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考前的心理指导
来源: 网络
阅读: 850 时间: 2021-04-17 22:30:51 3

一、考试焦虑及其防止对策

  我们的学校考试频繁,小考、大考不断,同学们都是久经考场的老将。尽管如此,不少同学一到考试前就紧张不安,而影响了考试成绩。

1.考试焦虑的表现

  考试焦虑的表现各种各样,因人而异。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前不想吃东西,食欲不好,胃不舒服;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前头疼,头脑晕晕乎乎;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前睡不好觉;有的同学表现为答题时手在哆嗦,双腿打颤;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时浑身大汗;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前或考试中心跳加快;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前坐立不安;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前提不起精神来;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前总想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同学表现为一听说考试就想起过去考试失败的情景;有的同学表现为考试前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

    考试特别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高考,是学习生活中的大事,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学生对考试产生的一些紧张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对考试产生中等强度的焦虑是有益处的。它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能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智力效应;能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个学生对考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疲疲踏踏,懒懒散散,无法充分调动注意力、记忆力与思维能力。不进行充分的应试准备,是难以考得好的。

    考试前与考试中高度紧张,高度焦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有负面的影响。

2.考试焦虑的危害

考试焦虑的危害是很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身体的危害

  考试经常高度焦虑可使学生患有某些心身障碍。例如患有胃病、头痛、神经衰弱等。

某校高一学生胡某某,自上初中以来考试焦虑越来越重。到了初三时,失眠、头痛、注意力降低、反映敏感、心里烦躁,一听考试二字就浑身出汗、双手发抖、食欲明显降低,身体消瘦。

(2)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有些同学有严重的考试焦虑,一听说考试就高度的紧张,忧心忡忡,心神不定。经常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的考试焦虑易使学生形成胆怯、退缩的不良个性。

(3)降低智力活动效应

    处在高度焦虑的状态下,往往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智力活动降低。  

    一位初三的学生白某某说,我觉得我的脑子挺聪明的,可是一到考试前或考试时我的脑子就变笨子。脑子发木,平时能记住的东西到时候也忘了,思路也变窄了。

(4)降低考试成绩

    高度的焦虑使考生考试成绩明显下降。高度考试焦虑使考生的智力活动明显下降,对已掌握的知识回忆不出来,甚至在高度的焦虑状态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怯场现象。

    我曾经调查过具有不同程度的怯场同学,有一位轻度怯场的同学对我说,由于高考时我高度紧张,严重的影响了我的考试成绩,几门课加在一起我至少丢了25分。这25分一丢我就下了一个台阶,按照我平时学习的实力,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我考上重点大学绝无问题。准叫我考试时太紧张了,丢了不应该丢的分,只考了个普通大学,实在是太遗憾了。如果我平时学习成绩一般,我考上普通大学,我心里会很高兴,可是我平时学习成绩很好,高考前一模、二模的分数也相当高,如今我考上了普通大学心里实在窝火。

3.防止考试焦虑的对策

    高度考试焦虑对身心健康,对智力效应,对考试成绩都有负面的影响。

那么如何防止高度的考试焦虑呢?

(1)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有的同学考试前和考试中总在想考不好同学将怎样看待我,亲朋好友将怎样议论我,因而引发或加重考试焦虑。

    考试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尽量考好,就尽了自己的职责。自己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就该心安理得。不能受别人的议论而左右自己的情绪。谁都希望考得好,被别人的议论所左右反而考不好。因此,不要去想别人的议论,不要去理睬别人的议论。

    别人的议论有些也是不正确的,何必去受它的影响呢!别人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使你丢了几分多么犯不上呢!

