小时,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整体性设计安排,做好作业的答疑反馈,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应重点进行素质拓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类课程或活动,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指导和舞台,为综合育人提供载体。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需要家长学校协同配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规范治理校外培训,主要靠政府推动;而做好课后服务,解决学校面临的人、财、物等方面的问题,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向协同努力。
一、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不足
学校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社区学习中心”的模式,利用好学校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探索组织部分优秀公立学校,开发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案例分享:
清华附中发挥背靠清华大学和附近中科院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引入专家资源,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探索活动,利用毗邻的圆明园的资源,开设了“走进圆明园”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政府要适度增加学校的教师编制,培训机构教师中存在着一部分责任感强和具有育人意识的老师,而且他们在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辅导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学校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将他们吸纳进入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和有资质、有特色、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较好的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实施“双减”后还有一项工作不能忽视,那就是要重点研究如何满足两类学生的发展需求,一类是成绩特别差的,另一类是成绩特别好的。对这两类学生都要加强针对性的辅导,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目前多数学校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加强培训,特别是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掘学生潜质,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