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运: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来源: 校长派 作者: 张克运
阅读: 483 时间: 2021-07-03 10:48:02 1

新中国的教育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在这其中,举足轻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培养人的问题上有模糊不清的问题、立场不鲜明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大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姓”吗?


从教育的功能属性来看,任何教育都是服务于阶级的工具。所以,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教育只能姓“社”。

较长时间以来,学校教育有一个趋向,即强调个性化价值观多了,共性化价值观少了;讲国际性的多了,谈中国的少了;注重一般品德的多了,关注政治取向的少了。于是,教育瞄准世界,其实只是瞄准西方,很多学校以培养了多少国外知名大学生为荣,号称培养“世界公民”。其实,培养更多出国学习的学生何尝不是好事、光荣的事?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我们想要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期望的。如果背离我们的期望成了主流或者常态,则是我们自己的教育逻辑出了问题。

培养什么人?

这是做教育的第一个逻辑起点。


学校或者教师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关系我们的教育方向。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这个逻辑起点必须鲜明并且是原则性问题。不以培养接班人为目的的教育,有可能是这个民族的最大危险。多年来,我们培养的一些人,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国家担当、荣辱意识几乎丧失殆尽,剩下的就是高分、高能、高智、精致利己主义和吃里扒外汉奸式人物。


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脑子正常,人格健全的人,不然怎么接班?如何建设。他分数很高,能力很强,脑子很聪明,可他总是仇视这个国家,仇视民族,仇视人民,仇视家庭、仇视父母,那这样的学校教育是不是在给我们自己培养掘墓人?


怎么培养人?

这是做教育的第二个逻辑起点。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尤为关键。


怎么培养人?“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首先,“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教育缺乏理想信仰的教师,是很难做好教育的。所以,教师必须成为有理想信仰的人,保持对教育的信仰,才会像初恋一般爱着教育;

其次,“情怀要深”。信仰教育,就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就会潜心于教育,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就深。

第三,“思维要新”。要用新思想统领新时代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紧随民族复兴,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第四,“视野要广”。站在振兴民族复兴伟业的角度,胸怀天下,放眼未来。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视野,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前景。

第五,“自律要严”。教师严于律己,才能以身作则,才能堪为师范。由于学校存在、教师存在的一切都是教育,所以,教师的自律品格本身就是最好的身教资源。第六,“人格要正”。教师人格是塑造学生品格的关键要素,教师人格闪光,闪光的人格就会育人,最是人格才可以塑造人格。

为谁培养人?

这是做教育的第三个逻辑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


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即便是世界的合格公民,也首先是这一目标的附属品。


我们没有义务为世界培养、尤其是西方世界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怎么办?

一个教师就是一种教育的姿态。三观要正,自律要严,人格要全。今天的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教育技术、能力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教育价值观错了,其余的再厉害只能说明破坏性越大。


每个教师就是一股正能量、一缕温暖阳光。传播文明、传承文化、传递知识是教师天职。用教师对教育的挚诚热爱和坚定信仰换来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恒久热爱。


每个教师就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用接班人去培养接班人最适合、最具说服力,也更实效。


教师要永远充满理想、充满信念,带着爱和智慧去工作。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