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作者: 彭伟平
阅读: 6418 时间: 2004-11-23 17:27:00 1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阅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以英语为工具,查阅英语资料,获取有关

信息,通过阅读帮助自己的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未来的世界科技必然而

为先进,信息必然更为重要,竞争更为激烈,我们必须以最快的手段取得和处理最新信息,以此来促进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阅读?
美国学者K·S·右德曼(Goodman)说过:“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它包含思想和语言的互相作用

过程。”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是重构文字编码的信息,根据Goodman

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阅读作为一个心理活动,它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启动本人多种器官,知识结

构与文章的书面符号产生联系,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信息,进行着一系列的体验、预测、验证

和最终判断的思维活动。
一、目前外语教学中阅读训练的误区
问题一:阅读训练缺乏整体规划,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适时适量地组织阅读训练活动,但我们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存在着许多

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整体和系统性规划;(2)只注重训练形式,忽视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

指导;(3)训练模式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4)训练和讲解的中心侧重于材料后的题目,而缺乏对材料进

行篇章结构的分析;(5)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因素。
问题二:学生未能真正参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对语篇内容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

的条件和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而很多学生未能真正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阅读课

上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有时虽有检测阅读理解效果的提问或讨论,

也往往流于形式;或是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课上只是“听众”。
问题三: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处于学生机械泛味的阅读过程中。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忽视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学生不具备相

关的图式,因而他们没有真正做到有效的阅读,有时学生自以为读懂了文章,但却误解了作者的意思。
问题四:过分强调应试,过分夸大阅读难度。
有些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高考阅读理解题,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在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时就

对学生讲,“高考阅读文章多(5篇),生词多,阅读要求高。”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意加深阅读难度,这

无形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畏难心理,挫伤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词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于近期在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试行。《新课程标准》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提高了对词汇的要求

,将高中阶段的词汇量从原来的2500个增加到4500个。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即通

过广泛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增长的词汇知识又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在阅读理解方面,主

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材料更趋多样化,体现当代生活气息,注重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文体一般有:说明文、叙述文

、议论文、应用文,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很多领域,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
近四年高考阅读语篇体裁一览表
 1998 1999 2000 2001
 文体 题材 文体 题材 文体 题材 文体 题材
A篇 叙述文 故事趣闻 叙述文 文物保护 应用文 新闻报道 叙述文 新

闻报道
B篇 应用文 新闻报道 议论文 计算机 叙述文 趣闻趣事 说明文 异国风情
C篇 议论文 社会问题 应用文 搭乘火车 议论文 决策过程 议论文 社

会问题
D篇 叙述文 历史事件 议论文 安全带 议论文 预测将来 议论文 语言变化
E篇 说明文 异国风情 说明文 儿童教育 说明文 垃圾处理 叙述文 友

谊情感
  
(二)着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能力
高考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具有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语篇分析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而涉及较低能

力要求的事实性和细节性考题的比例正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近四年高考阅读技能检测点分布
年份 主旨 事实细节 深层判断 推理判断 推测 猜测词义 合


1998 2 7 2 7 2 / 20
1999 2 5 2 7 3 1 20
2000 2 5 1 8 3 1 20
2001 3 6 2 5 2 2 20
(三)阅读材料更趋于“原汁原味”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很多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文章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外国人的思维模式,文

章的写作方式有倒叙、插叙,用词上有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句子结构复杂、省略等现象。
(四)对词汇能力的要求有较大的提高
按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能阅读含生词率约为3%的文章。近四年中的高考阅读理解文章中出现了大纲、

课本以外的词,而且能利用构词法判断出词性和词义的也都不能作为生词,对于可能影响上下文理解的

生词才给出汉语注释。
NMET2000、2001的阅读理解涉及词汇考查的内容:
 2000 2001
运用构词法(合成、派生、转化)知识识别生词 firemanstrange-lookingcookbook,

homemadepie-shaped,cost-effectiveimperfectyellowishdouble(v.)press(v.)picture(v.) 

inexpensiveholidaymakersoverheatedenvironmentalupper-classunmistakablepsychologist
运用阅读基础、经验识别专用词 Waldorf-AstoriaManhattanMiami NormansGermanic
运用上下文猜测词义 Reverse, panic, bother,Hi-rise, logic 
(五)提高对阅读速度的要求
高考阅读理解大幅度增加阅读量,这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意味着对阅读速度的

要求越来越高。
近三年NMET的阅读量
 A节词量 B节词量 合计 时间(分钟) 读速要求
 短文 选项 小计    
NMET1998 1187 632 1819 96 1915 50 38.3wpm
NMET1999 1244 735 1979 92 2071 50 41.4wpm
NMET2000 1327 679 2006 / 2006 35 57.3wpm
NMET2001 1561 650 2211 / 2211 35 63.2wpm
四、阅读能力培养的四个方面
(一)、做好阅读训练方面的初高中衔接工作
初高中阅读衔接是很多教师正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抓好阅读教材的衔接工作,阅读方法的衔