(2)正确对待自己的水平

    自己的学业成绩,自己的学习实力自己是最了解得。自己的考试成绩与自己的学习实力相符合就应该对考试结果持有较满意的态度。

    有些同学产生考试高度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脱离自己的学习实力的情况,盲目与学习实力强的同学去攀比,由于学习实力达不到,必然会产生紧张、烦躁。因此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实力,适当地要求自己的考试成绩是防范考试焦虑的对策。

(3)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考试焦虑与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或存在心理健康失调的人,适应能力差,应激能力差,控制情绪能力差,因此对考试容易产生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防范与减低高度考试焦虑的一条根本途径。

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心理学方法,经常运用对考试焦虑的预防很有帮助。

    同学们经常坚持我在上面介绍过的王极盛的心理健康操,不仅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会降低高度的考试焦虑。关键在于运用,只要运用就有效果。

二、考前的心理准备

    无论是小学毕业考试、中考、高考每年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考试考得不理想,没有考出实际水平,而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却考出了好成绩,考得比平时比他成绩好的同学的成绩还高。

    北京某中学高三的两个同学,一位模拟考试的考分是568分,结果高考考了429分。另一位模拟考试成绩是430分,高考却考了506分。他们班的同学都为第一位同学惋惜而为第二位同学高兴。

1.考试是对知识、体力与心理素质的挑战

    出现上述情况并不奇怪,小学毕业的考试成绩、中考的成绩及高考的成绩与平时的考试成绩有密切的关系,但不等于平时的成绩。

    对学生来说,小学毕业考试、中考、高考是他们一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事关重大容易引起心理变化,特别是情绪的变化。

    积极的心理变化如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必胜的信心、充沛的精力、坚强的意志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能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水平。消极的心理变化,消极的心理状态,焦虑不安、心情抑郁、烦躁、紧张、无精打彩等都会降低考试的成绩,都会阻碍自己水平的发挥。

    考试不仅是繁重而紧张的心理活动,而且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消耗。考试临近时,如体力不支,患有严重疾病,睡眠严重不足,营养失调等也会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影响考试成绩。更有甚者,考前过于紧张的复习功课和因复习功课而忽略了卫生从而导致严重疾病的出现,无法参加考试。

    1995年高考前夕即7月初,北京某考生汪某某突然得了黄胆性肝炎庄进了传染病医院。该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家长都认为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想到临到考试前几天得了黄胆性肝炎传染性疾病,根本无法进入考场,只能住在传染病院。这还不象其他病如胃病、发烧等还可以挺一挺,去参加考试。这对考生本人与考生家长无疑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他们的精神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了。每年都有这种情况,有的考生临考前突发疾病,无法参加考试或勉强坚持参加考试,也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考试不仅是知识的竞争,而且是心理素质水平的竞争和体力的竞争。考试成绩是知识、心理、体力的综合效应。

2.考前怎样复习功课

无论是小学毕业考试、中考还是高考以及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考前都有一段复习时间,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复习。

    为了复习好功课,笔者和一些同学座谈,认为在复习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掌握知识

    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一定要把学校教材的内容掌握好。现在有些考生不惜金钱买了少则十本、八本多则几十本复习参考书,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参考资料的复习上。忽视了教材的复习与理解,舍本求末往往考不出好成绩来。当然在老师指导下,做一些课外的习题也是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要抓住重点

    每门课都有重点,掌握了重点就掌握了关键。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系统地掌握知识就很困难。当然掌握重点不排除其他。

(3)重视自己的薄弱环节

  在功课的掌握上,在知识的掌握上,无论是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都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只是每个人的薄弱环节不同罢了。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把自己的薄弱环节的内容很好地解决,这对增强考试信心,对考试时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很有意义。

[4)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临考前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有时间,压一压题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练习,一种检验。压不对也没有关系,练习练习总是有好处的。压对了更好,这类题考试就能拿满分。

    临考前绝对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某些不一定考,这种侥幸心理要不得的。凡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东西一定要努力去掌握。每年小学考试、中考、高考都有一些考生因认为某题不会考,比如有的认为去年高考了这道题,今年不会再考,不必去复习,而实际上认为不会考的题却考了,因此丢了分。

3.保持身体健康

    同学们在考试前的紧张复习功课中,已消耗不少体力,因此更要重视考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提供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1)适当的运动

    同学们在紧张地复习功课中,要抽空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对恢复疲劳很有益处。但考前一般不要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因考前时间很紧张,剧烈的运动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准备活动。在紧张的备考活动中,很难抽出时间来去做准备活动,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的运动可能造成身体的损伤。

