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学生必读: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一、高中物理学习的“十大误区”
①初中物理成绩很好,高中物理也一定能学好;
②高中物理太抽象“高深莫测了”,太难学了;
③只要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就没问题就行了;
④物理课堂上听懂就行了,记住公式就行了;
⑤概念规律在课本上都有,课堂没必要做笔记;
⑥要学好物理,只要多做题目就够了;
⑦解物理题,就是如何套公式;
⑧平时做物理习题时,脑子里有思路就行了,动笔纯粹浪费时间;
⑨女生学习物理天生不如男生,女生没有学习物理的潜力;
⑩“数理不分家”,所以只要数学学好了,物理就一定能学好。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天然台阶”
①知识难度和内容陡增;
②更抽象、逻辑性更强;
③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④思维能力更关键;
⑤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重要;
⑥更强调主动学习。
初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对比
板块 |
初中物理 |
高中物理 |
||||||
力学 |
1.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质量、密度 3.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4.力和运动: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 5.压强、浮力 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 7.功、机械能 |
1.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基本概念和规律 2.力和相互作用:重力、弹力、摩擦力 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4.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5.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与航天 6.机械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7.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
||||||
电磁学 |
1.电路:串并联 2.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3.电功率 4.电与磁:电生磁、磁生电、电动机 5.电信 |
1.静电场: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2.直流电路:电阻定律、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4.电磁感应: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交流电:正弦交流电、变压器 6.传感器 |
||||||
声学 |
|
|
||||||
热学 |
1.物变态化 :温度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2. 压强: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热和能: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3.内能的利用、热机、热机效率 |
|
||||||
光学 |
|
|
||||||
原子物理 |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
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像性 |
初中和高中物理衔接台阶
|
|
初中物理 |
高中物理 |
知识 |
物理概念 |
形象直观 |
概括抽象 |
物理对象 |
单个物体 |
多个物体 |
|
物理过程 |
单一静态 |
复杂动态 |
|
方法 |
教学方法 |
细讲多讲 |
精讲精练 |
学习方法 |
围着老师转 |
强调自主学习 |
|
思维方法 |
侧重记忆 |
侧重理解 |
|
能力 |
学习能力 |
机械式被动学习 |
创造性主动学习 |
思维能力 |
观察、识记、模仿 |
理解、推理、创新 |
|
心理 |
思维误区 |
松懈心理:初三太累啦,高一不慌 |
|
畏难心理:物理太难啦,我学不好 |
|||
性别心理:女生,学高中物理不行 |
|||
依赖心理:只要跟老师学,就能学好 |
三、高中物理“真的很难吗”
◆众口铄金:“高中物理太难学了!”
◆学习现状:文科生的“一年之痛”,理科生的“三年之痒”
老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
课后“一放就忘”,考试“一考就糊”
◆学生戏谑:物理≠“悟理”;物理=“雾里”“无理”“无力”
高中物理真的很难吗?
“高中物理太难了,理解难,运用难,得分难”几乎众口铄金,高中物理被调侃成“文科生的一年止痒”、“理科生的三年之痒”,女生更是“谈物色变”。其实,细分析一下高中物理的特点,它并非传说中的“蜀道之难”:
1、内容看上去有点“杂”,但知识结构非常严谨、知识网络异常清晰,如:力学分两大主线(力和运动、功和能);电磁学分两场(电场和磁场)两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2、概念看上去有点“玄”,但几乎所有抽象的物理概念都通过形象思维方式表达出来了,如:看不见的电场、磁场……。
3、公式看上去有点“晕”,但只要理解了根本无需死记硬背,何况很多公式是有巧记窍门的。
4、题型看上去有点“繁”,变化多端,但综合性稍强的题型可归为五大类:动力学类、功和能类、守恒类、带电粒子运动类、导体棒运动类,而每类题型的解法皆有套路可循。
5、题目看上去有点“活”,大多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但都可以通过建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物理模型,而高中物理的经典模型加起来才10几个,如:力学中的斜面体、连接体、弹簧体、传送带、滑块、碰撞、子弹射击木块;电磁学中的电偏转、磁偏转、回旋加速器、速度选择器、单棒和双棒、线框。
四、容易导致物理差等生的“十大坏习惯”?
