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高考机器,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近日在一档语言类节目《超级演说家》中的一段演讲备受关注。节目中,高考临近的张锡峰,讲述了一个怎样绝地反击的故事。
6月2日,河北衡水中学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节目是很早之前录制的。目前,该生正在高三备考,“过几天马上就要高考了”。
对于张锡峰在演讲中回应外界对河北衡水中学考生是“假装”、“作秀”、“高考机器”的看法,该档节目嘉宾刘仪伟表示,整个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内心是光明的,看到的就是光明;内心是阴暗的,看到的就是阴暗。“你所看到的批判和听到的言论,就是你内心的一种反馈。”他称,张锡峰应该用更广阔的的目光去看待周遭,用更磊落和坦荡的心态去面对周遭。
澎湃新闻注意到,5月30日,《超级演说家》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张锡峰的完整演讲视频。视频中,张锡峰演讲主题为《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演讲时长为10分钟。
演讲中,“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张锡峰引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的“普通人”后这样定义自己。他称,其出生在河北省东部的一个乡村,在那度过了平平淡淡近10年的时光。
张锡峰谈起由农村走向城市读书的契机是“乡下对教育资源的匮乏”。于是,他离开了家,离开了那片给他生命、让他成长的热土。
今年17岁的张锡峰,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考——高考。他在演讲中说,“今年我高三,高考报名之后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学生,而是考生,我们拼了命地学,没日没夜地和时间竞赛,我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喊出自己的理想。有人说,我的理想是斯坦福,有人说我要考清华大学金融专业,有人说我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我们为此沉迷,为此消瘦,这种感觉让我们疯狂。”
演讲到后半段,张锡峰情绪激动地说:“反观,那些无故诋毁我们的人,你见过衡水中学高三凌晨5点半时的样子吗?你以为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奔向操场,一边奔跑一边呼喊是为了什么?是假装吗?是作秀吗?我们是为了改命啊!”
“衡中的考生,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成为父母的骄傲,想要让他爱的人都能更精彩地活下去,活着!他们有什么错?他们,就是你啊。我们和全中国所有为了梦想而不顾嘲笑,努力奔跑的人一样,我们越安静,我们越平和,越淡定,越忍耐,越无所畏,我们眼里深藏的汹涌就越沸腾。这是我们自己选的路,从来不需要任何人指手画脚,我们也一样能够走得很好。”张锡峰在演讲中说。
他在演讲结束语中说:在小小的世界里,有一个大大的你。你可以选择去做一个平凡的人,但请你千万不要去做一个平庸的人,做一个普通人。有一种落差叫没能达到自己最初的期望,还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他表示,他承受不了这种落差,他更愿意幻想高考最后一门考试收卷铃声响起,他放下笔,操场上明媚的阳光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
最后,他以一句“世界灿烂盛大,欢迎回家”,结束了演讲。
澎湃新闻注意到,张锡峰在台上演讲时,他的母亲坐在台下哽咽落泪。张锡峰的母亲在节目中采访时表示,张锡峰向来报喜不报忧,从来不乱花钱,只拼成绩。她称,她是普通的农民,没有给孩子一个特别好的环境,对孩子感到内疚。
张锡峰这段演讲引发不少网友讨论,有的网友认为这是一碗“毒鸡汤”,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感同身受,认为高考是目前最值得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衡水中学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衡水中学以高升学率以及盛产“学霸和考神”而广为人知,但同时也因为其狼性的学习应试模式备受争议。
在节目播出之后,河北衡水中学官方微博5月31日转发前述演讲视频并发文称:不做躺平青年!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来源:澎湃新闻
文/龙敏飞
