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应试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来源: 眉山育英实验学校教科室 作者: 潘富刚
阅读: 1231 时间: 2016-04-13 09:32:22 1

初三学生应试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潘福刚

眉山育英实验学校教科室

   摘要:升入初三年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科大大小小的考试。但应试心理素质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在考试中表现。通过对所教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后,我认为学生常见的应试心理障碍有畏惧心理、骄傲与自卑心理、怯场心理、厌倦心理等,我的教育对策有系统脱敏法、自我分析法、自我暗示法、焦点转移法、学习技能法、综合法等。

  关键词:应试;障碍;对策

  当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高等教育还不很普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难以满足所有青少年接受中、高等教育的需要。这种现状决定了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国一定时期内必将继续存在。而考试作为大规模选拔人才的一种公正、客观、高效的方式,也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今年,我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升入初三年级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科的周考、月考、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但是,有的学生无论参加大考还是参加小考,始终都是“面不改色”,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有的学生平时小考中还可以正常发挥,可一到大考时就“大意失荆州”,名落孙山;有的学生平时小考还“默默无闻”,但面对大考却能超常发挥,成为一匹“黑马”,一鸣惊人……

  学生为什么会在这些考试中表现出如此大的不同呢?通过对我所教学生的观察、询问和分析,我认为这种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学生应试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的。在此,我就浅析一下初三学生常见的应试心理障碍,并交流一下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对策。

  一、常见的应试心理障碍

  1、畏惧心理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畏考心理比较普遍地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对某一题型不熟悉而产生轻微的畏惧感;有的学生可能从一开始就对某科学习不“感冒”而产生较重的畏惧感。如:程嘉杰同学从初一开始就不喜欢英语,不肯花时间记单词,不下功夫背短语句型,所以他最害怕听写、考试之类的事了。而徐希同学性格较内向,平时不爱逻辑思维,对数学就有畏惧心理。

  2、骄傲心理与自卑心理

  骄傲心理和自卑心理是在形式上完全相反的两种心理状态,但实质都是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如:万尧松同学在课外的自我训练较多,在考试中难免会碰见自己熟悉或者做过的题目,这时就会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于是被高兴冲昏了头脑,以至于会出现不该失分的题也丢分了。而李佳同学就是自信心不足,第一遍做时选择A,第二遍检查时又觉得该选B,就这样改了又写,写了又改,犹豫不决,甚至连自己会做的题也会被自卑心理淹没掉而失分。

  3、怯场心理

  许多基础较差的学生,或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题,或是遇到新的题型,或是遇到限时训练,就容易产生怯场心理。如:有一次综合训练时,李龙鑫同学在做数学题时就遇到一种从未练习过的新题型,顿时心慌意乱,六神无主。不仅不知道新题型如何分析下笔,就连原本知道怎么做的题也因记忆堵塞而失分惨重,后悔不已。

  4、厌倦心理

  升入初三年级,特别是初三下学期,学生的厌倦心理就越显突出。升学当前,学生经常是一天之中不得不面对几堂不同学科的考试。这种情形使学生对应试训练产生强烈反感,要么敷衍对待,要么无故缺考。这种厌考心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总复习感到枯燥无味,整日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样子,更有学生把教室当“旅馆”,把座位当“床位”,完全放弃中考拼搏。这样的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也可想而知。

  二、常用的矫正方法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在放松状态下逐渐增强刺激强度的一种抑制训练方法。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考设计出一系列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的训练内容。如:课堂作业,课堂测试,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要求怯场的学生在平时完成作业时进行限时训练,最后将他们训练到“将做作业当成考试,将考试当成做作业”。这样的训练就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怯场心理。

  2、自我分析法

  自我分析法是在自己感到紧张,压力大,自信心不足时,采取写小结或写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各科学习情况,复习情况,优缺点,改进方法和措施等做一番分析。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实力,长处和薄弱环节,消除畏惧心理,克服骄傲心理,自卑心理和怯场心理。如:我指导王英健同学采用这种方法来克服骄傲心理。我让他列举出自己的学习优点和缺点各十条。他列优点很容易,但列缺点就较困难。后来,在我的帮助下,让他与班上同一层次的同学相比较,才完成此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通过列优点环节树立了自信心,而且通过列缺点环节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自满情绪。

  3、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又称自我安慰法。在复习考试阶段,当学生感到压力很大时,可用这种方法消除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缓解畏惧心理,自卑心理和怯场心理。如:黄云鹤同学就对我说过“该复习的知识点,我都认认真真地复习了,害怕什么怕?考试内容无非就是这些复习过的知识组合。”徐玉梅同学在考试前聊天时也表达过“这学期一来,我在英语听力部分下的功夫一点也不少,在考试中肯定不会比以前差很多。”

  4、焦点转移法

  焦点转移法是在复习考试期间,自我感觉疲劳、紧张、厌倦时,应把自己注意中心从复习考试转移到其他与复习毫无关系的事情上,从而消除厌倦心理和怯场心理等。如:在中考冲刺阶段,我并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为了争取多一点复习时间,就取消每节课前的值日报告环节。我不仅延长了学生的报告时间,而且还扩展了学生的报告范围。学生可以说笑话,讲故事,报新闻,谈心得等,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临考紧张气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开阔视野,改善学生的关系,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5、学习技能法

  学习技能法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考试方法,让他们掌握一些应试技能,以减轻各种应试心理障碍。如:我向学生推荐一下应试口诀:审题要细心,题意须看清;遇到拦路虎,不妨绕道行;细中求速度,快中不忘静;不争交头卷,检查必慎重。我还向学生介绍不同题型的应试技巧等。通过介绍学习技能法,学生在考试中因审题不清,时间不够,记忆堵塞等造成的过失性失分的分值明显下降,而那些即使不会做,但可通过应试技巧而得分的题的得分率明显上升。如:苏小逸同学平时考试一般都在70―80分,而训练后的考试均在100分以上。

  6、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在消除学生应试心理障碍过程中,将以上五种应试心理障碍矫正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效果更佳。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对周涛同学主要采取系统脱敏法和自我暗示法;林琴同学主要采取自我分析法和焦点转移法;商子云主要采取学习技能法和自我分析法。从辅导前后的考试成绩来看,程嘉豪同学的英语成绩从80分左右提高到110分左右等。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学生就开始经历各种学科、不同级别的考试历程,学生的心理就开始承受父母家人、学校师生、社会竞争的压力。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在教育教学中分析和研究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应试心理障碍,积极寻找矫正应试心理障碍的方法,真诚帮助学生克服应试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考出自信心,身心健康地度过学生时代!

  参考文献

  [1]易法建等,《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年

  [2]孟祥兆,《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调节》,台海出版社,1998年

  [3]焦向英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03年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