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最后一周的复习规划
1.争取考前完成两套康德试卷,以套题为框架,重点解决动力学问题和受力分析;
2.期末考试之前对三个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再次强化,能在这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板块抓分;
3.同学之间的讨论相互讲解合作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有效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4.最后一周以题型为基准,以内容为主干,清晰本期知识框架,尤其是要做到心中有数。
5.期末考试集中阅卷,特别要注重解题格式的规范性(主要是要让自己的思路清晰)、作图一定要准确(作图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节省大量时间)、学会抢分(特别是计算题抢分,基本公式分等)
6.训练做题的顺序,整张试卷的结构是以题型为顺序,而我们做题的适应过程是由易到难,对每个同学而言,难易知识点并不统一,需要自己摸索出一套比较实用的做题顺序的方案。
二、学科争分点
1.目前物理高考题一个15个题(15、16二选一),7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两个实验题、两个计算题和一个选做题。高一期末考试与高考等同,选择实验题应该是一样的,计算题由两个增加为三个,没有选做题(依然是15个题);
2.目标分数与考题得失对照
(1)目标为学业水平测试有效分:
题型 |
策略 |
目标分数 |
单选 |
单选题前五个需要至少做对三个,前五个题会分别考察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运动最基本公式的应用、三种基本性质的力的考察、牛顿第三定律和第一定律的应用、简单受力分析。 6、7题尽力而为,会考察到较为复杂运动的分析、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内容 |
12-16 |
多选 |
第8题较简单,基本知识掌握即可得分(可得5分) 多选题第9题一般是中等难度题,可酌情单选;第10题如果觉得难度大,可单选 |
5-8 |
实验 |
实验题11题很基础,6分争取得4分,12题也有两个空很基础,9分争取得4分(三个基本实验一定要非常清晰: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点计时器的应用);2.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3.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
6-8 |
计算 |
13题共12分,比较基础,主要就是公式的应用,需要掌握基本公式和基本模型,即便分析不清楚题目也能得到大量步骤分(6-12分),一个纯粹的运动学或者纯粹的力学考察可能性较大;14题可能会有三个小问,一般第一问较为简单,争取得完,第二问和第三问如果分析不清楚题目能找一些公式得相关步骤分(3-6分);15题大概率三个小问,和14题雷同,尽可能多得步骤分。 |
13-26 |
总分 |
综合整理,如果物理为弱势科目就低 |
36-58 |
(2)目标为选考(选物理组合)的目标分:
题型 |
策略 |
目标分数 |
单选 |
单选题前六个需要至少做对四个,7题尽力而为 |
16-20 |
多选 |
第8题较简单,基本知识掌握即可得分(可得5分) 多选题第9题一般是中等难度题,可酌情单选;第10题如果觉得难度大,可单选 |
8-13 |
实验 |
实验题11题很基础,6分争取得满,12题也有两个空很基础,9分争取得4分 |
8-12 |
计算 |
13题共12分,比较基础,主要就是公式的应用,需要掌握基本公式和基本模型,即便分析不清楚题目也能得到大量步骤分(8-12分);14题可能三个小问,一般第一问较为简单,争取得完,第二问和第三问如果分析不清楚题目能找一些公式得相关步骤分(6-10分);15题大概率三个小问,出现可能性较大的传送带问题、木板相对滑动问题、连接体问题,在这个题想拿高分的同学需要多关注 |
20-34 |
总分 |
物理为相对弱势科目,就需要往55分以上靠 物理为相对强势科目,就需要往75-80分靠 各科比较平均,目标就需要设定在65-70分 |
52-79 |
充分利用考试的80分钟(含提前发试卷的5分钟),需要做到:
1.前五分钟按照平均20秒/题(整张试卷15个题)的时间安排熟悉全卷考试内容;这五分钟是调整考试状态的关键,不要把这五分钟花在做前面几个题目上。
2.做题时由易到难,选择题第七题,第十题一般难度较大,如果读题超过一分钟没有任何思路果断跳过先解决其它题目。
3.遇到最后结果计算量很大的不必着急计算,计算题是以步骤分记,不要过于纠结结果分。
4.计算题是非常好抢分的题目,尤其是运动学计算,基本公式一定要牢记,即便不能加以应用也要得公式分;
5.考试中只有两种分数,一种是不能丢的,一种是尽量去得的,考前梳理这两种分数,尤其是拿到试卷的那五分钟一定要辨别一张试卷中的题目属于那种分数。考试中不能丢的题需要细心,前面四个选择题每个选项必须看完,减少出现过失性十分的概率。尽量得的的题需要胆大,对这种题目不要考虑题目问的是什么,而需要更多的考虑自己能回答什么,或许在回答的过程中就找到了思路。
6.充分、客观的自我评估是从容应考的关键,考前给自己设定目标分数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