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现代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 |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校长 陈琼 |
[提要]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刚性的“依法治校”与柔性的“以人为本”的结合是学校管理的最佳手段。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学校管理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中,校长必须确立新理念,追求管理的创新性、针对性,准确把握好制度的严肃性和方法的情感性和灵活性,善于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尊重、理解、激励教师。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和时代要求决定的,也是当好校长的关键。
多年中学管理的实践使我悟出一个理,作为一所发展中中学的校长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其争得一片生存空间和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就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学校管理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民族中学特性的需求。我深信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学校管理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一所学校,学生少则几百,多到几千,教师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作为校长要管理好确非易事。学校管理本身就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信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校长必须依靠全体教师,把事情一件件、一桩桩地做好。可以说:当好校长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内在的积极性,如何把教师被动的工作转变为主动的工作。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和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下去。所以我认为现代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追求刚性的“依法治校”与柔性的“以人为本”的结合。以下本人就“以人为本”管理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不到之处多请指教。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渗透到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中。 “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首先确立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组织的一切活动。其次,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和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活动,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渴求人文精神支持的产物,是人类进入知识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反映的是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对象渗透到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去,使组织的一切工作在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要求之内进行,即让人本管理统领组织一切工作。 现代的依法治校,强调法律制度要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的个性在法治中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法制本身初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用法律手段来保障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已经开始成为现代学校依法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求校长必须确立新理念 (一)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作为校长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决策者,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所谓 “其身正,不令而行”指的就是这个理。我认为,校长只有被教职工从内心深处认可、接纳、佩服、拥戴,才能“不令而从”,学校管理才能上一个层次,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校长,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才能有效地领导学校。 三、校长应追求管理的创新性、针对性 (1)作为校长要主动学习,讲究管理的创新性。一个善于主动学习的校长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掌握先进的理论,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方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的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 (2)沉到基层,讲究管理的针对性。校长的管理要特别讲究针对性,否则就会形成“理”和“实”两张皮,“理”的头头是道,效果却微乎其微。讲究针对性的基础是校长要沉到基层,亲自感受基层的酸甜苦辣。虽然我已从事中学校长岗位几十年,然而我十分清楚,时代在变,情况在变,人也在变,仅靠过去的经验体会去思考现在的工作实际,势必要陷入死胡同。因此,我平时注意做到“五勤”:一是脚勤,经常转一转,且能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二是眼勤,勤于观察各种微妙的变化,看出背后的内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耳勤,要勤于听取各种各样的意见,不偏听偏信。四是嘴勤,要勤说,这里的说当然不是声色俱厉,婆婆妈妈,而是爱心关切,激励鼓舞,启迪建议。五是手勤,要勤动手,要尽量多掌握一些新技能,在写的过程中深化思考。 (二)信任就是力量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好学校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对民主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最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第一,我们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无疑这种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信任、是尊重,而尊重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又恰恰是真诚与求实,追求在学校管理中使真情、真心、真诚、真实的态度和境界在各个管理的环节中扩散,让师生从每个细节中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倾情付出,对发展学校的一往情深,以获得管理效益最大化。第二是把“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人才”作为办学的三大追求。第三确立了“教研兴校、名师立校、特色强校”的学校发展战略。在学校掀起“骨干教师是学校最尊敬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骨干教师的考核定在师德修养、教学实绩、科研能力三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第四、为教师的发展提高搭建平台。我校实施了“名师战略,”启动了“青蓝工程”,为使学校每位教师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学校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创造条件。第五,制定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科学评价体系,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地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空间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起来。第六,充分挖掘教师中隐藏的资源,尤其是信息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对提供资源的教师予以奖励。 四、校长准确把握好制度的严肃性和方法的情感性和灵活性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尊严,激励人的情感,体现人的价值。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多元变化,知人善任显的尤为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交流的过程。校长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校长,知人要知心。这就要求校长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校长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校长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知人、知心,从而把广大教师凝聚在领导群体周围。“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要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做到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近年来我们除破格提拔重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管理岗位或外派学习、培训提高外,管理制度中十分注重突出疏、导、激励因素,在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时把握内圆外方的原则。这就要求校长要给教师更多一些宽容,以博大的胸怀,容人之长,容人之过,容人之误。 五、校长要善于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 校长要把人才资源如何转化为人才优势作为课题加以思考研究。要做到细心发现人才;精心培养人才;公正引进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真心关爱人才;热心留住人才。 真心关爱人才。俗话说“士为知已者死”这是充满人情的名言哲理。但我要说“师为知已者用”,关心,爱护人才是校长的重要工作。首先,生活上关爱。教师生活上的波折,身体上的疾病,家庭中的困难,甚至青年教师的恋爱等问题,都应该进入校长的视野。从生活上细致入微地关心教师,是校长博得教师信任的重要因素。其次,学习上关爱。校长要为教师提供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再次,工作上关爱。学校间的竞争其实质是教学质量的竞争、师资力量的竞争。因此,教师常常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校长对他们的及时关爱可有效缓解压力。最后,思想上关爱。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了缩小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工作多忙,都要重视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热心留住人才。我校的留人战略是“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校长要热心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官僚;多一点沟通,少一点误会;多一些热情,少一点冷酷;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这样就不仅能留住教师的‘身’,而且能留住教师的‘心’,从而达到“柔情”留人的目的。 总之,校长要有慧眼识人才、培养人才的决心,使用人才的胆识,引进人才的谋略,关爱人才的美德,容纳人才的雅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六、尊重理解,激励教师 教师从事的劳动,是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因此,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学校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作为校长一定要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力求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精神愉快地创新。 我坚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全方位实施之日,就是学校崛起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