接工作,阅读兴趣、积极性的衔接工作。
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对阅读方面的要求,确立从一纲一本及《新课程标准》向多纲多本

过渡的思想,根据不同的要求,研究初高中阅读如何衔接的问题。
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初中教师和学生仍把阅读目标定位于中考,阅读材料的选择只不过停留在一些简易

的读物上,如:故事、游戏等等。由于过分强调应试,使得学生陷入题海之中,初中学生只需按教师要

求去做,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自学能力不强,进入高中后,有些

学生仍然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式,教师说什么才做什么。而高中教师则认为,高中学生应该懂得怎样学

习,对于如何扩大知识面,往往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忽视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或是走向另一个极

端,即过分强调阅读,随意提高阅读的难度,这就直接影响阅读效果。
1.高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研究阅读方法如何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与初中教师的联系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结合高中阅读教学的要求,精心备课,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阅读教学工作。
2.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
教材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初中学生学了1000左右的词汇及一些搭配,阅读材料过深容易使学

生丧失信心,过易又会使学生感觉到阅读无层次,缺少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因此,正确选择阅读材料不

仅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调动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效果,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

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3.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阅读容量。
阅读教学的起点应是大部分学生能够到达的,不能盲目拔高,急于求成,阅读容量也应适度,内容过多

过杂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事倍功半,内容过少,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一进入高中,教师就必须十分强调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我认为主要做好下列7个方面的工作:
①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能读懂。
②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着眼于段落、句子,而不是个别的单词,一开始就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

文的阅读方法。
③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上下文猜词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阅读、手指阅读、出声阅读、翻译阅读的习

惯。
④培养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长时间阅读且注意力集中阅读的毅力。许多学生习惯于5~8分钟的首篇阅读,

而面对词数多的文章,就表现了烦躁不安,无信心和缺乏毅力。
⑤要求学生不断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过好词汇关,夯实阅读基础,为阅读扫除障碍。具体做好:张

思中词汇教学的相对集中;平时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记录自己所读到的一些词、句并加以

背诵,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自然增大。
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回味性阅读。在教师对文章进行一番分析后,很多学生自以为已读懂理解其内容

实质,其实不然,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分析后进行再次的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感性

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⑦阅读速度的训练。阅读速度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速度的提高依赖于阅读训练本身。限时阅读

是训练速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材料。在速度训练的初始阶段,速度提高的同时会

导致正确率下降,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正确率会逐步上升。理解速度受能力和阅读方式方法的限制,在

方式上,用手指点着字读、出声动嘴唇、将英文译成对应的中文都影响阅读速度。在方法上,根据文章

的题材和体裁把握文章要点,抓文章主题句子,掌握文章主旨大意都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二)、课文教学与阅读训练的相互渗透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话题广泛,体裁多样,表达形式活泼,这无疑为英语阅读的教学提供了许多

优秀的范文材料。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活化教材与教法,通过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教给学生阅

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Ⅰ.上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和准确把握教材,深刻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好有效的阅读程序,根据不同的

内容提供学生有关的知识背景材料,因为情景知识材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从而能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Walt Disney一课时,教师可播放卡通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的一个

片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American Country Music时,教师可播放美国乡村音乐的歌曲,并向

学生介绍美国乡村音乐如何起源、发展。在学习“Earthquakes”一文时,教师可播出有关发生地震的原

因、造成的危害及所能采取的措施的录相内容等。
Ⅱ.课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大意
通过快速阅读,要求学生了解课文表层意思,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

阅读,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快速地找到主题句、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文章中心和获取文章整体

信息的能力。
2.仔细阅读——捕捉文章的细节
仔细阅读指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细节进行收集整理。教师应先给学生设定细节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

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例如记叙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局,对人

物个性的评价等;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相关的事实;说明文题材中事物的形状、大小、性质、特征

、作用等。然后通过填图、填表格、师生回答等形式来检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培养训练了学生归纳和概括信息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结构,使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既看到森林又看到树木。
3.深层阅读——理想文章的深层含义
学生通过快速、仔细阅读,了解了文章大意和细节,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运用已

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章的某些事实作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透过现象

了解其精神实质,寻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例如:教学课文“The Olympic Games” “American

country Music”时可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面,使其对文章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

度。
(1)Why were women not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past?
(2)Why did the songs make fun of the political leaders in the 1960s in the USA?
(3)From the fact that people were angry about the society, what can we conclude?
(4)What does“One subject to which country music often returns is the good old

days”suggest?
4.赏析阅读——加深理解,领悟其内涵
当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达到一定深度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段落进行阅读欣

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从而更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出优美的句子。
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下面的精采段落让同学们欣赏:
(1)高一第一册L.14  A Travel Diary(1)
Last week we started our journey across the country. After spending the weekend in the

capital we took a taxi to the airport. Then we took off and flew over a part of the forest.

