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做事,勇于创新”是侯喜林教授恪守的信条。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他承担着一个又一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作为一位院长,他管理着全院的日常事务,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作为一名教师,他不仅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
搞研究,就是要脚踏实地
在那栋以科研著名的生科楼里,总有一盏灯要亮到很晚,那就是侯喜林教授的研究室。白天,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院里的行政事务上,只有到了晚上、周末以及假期他才能把心思全部放在科研项目上。当碰到两者相冲突时,他经常要工作到很晚才能休息。而且就是那样一间院长办公室里,墙角整齐地堆着一袋袋种子,挑选过的没选过的,标注得格外清晰。对自己所热爱的科研事业,他认为:做,就要持之以恒,就要有始有终。
天道酬勤。侯喜林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他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120余篇;获正式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第1发明人专利6项;出版科技书籍5部;3个不结球白菜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发布省级标准6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其中在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过程中,利用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创建了不结球白菜胞质雄性不育新种质,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空白,该成果在第26届国际园艺学大会上宣读,引起世人瞩目,该项研究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也荣获了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他领导的课题组选育出的“暑绿”、“寒笑”等新品种已向南京市蔬菜种子公司、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昆山大绿种苗公司转让,累计推广面积611.82万亩,创造了26.65亿元的经济效益。他主持的洋葱深加工及其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获得了高质量的洋葱油,该研究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首届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发明协会首届“发明创业奖”等荣誉称号;并于2005年11月当选为第十届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今年他又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面对荣誉,侯教授看得很淡,他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我只是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该做的事,脚踏实地地搞自己的学问,争取为国家、为农民多做些贡献。至于所获的奖项,只能说明我是一位幸运者,南农其实还有很多能人,我获奖并不能说我就是最好的!”
平凡而朴实的言语,真切而踏实的内心,他说:“做一件事,就要做好它!”
教学生,知识与做人并重
作为博士生导师,侯教授不仅要给研究生上课,同时也负责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对于两种不同阶段的学生,侯教授坦言本科生教学比研究生难得多。他说,对于研究生,只需将信息告诉他们即可,而正确与否,则由学生们自己去判断。然而本科生由于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所以他只能告诉他们一些肯定的信息。而这无形之中就加重了教学的难度。因为他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表达信息的方式。而在这方面,侯教授无疑是成功的。由他主讲的公选课《园艺与健康》,深受学生们的好评。
侯喜林教授是良师,更是益友。除了平时经常跟学生交流工作和学习上的事情外,对学生生活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
有一次,他的一个研究生在寒假回家途中胃穿孔突然发作并紧急送医院。医院诊断需要马上动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但医院跟学生家长没有联系上,侯喜林教授得知后,请医院马上动手术,费用由他来解决。由于抢救及时,学生的生命才无大碍。在该同学返校后,侯喜林教授考虑到其家庭比较困难,还专门给他发了营养补贴。
侯教授的抽屉里至今还躺着一张欠条,那是他的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因爷爷生病而向他借的2000元。如今,这名学生已赴美国深造,临走前学生提出要还钱,善解人意的侯教授知道他在外求学仍需花钱,并没有接受,而是要学生好好学习,等以后学有所成时再来找他。如今这张欠条仍然躺在他抽屉的角落里,就像一格标志,一颗拳拳的爱心。
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尽心帮助,就是对陌生人,侯教授也总是那么热心。
有一次侯教授到徐州开会,可是第二天突然下起了大雾,车子无法前行,而当时学校正有一个重要会议要求他必须参加,无奈之下侯教授只得乘火车返校。由于时间仓促,只能买到站票,劳累了一天的侯喜林已做好了站回来的打算。没想到一上火车,就有三四个人同时站起来要给他让座。原来他们都曾是侯教授的学生。旁边一位同是站票的老者羡慕非常,不住地向侯教授称赞。侯喜林见老人年纪已大,不忍让他受苦,只说了句“只要我坐着,就决不让您站着”,便去找列车长交涉,终于使二人都有了安置。在接下来的闲聊中,侯教授才知道,原来这位先生是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老人十分赞赏侯喜林助人为乐的精神,于是二人结下了忘年交。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对于侯教授来说,做好事已成为一种习惯。
他经常在教课之余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严谨的科研精神,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们。正如他的学生所说:“他上课对我们要求特别严,课后对我们很关心,我们打心眼儿里服他。”
做院长,忙碌而又充实
园艺学院是我国创立最早的高等教育园艺学科,曾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园艺、园林方面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在“十五” 期间,共承担国家和部、省级课题 82 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 11 项、国家发明专利 17 项,为我国园艺、园林和中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一院之长,侯教授的日常事务十分繁忙,然而,不管事情有多琐碎,侯教授总是笑脸相迎,显得那样平易近人。
近年来,园艺学院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圆满完成了“十五”发展规划,即“三个一”:一,与农学院共同组建了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二,一个学科(蔬菜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三,科研上获得了一项国家级大奖。
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新的挑战下,侯教授又与院领导班子一道绘下了更宏伟的蓝图,制定出了新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即:一,独立创建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二,力争有一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三,力争获得一项国家级大奖。
后记:
中国有句很有禅味的话叫做“真水无香,静水流深”,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踏踏实实,说到做到,侯教授朴实的话语一遍又一遍敲打着我们的心。不管那是个统管学院的一院之长还是学生们亲切的良师益友,不管那个是埋身于实验室的科技带头人还是一名普通科技人员,他都是他!这就是侯喜林教授。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