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滨的鄂东古城黄州,在苏东坡当年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地方,人们又在传递着有关“鄂东明珠”黄冈中学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黄冈中学600余名学生参加高考,超过重点大学录取线的有454人,过600分的有220多人,理科个人总分获黄冈市二、三名,文科个人总分获黄冈市一、二、四名。有24名学生被保送全国名牌高校,占湖北全省保送生的七分之一。在中学生学科竞赛中,黄冈中学佳绩迭出:2001年5月,袁鹏飞同学参加保加利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荣获一等奖,2002年5月,高俊同学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获取金牌,紧接着他又参加于7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33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喜摘银牌。至此,黄冈中学有林强、库超、王崧、倪亿、王新元、傅丹、袁新意、高俊八名同学先后在国际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5金4银1铜共10枚奖牌。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所地处大别山老区的普通中学,能够创造出如此叫人羡慕的优异成绩?它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黄冈中学地处鄂东,这里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群星灿烂:毕升、李时珍、熊十力、闻一多、李四光、陈潭秋、包惠僧、董必武、李先念等古今名人从这里走出;“将军县”红安、“教授县”蕲春、“报人县”黄梅名昭史册;清朝开科头名状元刘子壮考赋犹在,为乡梓传诵。“家有万担粮,不如有一个读书郎”是流传当地的一句俗语。重视教育,热爱读书,是黄冈千年传统,百年习俗,是黄冈中学长盛不衰的历史土壤。
黄冈中学创建于190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初创时期,前国家代主席董必武曾在此执教并任校董事。胡风、詹大悲、董毓华、冯健男等一大批名人从这里走出。在黄冈中学250多名在岗教职工中,有高级、特级教师90人,全国先进人物、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省市级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近20人。这样一支好学上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黄冈中学长盛不衰的决定因素。
那么,黄冈中学是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活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呢?
发扬教学民主,创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黄冈中学的教师们认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他们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从而最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进行探索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实行“三个提倡”和“三个不准”: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每节课教师讲授一般不准超过30分钟,不准照本宣科,不准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们不把自己当“法官”,鼓励学生不迷信自己和课本,更不迷信资料,敢向课本说“不”,敢向资料说“不”,敢向老师说“不”,一味被动接受,没有独立思考,很难成为创造型人才。语文特级教师汪道惠教《雨中登泰山》,有位学生举手说课文中有个病句,老师一惊:“教过几遍了,怎么就没发现?”原文是这样的……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中展开枝叶……那学生说:“‘柱子’不是直的么?怎能说‘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呢?”老师用十分赞许的眼光看着他,问:“那你说该怎么改呢?”“改为‘身子扭得像柱上盘龙’。”这个回答真使人喜出望外,这是何等富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呵!
如此之类的事例,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上经常发生,老师讲了题目的一种解法,学生又提出第二种、第三种解法,老师讲解某段诗词的一种含义,学生有可能提出商榷性的第二种、第三种含义。课堂教学气氛的民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讲究落实,增加含金量,务求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发展
在黄冈中学,老师们总是以“每堂课都是唯一的”来警示自己,他们追求每节课教学的成功是“一次性知识到位”,(指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非“超前”到位,)把教学效果尽可能发挥到极致。老师们认为,查漏补缺是不得已的补救措施,忽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落实,却又去抢时间争地盘加班加点,危害性很大:一是浪费时间,浪费师生精力,剥夺学生自主以展的天地,得不偿失;二是当有些知识形成错误概念和错误习惯后,“先入为主”,难以纠正,后患无穷;三是由于课堂上某些知识没有学好,影响到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连锁反应,这是产生所谓“弱科”、“跛腿”、“困难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堂教学讲究“精、活、实”,最后要落在“实”字上,这是黄冈中学行之有效的教学传统和教学风格。教学要搞好,对教师的要求就要严,就要实。每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一次对教学工作的“十查”:查教案,查集体备课;查课堂教学;查作业批改;查辅导;查互相听课;查公开课(包括汇报课、试验课、多媒体电教课);查学生书面、口头反馈意见;查教书育人态度、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查思想、业务和理论三种素质的提高。“十查”对教师们来说,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激励。
平时,学校还不定期地组织各年级学生代表与任课教师的教学研讨和对话会,师生双方的及时沟通,双向反馈,起到了优化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学习基础不整齐划一,因此,因材施教,特别是对有薄弱学科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做好“防差补弱”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各年级、各备课组逐个调查,落实“转差”或引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信心;或个别辅导,释疑解难;或教给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或做思想工作,耐心开导启发;或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为学生创造好的环境,免除后顾之忧。学生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肯定。在黄冈中学,有几句话提得很响亮:“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作百分百的努力!”家长听了感动,社会反响很好,群众说:“黄冈中学的老师是热爱学生、善教学生的‘仁者’、‘智者’,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叫人放心!”
