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管理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一、目标式管理
目标是激发教师努力向上的诱因。作为校长,要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情况与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的、中期的和短期的。目标切忌虚无缥渺、可望而不可即,否则会丧失目标的激励作用。中国已经加入WTO,校长们制定的目标应更具战略性和前沿性。
二、表率式管理
作为校长,如能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公正办事,这将给教师带来表率式激励。在教育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校长表率式管理的内涵应更具时代特征。校长不但要具备应有的教育管理能力,还应具备面向市场的教育经营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教育科研能力。只有成为这样的表率,才能有效地激励和带领教师在组织构建、资源运筹、智慧创新等方面不断进取,成为敢于直面国际化竞争的教育管理专家,永远站在时代教育的潮头。
三、作风式管理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米勒将“正直原则”列为八大原则之一。他认为“领导者最重要的作风就是正直”。正直是什么?正直就是诚实、言行一致,以负责的态度采取行动。正直不但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力量,它能激励人,具有凝聚力。
四、感情式管理
西方有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现代的管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感情。如果校长与教师之间在感情上有了一种亲密感,那么,双方就会产生理解和信任。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创造力就会在充满亲密感的组织气氛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制度式管理
校长对学校的有效管理还有赖于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为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参照的标准和依据,使教师感到自己的担子和责任,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切合本校实际,既不要高不可攀,又不要失去严格要求的意义。
六、公平式管理
人人都有要求公平合理的愿望。公平合理能够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公平不合理会挫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作为校长,应根据人们这一心理上的特点,在学校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七、参政议政式管理
经验证明,要想使教师与单位一体化,要想使教师认识到学校不是校长的学校,而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学校,就要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政议政。采取协商式决策,加强民主式决策,提倡在全体教职工参与下的共识式决策;减少提示式决策;这不仅是教师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校长必须具备的现代化的领导行为。
八、竞赛式管理
围绕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其他工作,经常开展一些公平的、有益的、平等的、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竞赛就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积极的氛围,它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赛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九、满足式管理
根据需要理论,对人的管理始终要瞄准还未满足的需要。作为校长是不可能满足每个教师的所有需要的。但在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要替教师做主撑腰。否则,将失去教师的信任。另外,在平素要对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给予恰当的关心,以满足他们生理与安全等需要;要经常与教师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以满足他们社交与尊重等精神需要;要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条件,尊重他们的劳动,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十、奖惩式管理
奖励与惩罚相结合,这是校长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对积极的行为和良好的工作效绩必须给予肯定和奖励,否则,这些行为和效绩就不能持久。奖励的方法最好是多用不定期奖励,少用定期奖励。因为定期奖励使人感到是预料之中的事,久而久之就不认为是奖励了。而不定期的间歇性的奖励,使人们有新鲜感,对行为有较大的强化作用。
以上十种管理方式并不是校长管理方式的全部。作为一校之长,如果采用的管理方式每次都能瞄准被管理者即广大教师的信息接收区—— 兴奋点,并很快产生积极的反应,那么可以说,他向职业化校长的行列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