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报要求与政策
时间与数量:到2015年建成200个左右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
申报资格。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学校努力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原则上要有一名以上特级教 师或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开拓创新、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严格遵守“五严”规定,凡被省教育厅通报批评的学校,通报之日起两年内不得申报。
申报程序。学校围绕如何依托课程基地破解教学难点,组织教师认真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制定创建省级课程基地实施方案。市、县(市)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深入学校调研,理清建设思路和重点项目,制定市、县创建省级课程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年度建设学校。按照省下达的课程基地建设推荐名额,遴选确认后报省教育厅。
项目评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市上报项目进行材料评审,并组织通过材料评审的学校进行现场答辩,综合确定当年省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资金支持:对省批准的项目,省级财政拨付100万,市级财政拨付200万,学校自筹300万。进行基地建设。对年检优秀的项目还要追加资助。
二、建设要求与政策
1.学校要围绕如何依托课程基地破解教学难点这一问题,制定各课程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创建省级课程基地目标。课程基地关键在建设,核心在使用。要通过学生使用日志,确保课程基地效能的发挥。
2.充分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3.充分体现课程价值、覆盖各类学科。课程是核心,基地是载体。在建设课程基地过程中,首先要突出课程的要求,体现课程意识、特点和质感。切忌将课程基地建设成一般的活动、演示场所。因此,课程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课程意识、课程价值,真正体现“全面建设”,最终形成基地即课堂、课堂即基地的教学生态。
4.充分体现教师参与、层层推进。名师支撑基地,基地带动教师成长。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是以学科为原点不断生发的过程。学科生发要靠学科教师完成,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是课程基地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课程基地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都要经由一线的任课教师反复讨论并提出建议后才能确定。教师是课程基地建设的主体责任人,要全程参与学校课程基地规划建设。
5.充分体现实践体验、载体创新。学习是实践的艺术。体验实践是课程基地的重要特征,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从体验实践来看,课程基地就是一个新型的“课堂”。要紧扣教材建设、手段呈现、方法方式、制度建设和氛围营造等,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要体现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技手段和最新材料的运用。特别是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建立直观的、动态的、生成的结构模型,是建设基地的挑战,也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难点和创新所在。
6.充分体现技术推动、人机对话。在学校所到之处都要有终端,电视,电脑、手机。电视像一个忠实的朋友,电脑是兄弟姐妹,手机是新的学习助手。教室里面有书架,视频。技术推动下的人机对话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并要体现在新的模型建构中。因此,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互动的要求,重点攻关、重点突破,重点进行硬件软件方面的建设,积极探索智能化学习的途径。技术推动、人机对话是能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否将学习的自主权和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的重要突破口。
7.充分体现个性特色、学科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要围绕学科不断生发,不断细分,增加学科的含金量。切口要小,以小带大,以点带面。放大学科优势。区域位置、学校以及生源不一样,决定了即使是同一项目的课程基地建设也是有区别的。例如,同是物理课程基地,高水平的高中与一般高中的建设要求和重点是不一样的;同样,华罗庚家乡的数学课程基地、徐霞客家乡的地理课程基地,与其他的数学和地理课程基地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依托于不同文化传统下的课程基地建设,对高中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8.充分体现外援力量、社会共享。学校要成立课程基地建设董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单位的联系,在规划、项目、技术和人才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努力争取课程基地建设的社会支持。无法有效地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学校,这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要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对其进行突破,争取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在学校的育人优势的带动下形成课程基地建设优势。
9.必须服务于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一点很关键,否则违背了课程基地建设的宗旨,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它还需要为部分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提供服务和可能。这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提供相关资源。同时它也应该为极少数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给予更多的一种支持。所以,课程基地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某一学科的“课程超市”,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既有基础课程又有拓展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10.数字化学习是未来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要将课程基地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建设的过程之中。
11.要深度推进这项工作,有必要建立课程基地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单”,使实施者一目了然地的知道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要完成的几个项目以及实施这些项目具体的时间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