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原理和方法。
科学思维
(1)等效思维:掌握电路等效处理的思想方法。
(2)应用:根据电路特点,进行分析和推理。
自主探究(一)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阻值成正比,
即=
=…=
=
=I。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配
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即I1R1=I2R2=…=InRn=I总R总=U。
3.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比较
|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 |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 |
不同点 |
n个相同电阻R串联,总电阻R总=nR |
n个相同电阻R并联,总电阻R总= |
R总大于任一电阻阻值 |
R总小于任一电阻阻值 |
|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接近大电阻 |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
|
相同点 |
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
【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是3 A,已知R1=4 Ω,R2=15 Ω,R3=10 Ω,则( )
A.电路的总电阻是6 Ω
B.通过R2的电流是1.8 A
C.ab两端的电压是12 V
D.ac两端的电压是18 V
【答案】 C
【解析】 电路中的总电阻是R=R1+=4 Ω+
Ω=10 Ω,A错误;通过R2的电流是IR2=I×
=3×
A=1.2
A,B错误;ab两端的电压是Uab=IR1=12 V,C正确;ac两端的电压是Uac=IR=30 V,D错误。
【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0为固定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P,电路的总电阻会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向左滑动时总电阻将减小
B.P向右滑动时总电阻将减小
C.P滑到最左端时总电阻为R0
D.P滑到最右端时总电阻为零
【答案】 A
【解析】 P向左滑动时电阻R减小,根据公式=
+
,可得并联电阻一定减小,故A正确;P向右滑动时,根据公式
=
+
,可知总电阻将增加,故B错误;P滑到最左端时,电阻R0被短路,总电阻为0,故C错误;P滑到最右端时总电阻最大,故D错误。
自主探究(二) 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1.两种接法的特点
(1)限流式接法耗能低,但电压调节范围小;
(2)分压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大,并且可从零开始变化。
2.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及其应用
|
限流式接法 |
分压式接法 |
电路图 |
|
|
闭合开关前滑片位置 |
滑片在最左端,以保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 |
滑片在最左端,开始时R两端的电压为零 |
负载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 |
|
0~U |
通过负载的电流调节范围 |
|
0~ |
【例2】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是200 Ω,R2=300 Ω,A、B两端电压UAB=8 V。
(1)当S断开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2)当S闭合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答案】 (1)4.8~8 V (2)0~8 V
【解析】 (1)S断开时,滑动变阻器R1为限流式接法,R1的下部不接入电路中,当滑片P在最上端时,R1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因此R2获得的最大电压等于8 V,当滑片P在最下端时,R1与R2串联,此时R2两端的电压最小,UR2=UAB=4.8 V,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4.8~8 V。
(2)当S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1为分压式接法,当滑片在最下端时,R2两端电压为0,当滑片在最上端时,R2两端的电压最大,为8 V,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0~8 V。
自主探究(三) 电表的改装问题
1.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及其特点
项目 |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 |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A |
电路结构 |
|
|
R的作用 |
分压 |
分流 |
扩大量程的计算 |
U=Ig(R+Rg) R= |
IgRg=(I-Ig)R R= |
电表的总内阻 |
RV=Rg+R |
RA= |
使用 |
并联在被测电路中,“+”接线柱接电势较高的一端 |
串联在被测支路中,电流从“+”接线柱流入 |
2.电表改装问题的两点提醒
(1)无论表头G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特征量Ug、Ig、Rg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Ig并不改变。
(2)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指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串联电路的总电压;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指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并联电路的总电流。
【例3】 有一个电流计G,内电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应该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电阻是多大?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应该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电阻是多大?
【答案】 (1)990 Ω 1 000 Ω (2)0.01 Ω 0.01 Ω
【解析】 (1)电流计的满偏电压为
Ug=IgRg=3×10-3×10 V=0.03 V
串联电阻需分担的电压
U′=U-Ug=3 V-0.03 V=2.97 V
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
=99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为RV=R+Rg=1 000 Ω。
(2)电流计两端电压
Ug=IgRg=3×10-3 A×10 Ω=0.03 V
分流电阻分担电流为
IR=I-Ig=(3-3×10-3)A=2.997 A
由欧姆定律得分流电阻的阻值为
R==
Ω≈0.01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总电阻为
RA==
=
Ω=0.01 Ω。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 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500 Ω,满偏电流Ig为1 mA,求电阻R1、R2的值。
【答案】 9.5×103 Ω 9×104 Ω
【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接10 V电压,电流表满偏,即电流为满偏电流。
根据串联电路规律,Ig(Rg+R1)=10 V,
解得R1=9.5×103 Ω。
同理,当使用a、c两端点时,接100 V电压,电流表满偏,
Ig(Rg+R1+R2)=100 V,
解得R2=9×104 Ω。
1.“半偏法”测电阻
