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科学让爱情走开
阅读:
2577
时间:
2005-03-07 06:04:00 4次
牛顿(1642-l727),英国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是物理光学、数学微积分的创始人。他是遗腹子,后母亲改嫁。他在外祖母和舅舅的抚养下长大。由于从小缺少母爱性格孤僻,体弱多病。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回到他身边,从此母亲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牛顿从小很少与人交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只有安妮·斯托里小姐愿意陪着这个整天冥思苦想的少年玩耍。1665年由于伦敦发生瘟疫,正在剑桥大学读书的牛顿回到乡间。这样他与安妮有了更多的交往和接触。安妮虽然是个农村姑娘,但她却对书生气十足,人情世故不知的牛顿颇有几份意思。这次牛顿回乡时间较长,安妮也时常到牛顿那里去帮他料理生活琐事。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安妮多次感到牛顿除了聚精会神的科学思考,对她的感情却是心不在焉。这使安妮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与牛顿的感情归宿。她一方面认为牛顿诚实善良、天赋极高,日后肯定大有作为,但他却丝毫不懂得体贴别人,没有家庭观念,与他结婚一辈子很难有幸福,于是她写了一封信给牛顿断绝他们的感情。她在信中说牛顿本来属于整个宇宙而不属于她个人。牛顿的初恋就这样无疾而终。
牛顿也意识到自己对科学研究太过专注,也许真的不适合恋爱和结婚,于是他便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
牛顿的外甥女凯萨林·巴登为牛顿的事业作出了许多牺牲。她与牛顿在伦敦同住了20年。牛顿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是她20年如一日地照顾牛顿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据说牛顿对外甥女有一种神秘的哈姆雷特式的恋母情结。他把外甥女当母亲一样来尊敬和爱护。而母亲是牛顿一生中最爱与最亲密的人。
牛顿的晚年病痛折磨着他,此时他没有妻子儿女,不过因为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许多仰慕他的人来照料他。在他晚年回忆一生的经历时,他对人生并没有什么遗憾,他认为自己不过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拾到一片比寻常更莹洁的卵石而欢欣。虽然牛顿一生没有结婚,然而除了母亲,科学研究是他生命的至爱。他为科学奉献了全部的爱。科学给他带来了空前的荣耀。他去世后,英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他最后安息在只有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才能长眠的威斯敏斯科教堂。在他的墓志铭的最后一句中写道: "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位人类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