高考前后,总有一些人会走红,冲上热搜。这一次,是衡水中学的高三学生张锡峰,因为一段演讲视频,他备受瞩目。在视频中,张锡峰回应了外界对他们衡水中学的“古板印象”,直言衡水中学的学子们“不是高考机器,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而在演讲的过程中,张锡峰也飙出了“金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这样的话语一出,立马引起极大的质疑与纷争。
网络上,对于张锡峰演讲的态度,也基本上是两极分化的。一边是忠实的拥趸,他们是“毒鸡汤”的信仰者,他们觉得人生需要励志、需要奋斗、需要目标、需要付出所有;另一边则是坚定的反对者,他们认为张锡峰发力过猛、表演过度、言辞过激等。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网友眼中也有一千个张锡峰。而每个人心目中的张锡峰,也不尽相同。
张锡峰走过的路的确很艰辛,也是许多乡村学子成长的现实缩影。出生在农村,早期求学在农村,后来去了城市,最终发现有巨大的落差:无论是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是娱乐活动的丰富程度,抑或是其他的才能与技能包,乡村孩子跟城里孩子相比,都有着巨大的鸿沟。缘于此,张锡峰立志要变得更好,所以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从行动上,他一直都在努力前行。
努力没有问题,奋斗也是好事,只不过,过于畸形地拔高一种姿态,或者是偏执地认为一切就应该如自己所言,就有点发力过猛了。而这,也是张锡峰的演讲引发质疑的真正原因。
理性来说,对张锡峰的言论,我们还是要保持足够的宽容。一方面,这可能只是一个人设。张锡峰近年来的演讲视频很多,也一直都是以谐星、夸张表演、狰狞演出为固定印象的。这就是说,对张锡峰而言,他可能是有自己的人设的,也是有自己的“剧场”的。这样的样子,未必是真实的张锡峰的样子,而只是节目组或他自己希望的一个样子。再加上,张锡峰尚未成年,一旦走进了这样的“剧场”,他未必能及时地走出来。
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而是有中间地带、过渡地带的。我们承认,张锡峰的身上的确是有光芒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他的身上也同样是有短板的。每一个人都不完美,张锡峰也一样。所以,围绕着他演讲产生的争议,不过是又一次价值观、教育观的碰撞而已。至于略显冒犯的“拱白菜”之说,其最大的可能还是为了节目效果,而且,若是联系上下文,你也足以知道,这般话语并无恶意。
整个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内心是光明的,看到的就是光明;内心是阴暗的,看到的就是阴暗。你所看到的批判和听到的言论,就是你内心的一种反馈。这样的话语,适用于张锡峰,也适用于评论张锡峰之人。张锡峰的言论肯定有他的局限性,但也无法否认其在一定范围内是有积极价值的。更何况,张锡峰还未成年,价值观尚未固化,依然是有可能变得更加理性与成熟的,只不过还需要磨练、历练而已。
理性客观地审视一个人,还需要从他所处的环境来看,张锡峰所处的衡水中学,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更加重要的是,衡水中学一直都是以高升学率以及盛产“学霸和考神”而广为人知,而其背后的狼性学习模式,舆论一直都褒贬不一。生长于这样的环境,有张锡峰那样的表现,其实也不意外。而对于这样的事情,衡水中学也再次回应称:不做躺平青年!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也就是说,有些价值观,从学校到学生,还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衡水中学的这种模式,你可以不认同,但在特定的时间、视野里,似乎也应该允许他们的存在。对很多人来说,都会有年少轻狂的时候,而慢慢地成长,则会慢慢地与社会、人生达成和解。如知名作家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一书中所言:“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诚如斯言!未来的张锡峰,也很有可能如此。
对张锡峰来说,目前的他因为格局、视野的限制,再加上其缺少社会的历练,不愿意做普通人,甚至有些鄙视做“普通人”。但其实,很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在网络上,有一句话很风靡,也很深得人心——人这一生有三个阶段: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这样的话语,很“哲学”,但却非常现实。而人到中年之后,更能体悟这般话语的真理魅力。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接受平凡、接受普通,并不是向命运低头、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这也是一种成长的力量。
对张锡峰来说,我们也希望,高考过后的他能慢慢地成长起来,慢慢地回归理性,慢慢地走出“剧场”,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人,不再偏执与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