改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自主开放的学习系统,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性、创新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黄冈中学的教师认为,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更多样化,立体化,教师就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动力的开发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从学生方面来讲,应把整个学习过程视为一个自主开放的系统,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应发生一些根本性转变:从强迫性学习走向主动性学习,从训练性学习走向启发性学习,从孤立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从讲述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从苦涩学习走向快乐学习。
为了追求和达到这种境界,几年来,黄冈中一直尝试将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转化——创造”。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黄冈中学的教师们把借鉴和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了各学科具有创新特点和实用特点的成功教学方法。如,语文学科的“导读教学法”、“演讲教学法”、“自读教学法”;数学学科的“目标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英语学科的“听说领先注重阅读教学法”、“精读五步教学法”、“泛读教学法”、“情景对话教学法”;理化学科的“读讲练教学法”、“概念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等等。地理学科老师把小课堂与大课堂有机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考察队,到大别山深处的罗田、英山考察地貌、地质变迁,森林植被覆盖情况,写考察报告和科研小论文,返校后办图文并茂的科普专栏,开班级研讨会。地理、生物教师还争取环保部门支持,对黄州城区空气质量、城郊遗爱湖水质状况进行科学监测,写出报告。历史、政治教师充分利用黄冈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本地革命史、社会发展史,了解改革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和课堂学到的知识相互映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生理性思考能力。
保护好奇心、偏爱“小调皮”。黄冈中学的教师们对此中的奥妙和甜头深有所感。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天性,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应该倍加呵护。学生们中,有喜欢花草树木的,有喜欢昆虫鸟兽的,有喜欢声光变化,有喜欢军事科学,有喜欢奇石异材的,都给予支持,要他们从中钻出点道道来。有一位被称为“小说迷”的同学,不仅在课堂上看《牛虻》、《茶花女》、《大仲马》,课外更是以看各类“闲书”为乐趣。老师未予简单阻断,而是帮他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提高新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由于知识面宽,功底扎实,该生升入重点大学,未曾毕业时即发表经济论文数十万字,被称为“大学生中的经济奇才”。曾因获奥赛两块金牌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的“怪才”王崧,上课时不看黑板,不做笔记,在纸上乱画小人小狗,老师不批评而采取特别的关怀培养法,使之终于脱颖而出。有一名女生上课思想踊跃,有时还要出老师一点“洋相”,老师不但不责怪,反而认为她可以造就,委之以宣传委员重任,扬其所长。这位女生上高校后当年就成了上海市大学生节目主持人,令人刮目相看。
黄冈中学的学生们对自己的学校充满热爱之情。他们说,学校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一种宽松、新切、催人奋进、鼓励创新的环境,我们置身其中,志气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浓,才干越来越大!
以人为本,科研兴校,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黄冈中学校长汪立丰认为,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是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重要保障。
在黄冈中学,教师人手一册《教育学》,学校还把一些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论文章、经验介绍文章发给教师学习。并经常性对兄弟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关注当今国内外教育科研、教育改革动向、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学校教师90%以上配备了电脑,TCL信息集团协助投建的“黄冈中学网校”及学校自建的“校园网”也已投入运行,为师生们及时接收、利用以及输出教育科学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学校把教育科研课题分做三个层次,实施得有声有色。一是由教研组组织的,结合教学实际,一事一研,成果共享。二是校一级课题组,目前正在开展的有教法与学法研究、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与研究、课程改革研究、创新教育研究、考试改革研究、高中文科综合研究、高中理科综合研究等。这些研究,围绕学校日常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校的活力,出经验,出方法,有效管用,能够推广。三是省一级课题组,如《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及其矫治》就是学校向省教科规划办申报获准的课题,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现已完成研究工作,正待专家评审、结题。
学校教师科研科研热情很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数学特级教师、多次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的主教练陈鼎常老师,潜心于数学英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之撰写成若干篇科研论文,在报刊杂志发表。今天春天他撰写的《TMO选手获奖内因的分析——兼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后获普遍好评。鉴于其在基础教育研究的卓越贡献,不久前,他获得了我国数学教育的最高奖——第五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黄冈中学数学竞赛奇花迭绽,为国内外关注,不能不说是教育科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青年教师徐辉在一定权威的教学研究杂志上开辟专栏,连续发表10篇物理教研论文;地理教师周益新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生物教师江芳慧的论文获国家有关学会论文一等奖,在《生物学通讯》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苏长发老师研制的“自动减速电风扇”、“螺旋测微原理演示器”、“钟的外观设计”、“新式钟表”,有的获国家专利,有的获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创造、科教制作展评奖,并应邀到新、马、泰等国访问。2000年,校长汪立丰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世界著名中学校长论坛,宣读论文,阐述了黄冈中学顺应时代潮流,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办学理理念和措施,引起了与会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风之积也若厚,则其负大翼也有力。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黄冈中学的办学业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刘华清、宋平等欣然为黄冈中学题词勉励。李鹏勉励黄冈中学教师“为人师表,育李栽桃”,宋平称誉黄冈中学为“办学楷模”。在新的形势下,黄冈中学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要把黄冈中学办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科研的实验学校,辐射教育教学成果的示范学校,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有特色的名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