◆盲目听课
◆不做笔记
◆眼高手低
◆粗心大意
◆一错再错
◆一知半解
◆前学后忘
◆贪多求快
◆遇难即退
◆懒得动笔
五、为什么高中物理成绩会出现“两极分化”
1.心理原因
极端一:
在“中招成绩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成绩拉了下来,导致从高一的基础没打好,以后越拉越大。
极端二:
中招成绩不理想,不能从痛苦的心境中摆脱出来,不能把全部身心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2.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或失当
初中物理课堂特点:
课堂容量小,任务单一,不做笔记也可以掌握当堂的学习内容。
高中物理课堂特点:
由于高速度、容量大,教学目标定位于高考,讲述课本知识外还要延伸和拓展,因此学生一面听还要作好笔记。由于一些学生以往不习惯于边听边记,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注意的分配,结果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不能适应老师的课堂教学。,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作笔记的习惯和意识,以至于下课不能进行有效地复习,遗忘较多。另外,不能很好预习,不知道带着问题听课。有的认为,预习后再听老师讲就没有意思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应该带着有准备的头脑去听课。不能及时作同步复习巩固,也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
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模仿,不习惯于创新;习惯于课堂随大流,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一些学生的话说,“学物理就是套公式”。
高中生的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多样,加之科目繁多,任务加重,若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初中学生偏重于记忆,不注重理解,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往往乱套公式,乱用数据,对题型变的化,束手无策。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理”了、无章可循了。
3、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梯度过大
首先----
初中教材直观,高中教材抽象。如初中“物体”-→高中“质点”;初中“电体”-→高中“点电荷”。
其次----
初中物理研究问题单一,高中物理研究问题复杂,如初中“二力平衡”-→高中“多力平衡”;初中→“匀速运动”-→高中“变速运动,曲线运动”。
另外----
初中教材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而高中则以定量计算为主。数学知识不能同步衔接,如初中“标量,代数运算”-→高中“矢量运算(如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合成与分解)”,但高一数学还没学习这些内容。
还有----
教材编排形式体系差别大。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中,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阶段,这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4、由于原有知识经验基础薄弱或前概念的干扰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老犯概念错误或经验主意错误。
5、数学基础的薄弱或物理模型构建能力不够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很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也差。
六、为何众多女生“谈物色变”
绝大多数女生学习高中物理遇到困难的确是客观现象,但原因绝不能简单归结于普遍观点:“女生偏重形象思维”、“女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比男生差”。有“女生学习数学有障碍”这么一说吗?难道学数学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会比物理要求低吗?
分析原因:
1.心理性格特征:
“不喜欢讲理或推理”
“羞于或不喜欢提问或质疑”
“不喜欢与物打交道,对物理兴趣不大”
2.思维认识特征:
“倾向于模仿”
“偏重机械记忆”
“注重细节、缺乏整体观”
大多数女生学习物理的极大优势:
1.学习用功、记忆力强; 2、细心耐心、计算力强
3.上课认真、笔记工整; 4.作业认真、毅力顽强
七、如何高效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快车道”
虽然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同学们主观上增强学习上的信心,客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部分学生一定能学好高中物理。
三个过渡:
心理过渡:端正心态,增强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知识过渡: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学法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四个先后:
先预习后听课;先听讲后笔记;
先理解后记忆;先温习后作业。
五大学习环节:
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
坚持预习、心中有数。“学,然后知不足”
主动听课、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及时复习、加深理解。“温故而知新”
独立作业、积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系统小结、梳理归纳。“1+1>2”融合出新知----知识整合的协同效应
五大学习习惯:
1、认真阅读、学会自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预习阅读、课堂认真阅读、课后复习阅读。“通读、精读”时注意下列几点:
建立物理概念、规律的物理事实或物理现象依据;“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研究问题得出结论时采用的手段或物理方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概念规律的三种表述形式:数学公式、图象、文字语言;“多视角多层次”
物理概念、公式的适用条件,运用的步骤或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专心听讲、主动思考: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
听课要抓住四点:
听老师怎样引入新课,怎样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旧联系、知识归化”。
听老师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概念导出物理定理定律。“过程和方法”。
听老师怎样讲解在课前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重点难点”“有的放矢”。
听老师怎样作课堂小节,把握这节课的中心和要点。“学习要点”。
3、重视实验、做好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作业解题时要注意总结归纳,提高解题质量:
先审题再解题、先分析过程再找规律列方程:“慎思而敏行”、审题“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保证解题数量,提高解题质量:题“不在多而贵于精”。
总结同一类题型的通性通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一会十、事半功倍”。
总结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思路清晰化、方法系统化”。
题后常反思:“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思辨出新知。
建立纠错本及时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及时复习、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
章节知识及时复习总结:“厚积而薄发”、“查漏补缺”、对抗“遗忘曲线”。
归纳对比梳理物理知识:知识方法“系统化、网络化”。
不断反思自问自查自究自身:哲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5、善于交流、切磋心得: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经常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
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交流获得新的学习方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八、学习物理的“三大境界”:死活理论
1.先死后活:模仿照搬
掌握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模仿老师或教材的思路方法、掌握常规的思路方法;
2.死中求活:活用妙解
孰能生巧、灵活运用、一题多解、巧解妙解;
3、死去活来:无形无招
“去其形留其神”即忘记具体的题型及方法技巧,领会知识方法的精髓,“以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
九、学好物理要“闯三关”
基础关:
◆掌握学习方法技巧??基本知识方法过关
解题关:
◆掌握解题方法技巧??解题思路方法过关
得分关:
◆掌握考试方法技巧??应试得分能力过关
十、突破解题能力的“三部曲”
◆审题规范化 ◆思维规范化 ◆答题规范化
理解,理解,再理解!运用,运用,再运用!
理解了,“一通百通”;没理解,“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