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为了一切学生”角度来说。听课的学生刚走进礼堂,我就发现总共才二十来个学生,而据我所知,这个学校每个班都有五十多名学生,而其他的学生都留在了教室里。还有,课堂上老师指名回答或指名读书的时间占三分之二还多,有的学生站起来了七八次,而很多学生却一次都没有表现的机会,整个课堂俨然成了老师和个别优秀生作秀的舞台。而我的观点是不论学生学习怎样,都有参加听课的权利,否则就有歧视的嫌疑。课堂上,老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要制造“学生明星”,应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设计的环节应遵循每一个学生都“动”的原则,如同桌互相读一读,三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等,而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看客”,否则很难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其次,从“为了学生一切”角度来说。
我注意到,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写字姿势和读书姿势不正确,特别是写字时,90%以上的学生都低着头,弯着背,但老师没有纠正。下课铃响了,眼保健操音乐响起,老师为了完成教案上预设的任务,还是滔滔不绝地讲解,直至眼保健操音乐响完了,才完成了授课任务。我的观点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胜过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只追求书本知识的学习,无异于舍本逐末,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第三,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说。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上课前,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吹了吹讲桌上的粉笔尘,前排学生都用手捂住了鼻子。另外,老师板书时都是用身子把自己写的字挡住。我的观点是,老师吹粉笔尘完全可以背对学生,板书时应让身子略歪一歪或微蹲。让学生看着老师板书,既加深了学生对板书内容的印象,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写字规范的教育,还避免了学生无事可作而扰乱课堂秩序。
俗话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其实,正是课堂中一些“非知识传授因素”才真实反映出教师是否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这也正是不少老师所忽视的。新课改呼唤教师关注细节,从细微处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山东省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 侯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