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作者: 蒋爱国
阅读: 2291 时间: 2006-11-05 10:42:00 1

摘要:本文由“三双鞋的故事”引出学校领导管理、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谈了有关“人本化”学校管理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人本化管理既要关注人,又要发挥人的积极性,才能把工作搞好。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校  领导  教师  管理 

    笔者曾买过三双鞋,一双比较紧,有点夹脚,走起来脚有点痛,后来我就买了一双比较松一点的,没想到越穿越松,一走起来有要掉的感觉。紧的松的都不行,走起路来都会掉队。再后来,我左试右试终于找到一双既不紧也不松的鞋子,穿起来舒服,走起来轻快,怎么也不会掉队。

    由此,我想到了学校管理。在以前工作过的某学校我碰到过两任领导,前任领导王某规定上班要先到校长办公室签到,平时他还要查有没有教职工早退的,规定8小时的上班时间不得外出买菜等,必须在教室上课或在办公室看书、备课、改卷,除非有特殊情况可以请假外出。有迟到早退者他会开会批评,有早到晚归加班加点者他会表扬。平时他还推门听课,随时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指出问题和优点。每学期统考完后,在镇电视台公布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根据教师的教学效果发奖金,并规定凡连续三年一直在全镇倒数第一、二、三名的,实行末位淘汰制,任课教师另谋出路。这种半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使教职工都感到工作压力太大,背后怨声载道。年终镇里组织民主评议,该领导的优称率只60-70%。

    而后任领导张某呢,对前任的所有做法几乎全取消,比较灵活机动,只要不耽误上课,可以外出,没课可以不来,不要求8小时工作坐班制,平时也很少开会,开会既不表扬人,也不批评人。他唯一抓得紧的就是初三年级,总是经常过问,要求每周六补课。因为这一条关系到学校在全镇的声誉,即中考排名的先后。这位领导曾把他的管理称为“弹性管理、松散管理”,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工作,大多数教职工都非常高兴,感到领导能体贴人,工作也没给多大压力,领导也不得罪什么人,年终民主评议优称率自然就高些,达80%以上。

    对比以上两位领导的做法,笔者认为前任的管理有些过紧,有时有点专制。如在期末考试没必要一定要在电视台公布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这伤害了部分教师的自尊心,末位淘汰制也与劳动法不符。而后任领导的松散管理,有些放任自流,这种管理只适合于工作自觉性强的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8小时工作制是天经地义的,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正常的工作制度还是要的,要不那些不自觉的人就会钻空子。试想如果平时工作松散了,也就不累,国家也就没必要给教师双休日和寒暑假带薪休假了。

    在管理学中管理只有三种,即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管理就像是双鞋,既不紧又不松,穿起来舒服,干起活来舒心,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过于武断,职工就会反感;过于放任,学校就没有起色,教师努力了,干好了也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工作就不会有多大干劲。管理不可能不得罪人,怕得罪人,只想保自己乌纱帽的领导,家长会不满意,国家社会会不答应。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不想管,下面的领导更不敢管,要么就不深入课堂听课或者听了课也不指出优缺点,左怕右怕。这样的学校就会是一盘散沙,我认为一所学校还是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好,该松时松,该紧时紧,松紧要有度。什么事都有原则,无原则的宽松,实为不妥。你松一寸,教职工就会松一尺。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压力或压力过分缺乏的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将产生不利的影响。适度压力是维护和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它可使个体提高警觉、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积极进取、工作效率提高。过度压力对个体心理健康会带来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对某些个体来说,高度压力会导致种种心理症状或疾病,使整个身心垮下来。对另一些个体来说,高度的压力可以化为自己行动的强大动力,使他发愤图强、努力改变现状。我曾工作过的学校在王某的高压下,曾造就了大批人才,但也走失了不少优秀人才;在张某的领导下,虽没锻炼出什么好教师,但也没走失什么好教师。

    我曾调查过两位一老一少的英语教师,可以说他们的教学水平在全学区是一流的。对比两位的教学风格,老者可以说是前任领导的支持者,他工作认真,有经验,对学生也很严,没人不学他的英语,坚持每天给学生听写单词,由于他扎实认真,学生整体成绩较好,没有出现两极分化很严重的情况。学生期末统考成绩多次在全镇排名都是第一,为此,他多次评为县优秀教师,还连续6年考核为优秀,加了两次工资。他的成功经验是:成功等于能力加努力。

    另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非常时尚,也很有青春活力,她是后任领导的拥护者,觉得这种管理自由自在,因此,她对学生也宽松,从来没有严格要求。虽然她上课很受学生喜爱,注重了每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她的学生知识掌握没有那么扎实,因为她很少听写改卷,也很少补课,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这位教师的教学成绩自然赶不上老教师,因为学生的自觉性终究不强,你不抓,他就不记、不学,教师还是不要有惰性为好,光有能力没有努力同样不行。这位教师曾对我说要是把自己和那位老教师的风格合二为一就好了。

    以上情况说明领导管理如果有所加强,发挥管理的导向作用,教学如果既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又要有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学校所有工作一定会更好。如果领导只看最后统考成绩,而不注重平时管理是一种工作不负责任的惰性管理。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既注重过程管理,又注重结果管理,才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既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才是学校管理的宗旨。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交心,交心要真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才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愿每位领导和教师都能穿上“舒心的鞋”,走上快车道,与时俱进。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