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甘肃武威一中(甘肃 武威) 杜立军 733000
[摘要]:在当今的中学教育改革中,主要涉及的是教学领域,而学校管理体制基本没变,依然存在与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就老师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教师工作量, 专业技术职称 ,作业与教案, 评价问题等)展开讨论。以期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 : 教师工作量 专业技术职称 作业与教案 评价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学教育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教学的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学校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制度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然而在现阶段中学教育管理体制中,还继续沿用旧的管理模式,旧的体制与旧的模式已阻碍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后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之间矛盾突显,这就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与思考。
一、一言难尽的教师工作量
中学各课周工作量,在原来的课程计划中都有一定规定。在六天工作制中,语文、数学周工作量十二课时,物理、化学、英语十四课时。后来在五天工作制实行后,都相应减少了两个课时。这些规定相对来讲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仅学生用教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式上由32开本变为现在的8开本,内容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与原来有较大的不同。如英语学科的教材,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水平的不断发展,就作了多次重大的调整。与此同时,为适应新课程及新课程标准,客观上对老师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真正落实好新课标,老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同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内隐性、效果的滞后性与长期性),也决定了教师工作量的复杂性。教师工作无论从难度和数量上都比以往有较大提高。因此调整和理顺各学科教师额定工作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年来针对此矛盾,各学校根据校情也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标准不统一,总体来讲还是缺乏一定的政策和理论依据。期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以解决。
二、变味的专业技术职称
在学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的高低,可以用专业技术职称来衡量,专业技术职称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教师教学及研究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教师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术职称,有一些条条款款来进行了规范(如:工作年限、学历、研究水平等),这些条款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的情况总是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满足评审条件,还要排队,其主要原因是名额限制。既然符合了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这说明具备了相应的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为什么还有名额限制?如果是这样,专业技术职务的意义何在,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性何在。笔者所在中学评高级职称,够资格条件的有几十人,但每年就2-3个名额,就这也是退休人员退出的名额。同时,由于专业技术职务与教师个人利益挂钩,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成了利益交换的筹码,因此成了滋生教育腐败的又一特殊领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学高级职称已越来越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而变味。
2、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技术职务总是与一定的岗位联系在一起,也与一定的技术水平联系在一起。因此如果不在某一教学岗位上,就不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然而在中学的另一怪现状就是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一些人,反而不在教学岗位或很少在教学岗位上,而是大多被学校领导占据。同时被聘为中学高级教师的老师,一旦职称通过就会不思进取,一劳永逸。因此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是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理顺岗位与职称的关系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让专业技术职称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吧。
三、无奈的作业与教案
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如何写教案,教案书写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教案的优劣,如何对教师的劳动进行评价,也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话题。
1、传统的教学案例设计按要求分为目的、重点、难点、过程、课时、教具、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后记载等内容。而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设计要求,多媒体的应用等,使教学过程设计更加复杂化。如何书写所谓规范和优秀的教案,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真有所谓的标准,那么教师工作的个性与创造性又如何体现。
2、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过去单打独斗,封闭的备课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共享的工作理念将渗透到教师的工作中。那么电子板教案、无纸化教案与传统书写教案之间,共享与独创之间矛盾突显,更显无奈,也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现阶段书写教案大多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或者是应付检查。谁都认为必要性不大,但又不得不写,突显很多无奈。如何写出更实效的,适用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案,也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3、作业的单一化。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结果,不仅使学生作业不堪重负,而且形式单一,主要以做习题为主,更多的是无效与重复。这从一个侧面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新素质的培养。在书面作业之外是否应该有其他形式的作业。因此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反映了教育目标及理念的变化,涉及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大量教辅的拥入,使作业显得更加难堪。
四、痛苦的评价问题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教育教学的评价单一,唯“分数”论英雄是评价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主要标准。近年来尽管也有过程评价的提法,然而举步畏艰。评价问题关系学生减负的问题,评价问题关系教学变革问题。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及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其核心和关键还是评价问题。从根本上讲,如果能把评价老师的教学工作优劣的标准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变革不再是难题。新课改理念的实施,最终由教师来落实,对教师的评价问题,最终将决定新课程改革是否落在实处。
五、无序的作息时间
在当今升学与就业这一矛盾突现,在此现实背景下,家长、学校把学生上大学,上重点、上名牌大学作为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由此使中学教育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各学校出现无序竞争,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尽其所能的占有学生的时间,出现了一些极端做法。主要表现在增加学生上课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如,有些学校不仅在早晨上五节课,甚至在晚上也
从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高度,从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利益考虑,中学教育管理急需变革,我们期待教育管理更加和谐。
工作单位:甘肃武威第一中学
作者简介:杜立军 甘肃武威第一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长期从事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