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根据目前高考的考查方式,高考内容的问题情境是通过文字与符号描述的方式即纸笔形式进行建构的,而情境活动也同样是通过文字与符号的形式进行的。
①基础性:高考强调基础扎实
高考要求学生对基础部分内容的掌握必须扎实牢靠。高考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
在高考命题方面,要求学生调动单一的知识或技能来解决基本层面的问题。
②综合性:高考强调融会贯通
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交互融合,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纵向的融会贯通。
在命制试题时,要从研究对象或事物的整体性、完整性出发,不仅要从学科内容上进行融合,突显对复合能力的要求,也要在试题呈现形式上丰富多样,从而实现对学生素质综合全面的考查。
在高考命题方面,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综合层面的问题。
③应用性:高考强调学以致用
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教育培养中,应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为发挥高考的正向引导作用,避免考试内容与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脱节,在命题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所学内容中蕴含的应用价值。
在高考命题方面,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性问题。
④创新性:高考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高考关注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勇于大胆创新。因此,高考试题应合理呈现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在高考命题方面,要求学生在开放性的综合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造性的结果或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