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何昌锋
我们在二轮复习中,由于专题复习时间比较紧迫,练考题多,任务重,密度大,压得紧,所以不少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走进一些误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尽快把握方向,准确定位,科学调节,提高效率,能够及时走出误区,寻求有效的对策。现将出现的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一:重“数”轻“质”。练考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每天都在被动应付老师布置的练习或者自己另外增加的练习量,没有针对性地、不加选择地大量做题,结果是练习作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不该做的或者是可以少做的却花了不少时间,但真正的缺漏却没有补上。不该出现的错误又出现了。
问题二:重“练”轻“思”。不少学生做练习题的积极性很高,但一对答案却错了不少,结果信心大受打击。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意识或者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总结反思。总结是是未了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功。
应对策略:强化反思总结意识,善待错题。宁愿少做一点练习,也不能错失及时改错的良机。要充分认识到:平时的错题,很可能就是高考的失分点。错误积累越多,考试时失分的机会就越大。对错题要科学分类和分别采取对策(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性错误、答题技巧或策略失误、答题规范性错误)。
问题三:重“练”轻“研”。部分学生高度重视练习,但却很少研究高考。据老师了解,不少同学手上都有高考说明,但未能借助高考说明来研究高考考什么和高考怎样考的规律?
应对策略:充分利用高考说明,研究高考,走进高考。将新课标、考纲、考点连成一线,减少盲目性,强化有效性。不做无用功,不打界外球。越到后期,越要与高考接轨,越要有前瞻眼光,注意新题型。
问题四:重“抢”轻“调”。部分学生重拼抢时间而忽视了状态的调节。进入二轮复习以后,学生的拼搏意识明显加强,分秒必争,连吃饭和走路的时间都严格控制,整天处于紧张、透支状态,压力增大,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知识遗忘率也较大。
应对策略:高度重视平衡调节的作用。复习还在继续,状态必须调节,身心确保平衡。不要因为短期的拼搏,而影响了后续的复习备考。七加一并不一定等于八,以退为进,状态调整比盲目拼抢时间更重要。高考是综合性的考试,心态是关键。每天坚持课外文体锻炼半小时,实际上就是为自己赢得增分。
希望同学们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应考,以最佳的状态取得高考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