What a sad sight it was! For miles and miles I could see nothing except a great fire and

lots of smoke.
(2)高三上册L.26 Angkor What(1)中描写吴哥寺傍晚美景的段落:
Evening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temple, after the tour groups have left. As the sun

sinks lower, shadows spread across the courtyard. After sunset, the sky turns pink. The

grey stone towers take on a golden colour before turning pink. Nowhere else in the world

can there be such a quiet, beautiful place.
教师还可根据阅读文章提供给学生一些句子,让学生朗读、品味。如“Three Gold medals for Wilma”

一文中,在描写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接力赛时,作者运用了下列精彩句子,教师可让学生将其划出并通

过与一般句子相比较:
The stands were packed.
The stands were crowded with people.
The crowd became silent as the teams took their place.
People became silent when the teams came to their places.
At the sound of the gun, the first runners shot from their starting point.
When they heard the gun, the first runners ran quickly form their starting point.
And the runner for the U.S team was in the lead!
She dashed toward Wilma. Already running, Wilma reached for the stick. But her teammate

almost dropped it.
……
She ran quickly towards Wilma.
At that time, Wilma was already running, she reached for the stick.
(三)、拓展阅读空间,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理解是英语听、说、读、写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和我们所处的这种非

英语学习环境,决定了我们获取英语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阅读能力只能在大量的

阅读中产生和发展。课外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习语就越熟悉,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

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除了安排好课内阅读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起到更真实的意义。
1.整体规划,统筹安排阅读时间和进度
教师必须对学生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有一个总体设想,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阅读上的盲目性,切实注

重它的实效性,使学生从一个台阶提高到另一个台阶。我认为高中阶段的阅读可分为三个阶段:高一:

基础阶段;高二:拓展阶段;高三:提高阶段。
2.精心选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
教师除了在课内安排好学生必修、选修教材的阅读外,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帮助学生

选择适合各个阶段阅读的材料,进而形成课内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基础阶段——可选择一

些与课文同步的阅读材料,一方面给他们增加文化知识背景,另一方面巩固他们所学知识。同时开辟新

的阅读途径。教师可从网上、报刊、杂志上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材料,并作适当的处理,使绝大多

数同学能顺利阅读。选材要注意阅读内容的时效性、趣味性和拓展性,题材力求广泛。
拓展阶段——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简易英语读物,也可鼓励学生按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资料阅读,激

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直正尝到阅读的甜头。
提高阶段——通过基础阶段和拓展阶段的阅读训练,学生有了健康的阅读心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

学生阅读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阅读可向更高层次发展,除了课内安排的阅读,可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通过原著的阅读,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宽和深化,语感得到培养,学生能熟悉英美人的思维方

式,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课外阅读更富有成效。
针对同学们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要求学生限时阅读,快速

阅读,抓住段落的主题句、文章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并能就此作出推测和

判断。同时向学生提出阅读五字诀:一读二猜三查四议五问,提倡学生从上下文猜测词义,自己查字典

,找参考资料,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问老师。
4.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发挥他们的阅读潜能,及时进行阅读评价,我们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

书知识竞赛活动,及时表扬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四)、精读与泛读结合,充分发挥阅读功能
精读材料是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文化知识的载体,精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词义,掌握组

词造句的规则,这在起始阶段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精读教学还承担着技

能训练等多重任务,但是外语教学仅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层次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在生活中不

能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精读学到的有限的语言素材,学生是难以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达到灵活运

用的目的,只有通过泛读,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巩固精读所学的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听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1.合理安排精读与泛读的比例
在外语教学中,精读与泛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但要注意精泛读比例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每

节课上,适当穿插其他材料特别是与精读学习有关的材料,无疑对英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精

读内容过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甚至失去阅读兴趣;泛读材料过滥,又会使学生感到内容空洞,泛

泛而读。因此,合理安排好精泛读内容和选定合适的阅读形式,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2.选择合适的精泛读教材
一本或一套好的阅读材料一定是明确建立在某种教学理念基础上的,它必定以其科学的设计为在课堂中

实现这种理念提供最便利的操作框架。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为学生精心选择精泛读教材,所选材料要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极强的时代

感和真实感。文化背景知识要丰富,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能重视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运用语言进

行交际的能力。
例如我们可采用的精泛读材料有:刘道义主编、外研社出版的《新综合英语》。这套教材有利于开发学

生的能力——分析、判断、推理、思维和想象能力,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纽南主编的《领先英语》反映了当代语言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LOMGMAN公司出版的《新概念英语》教材饶有趣味,引人入胜。
《大学英语》精读、泛读、快速阅读教材层次性强,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走遍美国》基于活生生的电视原脚本,充分利用最新教学媒价VCD,最大限度地调动英语学习者的参与

性,情节生动,妙趣横生,寓教于乐,且口语地道,语境鲜活,是一次难得的愉快的英语学习之旅。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