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最后30天复习备考建议
阅读: 6258 时间: 2017-04-28 20:55:28 1

      学生经过一轮、二轮的复习,已经掌握了较牢固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现在离高考还有30来天,各项工作更要做准、做细、做实,才能确保三年来的劳动“果实”。

一、树立树立信心,奋力超越

       临近高考,师生都会出现倦怠或松懈心理。应让师生明白,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会儿的努力之中,这30来天就象烧到99度的水,如果不坚持烧到底,永远也不可能变成100度的蒸汽,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尘埃在未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只要高考最后一科没有结束,就要不懈努力,只争朝夕。

      学校要想办法把师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师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高考。校长要率先出状态,校长的状态就是教师的状态,教师的状态就是学生的状态。上下都有积极的备考状态,才能全力以赴。

二、有条不紊,科学部署30天

      备考后期,学校应树立“向精细化管理要成绩”的理念。因师生的焦躁心理会引起行动的慌乱,因此,学校、高三教师要以“天”为单位, 制定每天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备考最后阶段的安排,并且让全体高三师生共同知晓每天教与学的目标,做到“日日新高”,天天进步,有效提高与时间赛跑的效益。

1.考试次数的安排

      防止再进行高密度的单科考试,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完整的自主复习、调整心理的时间。

2.热身考的时间安排

       建议在5月30日之前结束,以保证将应考节奏调整到“6月7日、8日”是学生“跃跃欲试”的时间。要求自编题目,全面仿真(包括试题呈现形式、题量、难度、内容、考查角度等)。

3.全面停止集中授课的时间安排

      建议学校5月20日以后停止大面积集中授课,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训练的时间。

4.对自习课管理的安排

      全面停止集中授课阶段,注意预防“自习课”演变成“放羊课”,建议安排学科教师下班辅导,安排连堂课为宜,有益于学生进入比较专注、深入的复习状态,也有利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复习。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争分夺秒,交叉用脑,做到效率、效果最大化。

5.誓师大会、看考场、考试接送的安排

三、强化考试技术,保证考试多得分

      高考最终以分数取胜,以掌握有效的考试技术增分是高考重要的取胜之道。建议各学科教师加强考试技术的专题指导:

1.书写规范

      对于计算题和论述题,要注重步骤规范、要点化、条理化。按照题目的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建议与学生共同研读高考评分细则,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学会踩点,提高答题得分率。

2.审题技巧

      认真仔细读题、找出关键字词和“题眼”、挖掘整合有效信息、链接所学知识、确定答题方向。

3.巧答技术

      指导学生在常规思维答题受阻时转向技术答题,选择题采用避难就易法、排它法、筛选法、猜测法快速作答;主观题巧用典型题型解题套路快答。

4.答题顺序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

5.答题时间

      强化做题的时间意识,“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分值小少花时,分值大多花时,不在难题恋战,静心思考无思路果断跳过,完成会做的题再回过头对付;不仅做到“做了、做对,更要做好”。

6.答题心态

      稳扎稳打,扎扎实实做好会做的题,拿住能拿的分;题目越容易越要细心,越难越要镇定,冷静更有利于思考。其实,你不会的很可能大家都不会。

7.答题细节

      不留“空白”,对没有把握的试题,选择题以第一感觉为准,主观题能写多少写多少。保持卷面整洁,不要弄错或修改题序号。

8.查卷技术

      检查要有重点、要细致。用100分钟答题,用20分钟全面检查,只能是形式主义的检查,很难产生实效,若干人的经验证明,一个人要检查出自己的错误是很难的。所以考场上剩余的时间,只能有重点地检查,先检查答题卡有没有涂错位(可用抽检的办法),再检查答题过程中感到“别扭”的题目,检查选择题中的多选题、题干中带有“错误的”、“不正确的”等字样的题目是不是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等等。检查必须以重新、认真地读完原题为基础,切不可“断章取义”地去改动原来的答案。

四、盯紧目标,分层指导,区别对待

      最后阶段,各校仍要盯紧高考目标,采取“宽、松、活”的策略,对各类学生应区别对待,目标有别。

对尖子生:给他们更多自主安排的空间,自主复习和一对一指导相结合;

对临界生:围绕二模的各科对应分,清理出短腿科目,快速找出薄弱环节,进行“火线”辅导;

对薄弱生:放低难度、目标不宜过高,着重训练规范和基础;

对艺体生:加强个体复习方案制定的指导,把准教学要求,使他们的文化和专业共赢。

      总之,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找准自己的作战部署,把准自己的得分增长点,实现“保优强弱”,提高学校的高考竞争力。

五、关爱学生,做好考前状态调整

1.心理疏导

      心理辅导是取胜的关键。越是临近高考,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越大,教师要将自己平和、健康、阳光的心态感染学生,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的萌芽,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对学生以激励为主,多拍肩膀、多树拇指,引导学生树立“精神饱满、沉着镇静、适度紧张、学习专注、必胜信念”的临考状态。

2.调整生物钟

      最后一周调整作息时间,使大脑的兴奋期和考试时间同步;复习安排也尽量应与高考时间一致:上午为语文、综合,下午数学、外语,这样可以让考生熟悉高考的时间程序和任务内容,特别是下午考数学比较辛苦,模拟一下有助于考生提前适应,有利于考试时水平的正常发挥。

3.规律饮食

      最后几天学生不要打乱自已原有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太多生冷食物,不冲冷水澡,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保持一个身心健康的状态来迎接高考。

      备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共同学习的过程,让我们在最后的20天,与学生共同在紧张、高效、和谐、有序和充满信心的状态下,迎接高考,挑战高考,迈向成功!

限时训练

      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等等。这样,主要是想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讲求规范

      每年中考,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非常可惜。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整,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是否答题严密、规范、恰倒好处。

激活思维

      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具有策略意义的解题方向,训练思维品质。

翻看错题(订正的作业 试卷)

      错题(订正的作业 试卷)应经常翻看和反思,为什么会错(原因)?怎样做才能避免再次出错(方法、措施、规范)?对一些已经掌握了的不再错的题目要加以删除,考试前复习时要经常翻看看错题、看有答案的归类真题,形成考生自己的经验就可以了。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