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国家万人计划(中学物理)“黄全安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全安,带领本工作室全体学员到成都参加“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专项研究培训。
会上,来自江西省特级教师、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教科书编者黄恕伯老师,为全体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学物理实验创新思路与实例”专题讲座。
黄老师的讲座基于实验创新思路启示:分别从基于实验目标的创新思路、通过实验感知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强化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关注学习行为提升相关能力、获得实践体验增强实践意识、通过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从六个维度进行阐释,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实验教学创新的体会。
为了让大家真正参与到实验教学创新的思考中来,黄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14个教学案例。尤其是《压强》这节教学案例,让人记忆犹新。他先给大家观看两位老师对“压强”概念本质的教学视频。第一位老师让一名学生蒙住双眼,然后把两个等大的砝码分别放在学生水平的两只手中,但在左手的砝码下边加了一个轻托盘。这样,让学生感知左右两只手中的物体重力的大小,学生感知的情况是右手里的砝码重一些;视频中的另一位老师,便是把同一个带钩的砝码分别水平和竖直两次放在一张水平绷紧的纸巾上,发现砝码竖直放入时纸巾破掉,从而得出压强与面积的关系。当全体学员还在思考这两个创新实验的缘由时,黄老师却问道:“这两人哪位是假创新?”,这一问让全体学员一下懵住了。当大家研究后仍然没有结果时,黄老师把刚才的视频截图进行对比,展示在大屏幕上,我们才发现原来第二位老师的第二次操作,是把砝码带钩的一端朝下放入,这样使得钩先把纸巾刺破,从而看到了刚才的现象。通过这个案例,黄老师是要让我们知道,在实验教学创新过程中,一定要看到实验的本质,而不是假创新。
在另一个《换向器》的教学案例中,黄恕伯老师从演示—解释—比较—阅读—讲解—改装—小结等环节,向我们全体学员展示了实验创新的一般步骤。特别在讲解线圈持续转动时,他给我们展示了手动转变电流方向的实验,然后启发大家思考:如果想要得到一个自动转变电流方向的装置,我们可以设计哪些有效的方案呢?通过这一思考,让我们体会到了原来创新,往往是在反思和问题追问中实现的。
黄老师为了激发与会学员的创新意识,现场把生活中的器材,如“管子”“瓶子”“杯子”“罐子”“棒子”等生活材料做成乐器,并为大家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音乐,这时的会场已成为了他一个人的演唱会,全场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
三个半小时的专题讲座,感觉就是一瞬间的事。会后,绝大多数学员争先恐后的要求与黄老师合影,并纷纷索要他的联系方式,希望以后能得到黄老师更多的成果分享,及实验创新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