(2)听听音乐

学习疲劳时,在家里听一听自己喜欢的轻松音乐,对自己身心放松,消除疲劳有好处。

(3)合理的、适当的饮食

在饮食量上不要吃得过饱,特别在考试前过饱会造成胃部不适,影晌大脑的血液供应。在食物选择上,宜吃高糖低脂肪含无机盐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夏季考试,适逢酷热,因此要防止虚脱。考生在考试前两天要注意体内保持充分的水分,考前每天补充点儿糖对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提高耐久力,延缓和减轻疲劳都有益处。

    在考试前坚决不能吃剩下或腐败的食物,防止腹痛、腹泻与食物中毒。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由于疏忽,由于侥幸心理而吃了腐败的食物,导致胃肠疾病而影响了考试。

(4)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至少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为了保障睡眠质量。睡前用热水洗脚,洗完脚后用右手大拇指按摩左脚脚心36次,再用左手大拇指按摩右脚脚心36次。

4.考前的心理调适

    考生稳定的情绪、充分的信心、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意志是考生取胜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而过分紧张、过分焦虑、丧失信心、马虎大意是考试失败最常见的心理因素。因此考前的心理准备如同考前的知识准备一样,对考试成绩都有重要的影响。

(1)保持良好的情绪

   考试是对学生的重大考验,因此大部分考生都会因考试而引起一定程度的情绪变化,这也是难免的。问题在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证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积极的、稳定的情绪可使考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灵活,充分发挥自己的应试水平。而消极的、不良的情绪使人记忆力涣散、思维迟钝、意志消沉,影响了应试水平的发挥。

    充分的复习是保证良好的情绪的重要条件,因此考前尽量复习好,对稳定情绪很有益处。

    考前良好的、轻松的家庭气氛对稳定考生的情绪也颇为重要。本来前考生的心理压力已经够大了,如果家中的气氛过分紧张,家长对孩子提出过分要求,势必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考前轻松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

(2)信心的调适

    考试的信心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是众所周知的。考试的信心是建立在自己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的,期待的考试成绩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密切相关的。不顾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出过高的考试目标,往往会使自己的自信心受挫。

    为了树立考试的信心,确立考试目标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水平。在确定考试目标时,在选择报考志愿时,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的同学应考缺乏信心是自己受别人的不符合实际,不正确的议论造成的。

    有的同学平时贪玩,学习成绩差些,有些人议论,他可能考不好。这种议论在考前很可能挫伤他的自尊心,降低信心。

    学习成绩不是固定不变的。很多因素都影响考试成绩。学习努力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过去贪玩,学习不努力,考试成绩差。现在学习努力了,考试成绩就会提高。没有必要受别人的闲言碎语的影响而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同学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考场“老将”,在那么多的考式中,一定有成功的喜悦。考前回想一下过去考试成功的情境,对提高自信心是有帮助的。

(3)树立正确的考试动机

    有的同学想考好,为了使父母欢心;有的同学想考好,为了获得父母的物质奖励;有的同学想考好,为了报答老师的关心。

    人的动机是复杂的。人在复杂活动中,往往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在这些动机中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动机,称为主导动机,而其他动机则称为次要动机。在人的考试活动中,考生可能有二个以上的动机。如果为了获得父母的物质奖励成为主导动机,在备考过程与考试活动中,遇到困难,就易受挫折,降低考试的信心。有位高三学生李某某,在高考前,她妈妈答应他,高考只要考上学校,就买一台电脑奖励。开始他还努力复习功课,后来发现自己很多英语单词还没记住,就气馁了。心想考不好没关系,跟爸爸要钱,买辆汽车,开出租车也不错,挣大钱。

    考试前把正确的,合乎时代要求的考试动机调整为考试的主导动机,对考试将产生重要作用。

三、考试的心理类型

    根据考生考试前与考试中的心理状态效应,可以把考生考试心理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1.积极性

