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十大内容
管建祥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224000)
摘要:说课是指说课人根据所拟定的课程,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把备课上课的主要过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向他人口述该课的具体教学设想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材、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及作业等十个方面介绍说课内容,阐述物理说课“说什么”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
说课是指说课人根据所拟定的课程,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把备课上课的主要过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向他人口述该课的具体教学设想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说什么”是说课重头戏。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际,总结出物理说课十大内容,具体如下:
一、说教学理念
说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即从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双方互动出发,说明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理论支撑点。例如,
1、依据“人本理论”教学理论,要面向全体,关爱每个学生鼓励和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2、依据“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重在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兴趣。开启思维之窗,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理论与实践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主动探索的过程。
3、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人对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建构,就是把已经存在的凌乱的、无序的东西,有规律地组建起来。
二、说教学思想
例,《大气压强》的说课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本节选用“导、辅、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个比较新颖、能很快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实验:为什么饮料会吸不上来?又为什么容易被吸上来?这种实验中演示出来的新奇的现象,会转化为他们追根究底、自觉学习的动力。
三、说学科特点
说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其的特点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物理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些特点组织教学。
四、说教学对象
例,《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说课
高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大体有以下几点:
已经学习过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知道磁通量的概念和变化情况;
知道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知识面较窄,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还存在单一性,知识缺乏系统性,推理及知识迁移等抽象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创造性思维缺乏锻炼;
本课除了要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内容外,还可以使学生的世界观和物理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说教材
1、说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从分析课程标准及整体教学目标入手,确定本课程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性质及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例,《动能、动能定理》的说课
本节课是功的概念的深化,又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功和机械能变化之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基础;动能是机械能中的一种形式,动能定理、做功和机械能变化之关系的本质,是一个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学好本节课对学好机械能一章有重要意义。
在以后的电场、电磁感应、光电效应、原子核物理等单元的学习中,也要联系到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所以,本节课是中学物理重要的基础知识课。
2、说教学目标
例,《动量定理》的说课
根据教材、大纲和学生情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量定理的学习,使学生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团队意识;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说教学内容
要围绕本节课主题,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及感情体验结合起来,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并重,联系学生实际,鼓励想象、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
例,《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
教材安排的思路为,第一部分是历史的回顾,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识谈到伽利略的质疑,进而介绍伽利略的分析、迪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充分再现了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艰难,具体介绍了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第二部分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分析,重点讲清楚惯性的概念。
4、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师生互动,着重理解、掌握或感悟的部分,难点是掌握本课程的阻隔,是学生过去知识、经验及技能与即将需要掌握内容之间的断层。说课是要讲清突出重点的程序和策略,解决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例,《简谐运动》的说课
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模型,它不考虑振动过程中的阻力,且忽略弹簧的质量,是研究复杂振动的基础,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规律是本节教学重点。但学生以往仅分析过恒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单程运动,而对在力的大小、方向不断变化的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的分析没有知识基础,这成为教学的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说课时要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规律及其特点,恰当设计教学流程并适当分配教学时间及调控教学内容。
例1,《电场强度、电场线》的说课
(一)导入新课(3分钟):列举生活中的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且可以借助仪器所接收的东西。
(二)新课教学(35分钟):
1、说明电场的性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大小和方向;
引入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的意义。
2、以点电荷的电场为例,
推导其周围的场强大小公式、并分析场强方向;
引入检验电荷的概念,并分析检验电荷的电量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对场强大小、方向的影响情况(不影响);
3、分析电场线,归纳几点:
电场线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
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不形成闭合曲线;
电场线表示场强大小、方向的方法;
电场线不相交。
4、利用模拟实验形象观察
用验电羽显示电场线;
用头发屑显示电场线。
(三)巩固联系(7分钟):
1、电场的性质有几点?为什么E=F/q可以反映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2、若空间各点的场强大小、方向都相同,其电场线如何划?
(四)布置作业:(2)、(3)、(4)。
(五)板书、板图:教学中整版一分为二,左边为概念、公式,右边作图、分析。
例2,《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的说课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与思想品德的过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拟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观察、实验、实践。
1、观察:通过观察人吸气和呼气时的动作,引导学生分析呼气、吸气与气体体积的关系。
2、实验:通过在注射器内封闭一段气柱,让学生亲自压、拉来感受力与体积的关系。
3、实践:通过学生亲自制作打气筒,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动手能力和动脑筋的习惯。
例3,《怎样认识力》的说课
1、激发引学(5分钟):通过用手拉弹簧、磁铁吸引大头针等感受力;
2、阅读思考(5分钟):阅读教材中讲述及例子理解力的概念;
3、小组讨论(5分钟):力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4、师生共议(15分钟):力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5、巩固练习(10分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分析。
机动时间5
七、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依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而定,以语言为主、直观为主或实践为主的都可以,关键要强调师生认同、共同参与、省时、高效及优质(学生学会乃至会学)特点。
例,《焦耳定律》说课,采取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八、说教学手段及板书设计
九、说教学评价
十、说作业
参考资料:
[1]陈翔雁 关于说课模式的探讨 《浙江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2]张华国 王秋岩 教师说课说什么 《河北教育》2006年第1期
[3]叶惠良 论说课 《教师发展课堂》2005年第1期
[4]夏志清 论说课 《河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5]杨宝能 曾渊 论说课《教师论坛》2000年第4期
[6]文野 漫谈说课《西藏教育》2000年第4期
[7]朱自振 浅论说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2卷第2期
[8]武京宝 范辜芹 说课说什么《山东教育》2002年3月(中旬)
[9]王会华 路文忠 说课三题《青年教师导报》2000年1月13日
[10]李琼华 论说课《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1月第19卷第1期
[11]吴永熙 王明怡 建构主义理论和物理说课研究《课程与教学》2002年第5期
[12]陈敬欣 “动量定理”说课案《教育实践研究》2004年第12期
[13]朱柄连 “简谐运动说课”《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第11期
[14]林家祥 “电场强度、电场线”《中学物理》2001年第4期
[15]万芳 “大气压强”说课《中学物理》2003年第12期
[16]刘香利 “电流强度”说课设计《中学物理》2000年第7期
[17]郑顺利 “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体积的关系”说课《中学物理》2002年第2期
[18]王娟 “怎样认识力” 说课《中学物理》2001年第2期
[19]徐君生 “动能、动能定理”说课《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