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考复习高效课堂
来源: 人教社官网
阅读: 1317 时间: 2021-08-31 17:05:47 0

高考复习是一项繁杂的系列工程,其重中之重是抓好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决定高考的成败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

反思多届的高考复习,我们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总是不断地探究着、摸索着在不增加太多师生负担的情况下,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成效。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我区目前的高三复习及高三物理学科复习情况,谈谈自己一些有关高三复习课教学的思考,以期对我们的高三复习有所借鉴。

一、针对高考,抓纲务本,减少复习盲目性

现在,高考复习资料的普遍使用,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资料的依赖,缺少了复习的自主性,最终导致高考复习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教案用成套高考复习资料代替,练习也是高考集成资料,教师讲完资料视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做完资料上的题视为落实课堂,这种做法使得高考成效受到严重的影响。

要改变这种局面,还教师有一个清醒的高考头脑,保持复习的自主性,我们必须回到高考考纲上来,回到高考考题上来,回归到教材上来。因此,高三复习中有必要做好三项经常性工作。

1.经常研究考纲

研究高考考纲就是要求教师要明确物理考试内容与要求,清楚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I类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II类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这是高效复习必不可少的一环。有了这个环节,高考复习才能胸有全局、目标明确,才能高屋建瓴,每矢中的,才能不至于因为资料的使用让复习游离于考纲之外,做无用功。 

2.经常研究考题

高考考题是考试大纲的具体化,通过分析考题可以进一步理解考纲,而且考题离学生更近,更好琢磨。因此,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理综物理题,为用好高考考题打下基础。

3.理性回归教材

我们通常说抓“纲”务“本”,“纲”就是考纲,“本”就是教材,务“本”就是要求师生用好教材。我们教师作为学生高三物理复习的引路人、指导者,千万不要引导学生本末倒置,整日捧着复习资料而丢弃教材。只有教材才是复习的母本,解答问题、书写字母符号都要以教材为准,绝不能以复习资料为准,我们不仅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物理概念规律,还要发挥例题与练习的作用。

只有经常性抓住考纲、考题和教材,才能处理好高考复习教学与高考复习资料的关系,教师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高考复习的主动权,从纷繁的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变“我们被资料所惑所累”成“资料为我们所选所用”;教师就会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复习体系,不会以资料代替教案,不会用资料代替备课了,教师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备课!

二、针对学情,有的放矢,增强复习有效性

高考考纲要求,是我们通过复习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现状是我们的教学起点,不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现状的教学,同样是盲目的。

备好课是针对学情、有效进行复习教学的根本保证。备好课就要求做到:

1.定准基调

纵览历年高考试题,命题总是突出重点,重视双基;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因基础薄弱或不扎实而无法灵活进行运用。因此,要求复习回归课本,以双基为主,瞄准落实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定准基调要求回避偏题难题,不要轻易使用压轴题,不要把有限的时间耗在学生收获不大的问题上。

2.精选题目

教师选择例题从内容上一方面要紧扣复习目标和课时考点,从功能上要分清使用的例题是用于帮助学生澄清概念、理解规律、训练思维、形成方法还是提升能力,教师好比医生,教师选择和设计例题就好比医生给患者开处方,医生开处方用什么药总要有针对性,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方,要心底有数,同样教师选题要解决学生什么问题,目标也要求是明确的,使用没有明确功能指向滥竽充数的题只能是浪费时间。除此以外,选择和设计例题一般还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因素:

要有基础性,有利于覆盖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有利于甄别概念,加深对定理和定律的理解。

 

要有典型性,利用典型问题,有利于分析经典场景,将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分析与物理定理定律相结合,巩固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经典案例的作用。

 

要有针对性,一是有利于针对大多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薄弱的思路方法,二是要有利于对接高考,针对高考的高频考点选择例题,或者直接选取近年全国各省高考真题,让学生有现场感,便于提振信心。

 

要有拓展性,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问题,要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并从中提炼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用尽可能少的“场景”发挥更多的作用,以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另外,课堂练习的设计,都是直接为本堂课服务,通常采用变式训练,其目的很明确,一为巩固二为提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练习设计要科学合理,减少随意性,增强实效性,还要注意根据考点要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组合训练。

 

