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答辩的效果情况来看,我市的大部分项目都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想成绩。这与之前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本篇博文重点就如何做好答辩汇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在提出意见与建议之前,还是先将答辩的场景进行描述:通常是在一个会场上,答辩人员(通常是3人,1人为校长,1人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1人可能是学校人员或帮扶与结对学校人员)坐在主席台上,评委专家(通常是5人,其中1人为组长,主持答辩工作,另外4人分别来自不同条线的专业人员)坐在第一排。省答辩联络员坐在第一排,负责整个答辩组织的协调工作,另外还有2个工作人员,做好项目答辩评分的统计工作,一个项目答辩结束评委当场给分,但现场不公布分数。所有参加答辩评审的有关人员均在后面就座。
在第一天报到时,还需准备答辩材料文字稿(通常不超过1500字)7份、PPT电子稿1份以及财政局承诺书1份交给工作人员。在此之前,已经将申报表以及实施方案的文字稿、电子稿均需报送给省里。
在答辩之前,有个基础性的准备工作,这就是申报表以及实施方案,这两份材料是做好答辩的基础与前提。关于这两份材料,在之前的博文中,都已经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从一开始,公布省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时,省里的排序就是按照评委给分的高低进行的。为了更好鼓励优秀学校,省里排序考前的学校还给予激励性的奖励,比如,这次省里高中课程基地,原先参加的不分质量高低,统统都是100万的建设资金,今年就跟往年不一样了,靠前的120万,中等的100万,靠后的就剩下80万。这很刺激,好的和差的竟然有40万的差距,40万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更何况还有配套资金,如果算上配套资金,这个来去就更大了。
那么,影响评委给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根据这么多年的经验,我认为,以下三点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答辩文字稿。在评委的面前,摆放了各校事先准备的文字稿。由于,每所学校答辩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整个过程控制11分钟之内。汇报时间高中与特教为6分钟,小学与初中为4分钟,行政部门表态性发言1-2分钟,结对学校或帮扶学校1-2分钟,专家提问2-3分钟。专家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相关情况,该文字稿是一个重要来源。记得,市三中除了文字稿之外,还给每个评委一份小的、彩色的活页,将主要观点、课程结构、场馆效果、教学模型、学习方式以及预期效能都逐一呈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
在短时间内,评委要将整个文字稿细细地阅读,是不现实的,甚至不可能将整个文字稿通读一遍,所以他们的阅读是选择性阅读。既然是选择性阅读,那么我们的文字稿,不要让评委专家去寻找,而应该主动地呈现亮点与特色。因此,像这样文字稿,我个人认为,能一两页就不三四页;能用图就不用字;用字就不用词;能用词就不用句;能用句就不用篇;能讲故事就不讲理论;你不可能面面俱到,让人记住哪怕只有一件事、一句话、一个词,就是成功。如果我们的这份文字稿,像厂家做广告时的那个文案那样,我们的水平和境界就会提高一大步,这无疑对加大评委对你的思考和关注。
二是PPT电子稿。要想在40多个项目中能够脱颖而出,除了介绍的文字稿外,还有一点就是你的PPT。PPT人人都会做,但不一定人人都能够做好,而且PPT的质量与层次千差万别。所以,学校要找一个专业人士来做这份PPT,这一点千万马虎不得。
事实上,我听了部分学校的答辩,说实话,就从PPT的质量就可以看出高低了。PPT,无非就是色彩、文字、图表以及这些的综合呈现。做PPT时,首先,我考虑的是季节,像这样一个夏季,再加上评委听了那么多的汇报,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在色彩问题上,一定要“冷色调”,分平缓、很幽静、很唯美,总之有一点一定要撩拨起评委的心,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于你。
其次,我考虑的是简洁与唯美。要考虑到一点,4分钟或者6分钟,讲不了多少张PPT,最多也就10余张,多了反而会冲淡主题。因此,就在这10余张中,要尽量呈现的是图像、表格、模型,将学校课程基地建设主要的观点、特色、创新、效能等方面体现出来即可。
再次,我考虑的是逻辑关系。课程基地建设,应该着眼于课程,立足于学生,体现于变革,最终应该指向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常,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输入”,但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输入”与“输出”相结合,有时“输出”更重要。
最后,我考虑的开头与结尾。一个好的演讲,除了过程的精彩之外,我还特别关注到如何开头与如何结尾。事实上,这两点做好,就可以为你拿到基本分。从现场的汇报情况来讲,很多学校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这就使得很多学校呈现雷同情况,都是围绕项目基础、建设内容、具体举措、保障体系啊等展开。你可以想象一下,评委一整天坐下来,同一个内容,你说乏味不乏味。刘海粟小学申报的艺术教育特色文化建设,一开始就有一张画面,呈现的是她们学校300位学生为花博会开幕式演唱会伴舞,还有现场的音乐,顿时比较沉闷的答辩评审一下子活跃起来,你说,评委怎么能不给高分呢?还有就是最后的结束语也很重要,表达我们对课程基地建设的愿景与理想。这和江苏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凤头猪肚豹尾”,说得是一样的道理。
三是校长的现场表达。因为,校长是老师出身,再加上平时要向领导汇报、要参加各种论坛、要开教师会学生会等,所以,我丝毫不怀疑我们校长的表达能力。
但由于大多数校长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答辩,再加上时间又非常之紧,心里毕竟没有底,所以,答辩之前的试讲就显得很重要,这就和我们上公开课那样的准备一样。
在现场的表达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能脱稿,这反映出一种自信,以及这种自信源自充分的准备;二是要有气场,在一两百人的非常重,能不能镇住整个会场,这就要校长的个人魅力;三是要有激情,在表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要抑扬顿挫,要有很强的节奏感;四是要能谦卑,谦卑不是自卑,谦卑只是要放下身子,目中有人,特别是在评委面前。
当然,答辩评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所学校有没有品质和品味,就可以从中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评审,这才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