    这类考生的心理特点是在考试前与考试中,心里是处在积极的,有效的状态中。具体表现为注意集中在备考活动上,思维活跃,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都能很好的调动起来。

    在理解功课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记忆方法,能融会贯通地把握住考试的内容。他们精力比较充沛、情绪比较饱满,对自己的温课效果满意。在迎接考试的备考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都能以自己的意志采取适当的行动予以克服。他们对考试有一定的信心,他们进入考场能够保持比较镇静的状态,在答卷中心理功能发挥正常,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在考试中,遇到一些难题也能比较镇静,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努力解决。

  某高三学生丁某某,平时成绩中等偏上,心理素质比较好。在考前复习过程中,能按照学习计期比较有条不紊地复习功课。在复习过程中,找出自已的薄弱环节,下功夫把这些平时自己掌握不牢的或不太清楚的课程内容彻底搞明白。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因此复习功课时,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复习的效果比较满意。对考试比较充满信心。

  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考试所用的东西逐一检查之后940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把当天考的科目根据过去复习时的重点在头脑中过了一遍。

  吃好早饭后,去考场打开考卷后仔细阅读了考卷的要求于试题内容。然后很快拟出答卷的时间安排,迅速做完他感觉很容易的题。然后做有一定难度但相信自己能做出来的题。之后把已答完的简单的题和有一定难度的题迅速而又认真的检查一遍,这是他感到他已拿到很多得分增强了他的信心。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两道对他来讲是很难的题,他想方设法终于做出了一道题,另一道题做了一半,考试时间到了。他尽管有一道题没有做完,他对这次考试是满意的,因为他发挥正常。

2.波动性

这类考生的考试心理类型的特点,是随着复习课程的内容变化,心理波动很大。他们的情绪忽高忽低,忽冷忽热。这类考生在考试前复习功课时遇到比较容易的题、自己能解决的题,往往情绪高昂、自以为是、洋洋得意,自认为自己有能力。当遇到难题或自己解答不出来的题,情绪低沉,没信心,认为自己不行。这类的考生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情绪经常波动,影响复习效果,在考场上也是如此。

  这类考生由于没正确的评价自己的水平与考试的实力,因此情绪多变化。这也类考生在考前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哪类难度水平的题自己能解决,哪类考题自己经过努力能解决,哪类考题自己在努力解决的可能性都很小。自己事先对考题难度与自己解决的对考题难度与自己解决的可能性有了比较正确的估计,出现自己能答出来的考题就不会表现出兴高采烈;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考题自己也不会表现出垂头丧气。

某初三学生王某某,在迎接中考备考中,情绪变化很大。他平时的数学基础比较好。在复习数学功课时他总是兴高采烈,做完题后有唱歌又看电视。可是他英语基础差,一到复习英语时就没精打采,嘴里不是唠叨着我记不住这些单词,真发愁,我英语考试肯定砸锅。中考时果然数学考得很好,几乎没丢份,而英语考得很差。事后他感叹地说,我如拿出学数学的劲头来学习英语,这次中考英语的成绩也不至于这个样子。

3.消沉性

     这类考生的心理特点是心情紧张,情绪低沉,智力活动效果低。这类考生有的是学习基础差,有的是心理素质差。在临考前复习功课时,由于没有信心,情绪消沉,复习功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想考不好怎么办,考不上中学、大学怎么办,对复习中出现的困难常常不能采取积极的办法去解决。这类考生进人考场后由于缺乏信心,对考试准备不足,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考试成绩很差。

   高三学生张某某,平时贪玩儿,学习基础较差,临考前很着急。由于平时学得不扎实,不少平时做过的题现在做起来也感觉很困难,做不出来就唉声叹气。心想我这样的水平恐怕连大专也考不上,考不上大学我哪有脸见人,这个暑假可怎么过。越想这些心情越不好,复习功课的效果很差。

    进入考场后,很多题答不出来。事后他说,我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在考试复习阶段,我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去温习功课,这些考题我不少也能答出来,可在那段复习时间里,我思想经常开小差,又没信心,结果考成这个样子,后悔也来不及了。

点赞是一种美德
3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