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瞎的“黄瞎子” | |
一柽 “黄瞎子”者,即黄克诚将军也———不是不敬,只因他“深度近视,目力所及仅三、四米,常认错对面之人物,故人称‘黄瞎子’。”(见2007年3月12日《北京日报》理论版)而今,已经作古多年的“黄瞎子”,所以还常常被提起,人们实在是太佩服他眼瞎心却不瞎的作为了。 当年在庐山会议上,他原本也可以装瞎、作哑,可以“反戈一击”,但他没有。他对“关心”他的人明说:“我没有石头。”他支持彭德怀的观点,坦言“彭总的信总的精神是好的,至于某些提法、词句,可以斟酌。”自然,心不瞎的“黄瞎子”,由此政治前途算“瞎”了,一下子“瞎”了近20年才得解脱。粉碎“四人帮”后,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成了一个紧迫课题。心不瞎的“黄瞎子”,又以极其鲜明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公正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广泛的认同。 “文革”中,林彪麾下的战将梁兴初被免去成都军区司令员职务。因与林彪有嫌,无人敢为之说话,久未复职。不瞎的“黄瞎子”出任军委纪委书记后,力排众议,还其清白。梁夫人与人谈及此事,为感念不瞎的“黄瞎子”而“泣不成声”。 不瞎的“黄瞎子”,不仅对他人的难事敢说硬话、公道话,而且对自己的一些切身利益事,也能不说瞎话说真话、说心里话。1985年底退休后,他便拒绝用药和治疗。他说:“我已经不能再为党工作了,请你们不必为我浪费国家钱财,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吧。”他还多次要求医护人员,在自己不行的时候,不要进行抢救。不得已,医护人员除了发动亲属、同事等做工作外,只好找来几个身强力壮的警卫员,强行按着他的手脚,为他注射、输液。 不能为党工作了,连治病都视为“浪费”。从开国将领“黄瞎子”的口中说出,给人带来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与震撼。他对自身的苛刻,其实也是一种不瞎———是对不富裕的“初级阶段”国家的理解、热爱和贡献,是一名老布尔什维克严于律己积极而特殊的表现。 常常听人说,要做人民公仆。可人民公仆,到底是啥样子呢?不瞎的“黄瞎子”,是当之无愧的榜样。这个榜样的最大特点,是眼瞎心不瞎———对人包括对己,敢于时时处处出以公心,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管你是龙子龙孙,还是皇上二大爷。“哪有不平哪有我”的济公、阿凡提,敢向权贵挑战的包公、海瑞、于成龙,能永远活在民间,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了他们的不瞎,不装聋作哑,敢于直面问题,为民除害兴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面对错误和邪恶,能够如“黄瞎子”和传说人物、历史人物那样不瞎的,才是公仆的真正本色或者说本色之一。公仆缺失了这个本色,就是心地再善、动机再好,怕也会黯然失色的。 民生问题,时下是个热点问题。就医、就业、住房之难;腐败、黑恶、奢华之害;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之大……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每一个公仆,都是个考验。有的公仆,还是挂着党员招牌的公仆,却常常是个眼不瞎心瞎的模样儿。不必说助恶的,也不必说逢迎的,就说是最好的吧,也只是个一味闷头劳作的“牛”。在是非邪恶面前,他们总是躲着、闪着,“不多言多语”,以自己难得的“修炼”,维持着自己的好人气好人缘。这样的公仆,您不能说他是贪官,但绝对可以说他是个庸吏———如此装瞎的公仆,您就是工作再卖力气,也是大大减了公仆成色的,与民众所愿、时代所需真的是相去甚远呀。 想起不瞎的“黄瞎子”,念叨不瞎的“黄瞎子”,不为别的,就因为社会的转型期,太需要不瞎的“黄瞎子”式的公仆,却又太少了些不瞎的“黄瞎子”式的公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