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相老师荣获重庆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优秀学员
来源: 市级教学名师工作室 作者: 李忠相
阅读: 1805 时间: 2019-11-09 10:18:41 28

    近日,工作室研修学员李忠相老师参加重庆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南京段培训圆满结束,并荣获南京段培训优秀学员。按照工作室要求,李忠相老师认真总结了培训学习的收获和反思。通过20多天的培训学习,李忠相老师提高了对专业发展的认识,理清了专业发展的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的不足,明确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希望李老师以此培训为起点,将培训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促使自己快速成长成为一名骨干教师。

说明: 图片包含 室内, 人员, 餐桌, 天花板
描述已自动生成

课上与专家交流讨论

课后和专家交流

说明: 图片包含 人员, 就坐, 室内, 餐桌
描述已自动生成

认真听课(重庆江北中学)

参与小组评课发言

向同行分享创新实验

说明: 图片包含 人员, 室内, 墙壁, 天花板
描述已自动生成

作为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发言

说明: 图片包含 天花板, 室内, 墙壁, 餐桌
描述已自动生成

优秀学员合影

优秀学员证书


----重庆市2019年高中物理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学习感悟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李忠相

    很荣幸,和来自全市各地的50名同行参加了重庆市2019年高中物理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已经分别在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各进行了12天的全职研修。培训期间,聆听了数十位来自重庆市和南京市的高中物理相关专家的讲座,深入到重庆江北中学、南京一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南京金陵中学等名校的高中物理课堂。这次培训班给了我强烈的洗礼和震撼,对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通过二十多天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觉得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思考。

一、加强对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

    我们的教材、教学、考试和教师培训都服务于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核心素养共同服务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终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虽然还没有正式面世,但从专家的讲座中可以窥探到一些信息,新教材在编写时充分地考虑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做出了大量针对性的改写,对这一环节充满信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正在大面积和培训和落实中,相信通过此举能使广大高中物理老师从更多角度审视和完善自己的物理课堂,再加上各级公开课和竞技课程的示范带动,在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情况也应该比较乐观。目前个人觉得最大的变数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虽然近几年对高考试题的评价中多次点赞试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和导向,但更多的是将高考试题按核心素养的维度进行拆解,在其中寻找核心素养的痕迹,结论是各个方向均有涉及,即只是回答了有没有的问题,但考查和导向的有效性如何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些服务于核心素养的试题是不是必须要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能不能真正地通过“考试”有效地倒逼平时的“教”和“学”,让传统的课堂真正受到来自成绩的压力?


汤家合和叶兵老师关于核心素养及其落实的讲座

    比如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叶兵老师就提到很多学校实验条件虽然大为改善,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弱化的现象,在口头上重视实验教学,但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少,教师习题的关注程度胜于对实验操作的关注程度,对教材规定的内容拓展不多,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名存实亡。

    我个人觉得,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目前的考题,尤其是在卷面上进行一实验考题对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和引导程度不够造成的。基于此,准备申请一个课题,选一个切入点,重点研究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卷面评价研究。

二、将更多的现代技术应用于课堂

现如今,得益于电源、存储、集成化、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齐全、价格实惠的电子产品走入我们的生活。其中很多好的应用都可以用于课堂,服务于日常教学,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可以使很多难题迎刃而解。重庆万州中学的黄全安老师和南师大附中的盛宝骥老师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分享。


黄全安老师和盛宝骥关于技术应用的讲座

    比如希沃授课助手可以将老师从讲台附近解放出来,随时进行图象的采集和展示;比如数码显微镜可以轻松地将微小的东西放大500倍以上,实现了对微小事物的直接观察;比如高帧频的摄像机,实现了对快速过程的直接观察;比如红外摄像机,实现了对温度的可视化观察;比如激光测距仪,实现了1000米内距离和角度的快速测量;phyphox利用手机的传感器也可以完成很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这些功能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效率,丰富科学探究手段,增强实验效果。

    培训期间,就已经购置了不少感兴趣的设备、下载了不少APP,比如其中激光测距仪正好可以解决我搁置了两三年的一个难题,完成后可以写成论文发表。这些设备和软件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怎样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

三、进一步提升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数量

    来自南京金陵中学的朱建廉老师做了关于物理教学论文的智慧撰写及精准发表的讲座,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生动的案例,向我们传达了论文写作的四点建议:想好论文的标题和小标题,用来吸引编辑看下去;用语要精准和精炼,让研究对象更明确;联系周围相关事物的写作思路;论文的提升和修饰技巧等。


朱建廉老师关于论文写作的讲座

    我觉得,论文的写作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意识、收集的意识、从表象到内在的挖掘能力。论文的写作不是拼凑,不是组合,是创造性观点的输出,一篇论文能不能发表,有没有创新是关键。同时,以前一直觉得论文的选材需要更宏观的视野,但朱老师提出了从极细微处入手的实践和目标,持有教材每一页皆可成文的观点。

    最近几年,我也发表了不少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对照专家们的论文,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数量上,很多专家平均年产10篇左右,我自己才23篇;质量上不少专家的论文基本都是杂志上的第一篇,经常被人大全文转载,我还要更系统地研究相关问题,使论文质量更高。

四、尝试凝炼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

    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丁玉祥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名师教学主张的自主凝炼的讲座。丁老师认为每个教师都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而凝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教学主张,教学主张的形成条件,以及凝炼教学主张的操作流程。并列举了于漪、李吉林、邱学华、吴家澍、周九磷等教育名师的教学主张,让我们感触颇深。


丁玉祥老师关于名师教学主张的讲座和讨论

    在教学主张的凝炼过程中,要极力克制对自我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的片面性和极端性,要促进教师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的融会贯通,探寻自己教育教学人生的“中心思想”和“未来走向”,要坚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教育教学思想主张和学科灵魂。

    关于教学主张,也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名师丰富的“教学主张”中,具体的内核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些一致性代表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共识要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注重于这些教学共识要素还是更注重于凝炼出与众不同的“教学主张”呢?其次,凝炼教学主张的第一源动力应该是自身的专业发展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名师凝炼出的“教学主张”是否具有推广价值,是否取决于教学效果?要强调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今天,教学效果又由哪些指标来界定呢?

    经过二十多天的学习,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感受,对于新时期物理教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相信这次培训的效果一定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发生在更长远的将来和更多的课堂,促进更好地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附:在南京晓庄学院培训期间的一些反思和小结

说明: 图片包含 文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说明: 图片包含 文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点赞是一种美德
28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