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阅读: 1289 时间: 2006-08-06 22:38:00 1

  激励艺术班主任需用的教育手段,但如何运用却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的好,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在班主任运用激励艺术呢?

  1. 要动之以情,善于运用尊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智慧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人格受到尊重,这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而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做到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做到这一点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多观察,既要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又要留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产生的思想。二是多谈心,即学生取得成绩时必谈,学生成绩下降是必谈,学生遇到困难了必谈,学生违反纪律了必谈。三是多联系,一方面于各课任教师联系,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另一方面于家长联系,了解学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庭的表现。

  2. 要晓之有理,善于运用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在集体中树立不同同学的榜样,不仅可以达到弘扬集体正气,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目的,而且可以在集体内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进而激发全体同学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但榜样的树立要注意两性:一是真实性,要让学生感到榜样不是吹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哪好就哪好,绝不能一好百好,夸大榜样的形象,二是亲近性,要让学生感到榜样离自己很近,相比能比的着,想学能学的会,想追能追的上,这样树立的榜样才有意义,才能像一面面旗帜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 要导之以行,善于运用强化,强化是指对学生行为给予某种刺激------奖励或处罚,促使这一行为的增强或减弱、激发或压抑,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当然,奖励或表扬是积极的强化,是是学生感到愉快的正强化。而处罚或批评是刺激性强化,是使学生感到心灵震动的负强化。强化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强化要实事求是,公平合理,既不能把优点强化的一好百好,也不能把缺点强化的一无是处,要让受奖励或受处罚的学生心服口服,二是正强化要多运用,负强化要少运用,要遵守循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鼓励和调整学生的积极面为主。三是强化要把握好“度”,数量上既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形式上既不能全是急风暴雨,又不能总是和风细雨,要善于把握时机,运用自如,让学生乐于接受。

  4.要寓之以教,善于运用活动。通过各种有意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并从中得到有教益和启迪,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运用活动达到激励的目标时,应注意抓好三性:一是教育性,所开展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第和鲜明的主题,让学生参与后能有所收获,二是时代性,所开展的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阶段有所改变,内容也要变。三是参与性,所开展的活动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让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达到在参与中接受教育的目的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