3.优化教程

备好一堂课,除组织好优质素材外,就是要科学设计教学程序,即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程序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的成效高低,因为学生大脑思维活动是遵循科学规律的,适应大脑活动规律的教学设计才是科学的教学设计。然而部分高三教师的备课注重了教学素材的选取,忽视了教学过程的优化。目前高三复习教学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一是讲练要结合,避免单讲单练。若一堂课由教师单讲,必定是满堂灌,若单独训练,学生训练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同样课堂是低效的。有些教师认为,上一节课全部用来讲概念、定理、定律或讲例题,下一节课全让学生用来练习,这也是讲练结合了。其实,这已经是讲练脱节了,与单讲单练完全一样了,讲练结合强调的是有机结合,突出的讲与练结合后效益的最大增益。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讲要有学生的高度参与,但学生练的时间内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练后教师的讲解另当别论。

 

二是讲题要升华,避免就题讲题。物理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师生教学的载体,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讨论交流,结合物理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但单独解决一个物理问题不是终极目标,最终是要通过解决物理问题达到帮助学生澄清概念、理解规律、训练思维、形成方法和提升能力的目标,因此,例题讨论结束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头看题、看解答,本题复习了哪些物理知识,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考查了哪些基本技能,渗透了哪些物理思想,是否可以一题多变,是否可以一题多解,把问题尽量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立足课堂,教学并重,确保课堂高效性

 

1.树立一个观点

 

课堂是教师“教”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和“落实”的主阵地。高三学生的课外时间本来就非常有限,面对众多学科的复习,有些学生还需要治偏补弱,假如教师课内讲课时间过多,让学生训练落实放在课外,这种“落实”更多的是“悬空”了。因此,针对课堂教学我们必须要树立“教学并重、当堂落实”的观念。

 

2.摆正两个位置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坐在“副驾驶室”来。驾校的师傅带学员学驾的方法值得借鉴:师傅让学员坐在驾驶室亲自操做,手脑并用,自己只是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对学员进行指导和点拨。实际中我们老师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坐到了“驾驶室”,学生只是观众,看着教师一个劲地做题和讲解。其实我们可以学习驾校的师傅,坐在“副驾驶室”来,重在指导学生,让学生多体验,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是在体验中成长,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成熟的。

 

3.改进三种方法

 

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这里列举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们各有所长而被采用,但也有弊端值得反思和改进。

 

值得反思的方法一: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往往习惯于通过归纳条文或者图表等手段来概括复习内容和知识要点。

 

课堂可能的局面:教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漫不经心。原因:教师所讲内容对学生大脑皮层刺激太小,不能引起兴奋。

 

可以参考的对策:教师以问题引入课堂,把解决问题作突破口,在和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中“借题发挥”,概括复习内容和知识要点。复习课最忌讳的是简单重复,必须要有拓展和升华,学生不缺少书本上直接看得见的概念、规律,学生缺少的是不能看见的东西,如: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外延的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与贯通,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网络的形成。

值得反思的方法二:在物理方法和物理技能的复习中,教师往往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的“方法”套用即可,对“方法”套用中仍存在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是“讲-练-讲”的教学模式。

 

课后常出现的局面:上课听得懂,课外题不会。原因:教师忽视了学生对“方法”的思考和对“过程”的揭示,即重教轻学。

 

可以参考的对策:选择代表性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先做,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一道分析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解题的思路、方法,再给学生适当的变式训练。这是“练-讲-练”的教学模式,也是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做法,学生主体地参与进来了,思路和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学生学得牢一些,用得活一些。

 

值得反思的方法三:课堂上往往“经验越丰富”的老师,讲得就越多越细越具体,不仅讲正确的知识、方法,还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面面俱到,常常下课了还要继续讲,煞费苦心。

 

常常出现的问题:课内学生听得点头称是,课后脑内所剩无几。原因:只有听课,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思维激活程度有限,没有手脑并用,特别是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就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即重讲轻练。

 

可以参考的对策:把一堂课的时间平分一半给学生练习。教师首先要放下包袱,不要认为教师不讲学生就一定不会,也不要认为讲了就一定都会。教师要审时度势,大胆取舍,讲什么和不讲什么要心中有数,只有精讲才能有时间让学生练习,只有学生精练才能把教师讲的东西落到实处。课堂的高效性,在于讲什么和练什么都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之中,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只是教师的指导随课堂的生成出现应变。

 

敬业的教师都会是重“教”的教师,善业的教师都会是重“学”的教师,“教”“学”并重的教师才是敬业而又善业的教师,只有教学并重,才有可能打造高三复习的高效课堂。

点赞是一种美德
0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