【题目示例】
小宇在进行电表的改装时,从实验室取了一块内阻约为100 Ω,量程为200 μA的电流计。小宇首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该电流计的内阻,已知电源为内阻可忽略不计的学生电源。
(1)小宇在测量电流计的内阻时,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小宇将可调电阻R1、R2的阻值调至最大,仅闭合开关S1,调节电阻箱R1阻值为14 898 Ω时,恰好观察到电流计达到满偏电流200 μA;然后________;(填序号)
A.保持开关S1闭合,闭合开关S2,同时调节电阻箱R1、R2,直到电流计读数为100 μA为止,记下电阻箱R2的阻值
B.保持开关S1闭合,闭合开关S2,仅调节电阻箱R2,直到电流计读数为100 μA为止,记下电阻箱R2的阻值
(2)通过(1)操作,若R2=102 Ω,则电流计的内阻为________;(填序号)
A.100 Ω B.102 Ω
C.204 Ω D.14 898 Ω
【模型提炼】
S2断开时:
电路总电阻:R总=R1+Rg
S2闭合时:
电路总电阻:R总=R1+R并
【模型分析】
因电路中电流很小 ,所以电路中电阻很大,且电阻R1比Rg和R并大的多,S2断开时:电路总电阻R总=R1+Rg≈R1;S2闭合时:电路总电阻R总=R1+R并≈R1,只要R1不变,S2闭合后电路总电阻可以认为不变。开关闭合前,电流计调至满偏电流,开关闭合后,干路电流仍为满偏电流,
所以当调整R2使灵敏电流计半偏时,通过R2的电流也为,R测=R2。
【详细解析】
【答案】 (1)B (2)B
【解析】 (1)调节电阻R1使电流计满偏,闭合S2,若想保持电路总电阻几乎不变,干路电流不变,则需保持大电阻R1不变,只能调节R2,故实验步骤只能选择B。
(2)调整电流计半偏时,两支路的电流相等,则两支路的电阻也相等,
Rg=R2=102 Ω。
【误差分析】
(1)误差来源:闭合开关S2后(半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所以流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
,两支路电阻略有差异。
(2)结论:并联电路,电流大的支路的电阻较小,所以R测=R2<Rg。
2.“替代法”测电阻
【题目示例】
为了测定电流表A1的内阻,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A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300 μA,内阻约为100 Ω;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200 μA。
R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 Ω;
R2是滑动变阻器;
R3是保护电阻;
E是电池组,4 V,内阻不计;
S1是单刀单掷开关,S2是单刀双掷开关。
(1)根据电路图,请在实物图(图甲)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2)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2扳到接点a处,接通开关S1,调整滑动变阻器R2使电流表A2的读数是150 μA;然后将开关S2扳到接点b处,保持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使A2的读数仍为150 μA。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电阻箱R1的阻值是________Ω,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Rg=________Ω。
【方法介绍】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 (特性和关系) 相同的前提下, 将实际的、 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 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思想方法。例如:曹冲称象。
替代法测电阻,是借助电阻箱、电压表或电流表,单刀双掷开关测电阻的一种方法。利用电阻箱与待测电阻对电路产生相同的阻碍效果,进行等效替代。
【方法分类】
1.电流等效替代法
(1)简化电路
(2)等效替代:两电路结构相同,电流相同,则电阻相同,Rx=R0。
注意:在上下两个模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要相同,以保证滑动变阻器阻值不变。
2.电压等效替代法
(1)电路简化
(2)等效替代:两电路结构相同,电压相同,则电阻相同,Rx=R0。
注意:在上下两个模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要相同,以保证滑动变阻器阻值不变。
【详细解析】
【答案】 (1)见解析图 (2)86.3 86.3
【解析】 (1)根据原理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逐步连接实物如图:
(2)电阻箱R1的读数为(0.3+6+80) Ω=86.3 Ω,由等效替代关系可知电流表A1的内阻Rg=R1=86.3 Ω。
【方法感悟】
等效替代法是我们常用的简化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于复杂的问题,怎样入手,可以类比思考。曹冲称象,先称大象还是先称石头呢?当然先称大象。同理,在进行电阻等效替代时,应先接入未知电阻,测量电流或电压。然后我们需将大象赶下,换称石头,这就好比单刀双掷开关,断开待测电阻,接入电阻箱。大象和石头产生相同的排水量,就好比调节电阻箱使电路产生相同的电流或电压,表明此时电阻箱和待测电阻阻值相同。用这种方法推而广之,可以帮你推开另一扇思考问题的大门。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电阻R和一根电阻为零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小于并联支路中最小的电阻
C.在并联电路中,任意支路电阻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将随之增大或减小
D.电阻R和阻值无穷大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无穷大
【答案】 D
【解析】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如果电阻R与电阻为零的导线并联,则电阻R被短路,总电阻为零,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由=
+
+…+
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并联支路中的任一电阻,即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任意支路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A、B的电压恒定。那么开关S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是S接通前的(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设A、B间的电压为U,每个电阻的阻值为R。S接通前,通过R2的电流I==
。S接通后,通过R2的电流I′=
×
=
×
=
,
=
,B项正确。
3.(滑动变阻器电路分析)如图所示,A、B间电压恒为U,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上的电压数值( )
A.一直为U B.一直为0
C.逐渐增大到U D.逐渐减小到0
【答案】 C
【解析】 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灯泡两端的电压在0~U范围内变化,选项C正确。
4.(电表的改装)有一毫伏表,它的内阻是100 Ω,量程为0.2 V,现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10 A的电流表,则毫伏表应( )
A.并联一个0.02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0.2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50 Ω的电阻
D.串联一个4 900 Ω的电阻
【答案】 A
【解析】 电表的满偏电流为Ig==
A=0.002 A,把它改装成量程为10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并联电阻阻值为R=
=
Ω≈
0.02 Ω,B、C、D错误,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