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新小品:借商、造商、假商 | |
朱兆龙 露出地面仅有几米高的“西北地区第一高楼”因资金无继半途而废,呼和浩特市政府2007年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的“金鹰国际CBD(中心商务区)项目”宣告泡汤。 2005年6月,呼和浩特金鹰国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53亿元”、“两年完成”、169米高的西北地区第一高楼———金鹰国际CBD工程开工了。为该项目用地,政府炸掉才建了2年多的公安局指挥中心大楼。然而,2007年2月,董事长王细牛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名被刑事拘留,3月被自治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原来,王细牛的“香港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过是个无地址、无人员、无实业的“三无”皮包公司而已。 堂堂的呼和浩特市政府竟被不学而有骗术的假港商“忽悠”了一把,实在尴尬。作为市级政府的领导班子,论学历都在本科以上,论阅历都从了一二十年政,咋就看不透假港商的骗术呢?原来,王细牛吹牛吹得牛,“港商”的名头、“53亿元的投资”,让呼市政府欣喜若昏而不辨真假,以为捡到篮里就是菜,项目在我呼市地盘里,还有假?以招商引资热得发烧为表征的政绩饥渴症作怪,“西望长安”的闹剧在呼和浩特演出了一幕现实版,虽系偶然,却也必然。 在投资市场大致定局、外商外资不惜代价并购中国的品牌市场皆优的行业龙头企业时,指望外商到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乃至乡镇,尤其是到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去投资,难度颇大。引外资难,就引内资,引东资南资。发达地区劳动密集、设备淘汰、重污染出城的企业转移,就成了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好机遇。捡到篮里都是菜,并不意味皆好菜,有一些就是次菜、烂菜、有毒的菜。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先进地区已经开始选菜了,而欠发达地区不管什么菜都往篮子里捡,政绩饥渴,饥不择食,可叹也乎。 菜少篮子多,招不到商怎么办?“借商”。找大学教授、外商朋友来参加投资洽谈会,扮作投资商,说一些可真可假的热情洋溢话,签一些可有可无的投资意向书,借其名头借其影像上报纸上电视上汇报材料,热热闹闹地演出些招商新小品,成绩就有了。政绩饥渴,画饼充饥,可笑也乎。 上面也不吃干饭,以资金到位数来考核,下面就“造商”。客商忒精明,招商么,很想去,无奈手头紧、地价高、征地难。政府蛮热情,土地么,先上车,后买票;资金么,地方财政借给你,或者地方财政担保让银行贷给你;甚至本应商家自理的三通一平,地方包下来七通一平。贴资金、贴土地、贴不该贴的基础设施,“造”出些投资客商来。政绩饥渴,剜肉饲饥,可嗟也乎。 会议热会引来蹭会的“会虫”白吃白拿,招商热也能招来蹭商的“商虫”白吃白住白说白拿白旅游,给赵本山的系列忽悠小品提供出不少的鲜活素材。假商临门,揭穿了也不声张,小混混而已,一笑了之;招商者自己都能制造出假商人,给胆更大的假商们提供了发财的机遇。于是呼市公安新楼炸掉,“西北第一高楼”吹灯,原以为招来一个大馅饼,谁知却是个大陷阱。政绩饥渴,饥不识假,可悲也乎。 《新京报》还报道,10多位政协委员向大会提案,建议用制度促使领导干部放弃短期行为,克服浮躁心理,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国实行领导干部重大决策终身负责制;看来,追究呼市政府此项重大失误的责任,只是时日了;而能否从招假商的闹剧中引出积极的教训来,则是众多政绩饥渴症患者应当清醒清醒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