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合作快乐发展
阅读: 2447 时间: 2004-11-13 08:19:00 1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然而,我们发现在独生子女比例占相当大的今天,每一个学生好胜心强,都想胜过他人,都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尤其更人令人担忧。
北师大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从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高度,提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并把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使学生之间和谐合作,快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激起合作的兴趣。
1、改变旧的座位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首先,改变课桌椅由以往的齐刷刷式的秧田形为马蹄形,学生由两人一组为四人组合形成一个小组。座位的改变,给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会儿转过头去交流,一会儿又转过头来听课,他们在不受座位的约束下,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合作的意识在慢慢地得到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2、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组长、噪音控制员等。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经常轮换这些职务,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的能力,让他们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更能使孩子们在合作中互补不足,共同促进发展。
3、创设较完善的奖励机制,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组的合作意识,我与学生们一起制定了一个评比"我们是最棒的"的表格。表格分为倾听、发言、作业、学习、卫生、本周最佳小组这些项目,有(红花)、(大拇指)、(红太阳)三种标志。每节课一小评,组员发言积极,合作较好、爱动脑筋的小组在相应的栏目中评一朵(红花),小组中某个同学发言有创新,或某一个同学有进步,则为小组争得一(大拇指),一节课下来数总数,(红花)、(大拇指)最多的换一个红太阳,三天一小评,摘到红太阳最多的小组就被评为这个周的最佳小组。在这个奖励制度的激励下,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学习信心增强了,学习求知欲望被点燃了,还有了较强的合作能力。
二、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合作的能力。
1、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时,对活动开展得顺利的小组,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语言上的:①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②瞧,他听得多认真!……)和奖励(奖励金苹果,小组盖上大拇指)。教师的适时表扬,既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又能激起他们乐听、爱听的欲望,逐渐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小组合作讨论时,如果他们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还应及时返回去表扬。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但前提要不影响他人。对于那些还注意力较不集中、比较爱说话的孩子,教师更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学会尊重别人,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2、学会思考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3、学会表达
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虽然都是苹果,可它还是有其不同之处的,换到的苹果就是你新的收获。
在合作时让各小组成员自由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见,可进行争论,并且推荐说得好的或大有进步的同学代表小组发言,避免造成只有个别优生发言的局面,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都得到充分发展。尤其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
三、合作形式多样化,品尝合作的喜悦。
1、双人合作学习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学习简便易行。如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我先采用了双人合作学习方式,首先进行师生合作。我先扮演一名记者采访学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看不惯的是什么。然后进行生生合作,让学生之间互相采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2、三至四人一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如在上文提到的口语交际课上,我又指导学生三至四人一组进行合作练习,其中任意两个同学之间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内的成员都发挥了各自的智慧,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3、班级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引起竞争机制。如在口语交际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每小组推选两名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4、跨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每个学生在他自己的小组里是学生,到别的小组里是"专家"(发挥他的特长),每个人都扮演一个相对活跃的、重要的而且独立的角色。如在上文提到的口语交际课上,我让每一个同学都自由扮演一个角色,去采访自己喜欢采访的同学或者采访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此外,还有小队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和家长、亲朋好友间的合作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小组合作也只是合作学习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四、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课堂上要尽量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合作式学习。
我们经常课堂中看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合作的气氛好像很浓厚。可一两分钟后,教师马上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这么短暂的时间,学生正在思考或根本就还没思考,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样的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把有一定难度的,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达到合作的目的,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
2、让学生经常总结自己在合作式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关于这点,要让低年级的孩子做到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可以有意识地慢慢加以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其次,要求学生把每天每周的学习情况向家长作个汇报:今天,我和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或者想想我又学到了什么?今天,我的收获是什么?
总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使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和谐的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孩子在共同学习的快乐中发展。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