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支持下的中考英语学科命题方向
作者: 于钢
阅读: 3649 时间: 2004-11-21 23:39:00 1

 

    摘要: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如何在中考命题中挖掘考试的教育价值,服务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文从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中考命题的评价标准及改革趋势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考;命题方向

    目前北京的英语培训市场良莠不齐,培训学校可划分成几类:一是帮助学员应付各种考试的学校;二是只强调发音练习,不重交流的学校;三是只相当于英语角,而不重视扎实基本功训练的学校;四是追求标新立异的俚语的另类学校。其中一些培训机构迎合学习者的心思竞相标榜“捷径”,要价高得惊人……

    一、指导思想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检测教学质量的途径是评价,可以说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中考这一终结性评价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价的最后环节,它既具有甄别与选拔功能,又对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发挥着指导作用。因此,中考命题应有利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语用的能力。

    3.中考作为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一次终结性评价,它不仅是检测学生综合的语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它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综上所述,中考英语学科命题总的指导思想是:执行大纲、体现课改;注重导向、兼顾选拔;立足基础、突出主干;注重技能、强调语用;呈现文化、强调策略;渗透开放、适当综合;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二、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导向性

    中考不仅具有选拔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对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可以说中考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还有一个鉴定作用。目前,初中教学基本上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尤其是毕业年级,这种现状一时还很难改变,中考考什么,怎么考不仅关系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利益,同时,也牵动着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现阶段中考命题在以修订大纲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体目标,必须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在这五大要素中,后三者由于操作性原因在日常教学中易被忽视或轻视。为此我们黑龙江省在 2002年中考命题选材过程中注意渗透了这几个方面的导向。例如:阅读理解题中就有关于国外学校教育内容的文章,突出文化意识;听力测试中有关于国外中学生勤工俭学、自立自强的信息;书面表达(A)题渗透了环保教育,这些都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畴。另外,试卷通过呈现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主题也体现了认知策略;书面表达(B)题创设了一种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真实情况的情景,学生有真情实感可写。这些都紧密联系了生活和学生的自身实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渗透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这对转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立足基础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语用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既然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那么我们在命题中就必须做这方面的导向,立足基础性,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不出偏、难、旧题,并适当降低试题总体难度。命题力求考查点与知识点最大限度的吻合,以便检测考生是否达到了《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教材中有的知识是重点,但不是难点,有的是难点但不是重点,有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大纲、教材中的重点非难点内容要重点考查,甚至多次反复考查。命题时可变换题型,也可旧题重做,可转换角度,也可举一反三。对难点非重点未列入大纲要求的内容不应在试题中出现,对既是重要又是难点的内容要重点考查。这其中有两种情况:有些内容虽未列入《大纲》,但在初中教材中频繁出现,比如,动词-ing形式。针对此类内容命题时,题量要少,分值要低;可把它放到句子中去考查,或作为词组和固定搭配来处理。请看下面的例子:

    A.将下列词组译成汉语:be busy doing sth.(分值为1分)(选自上海某年中考题)

    B.根据每个空格内所给的词首字母填入适当的词:

    I saw her o _______ the bag and looking inside it.(答案是opening,分值为1分)(选自天津某年中考题)

    可以看出,上海试题中把动词-ing形式放在固定词组中考查,且是英译汉,难度相对较小;天津试题则把动词 -ing形式作为一个固定搭配来考查,难度虽比前者大,但考生是可以接受的。

    既是《大纲》的重点语法项目,又是初中教材中的“重头戏”,例如:现在完成时。对于这一类内容,不但要考,而且还要适当加大考查的力度。

    第三,强调应用性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就必须创设真实的语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于语境中,反过来,也只能在语境中考查,离开了语境就无从谈综合语用能力。因此,我们在命题中应强调在语境中考查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激活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约占总分85%以上的试题属语境题。听力部分(A)题给出5幅图画,要求学生根据语言叙述的语境做出正确判断。例如:

    [1题]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Kate.She has got a headache and a cough.Perhaps she needs to see a doctor.

        与往年相比,听力试题增加了信息量,语境更真实,语意更完整。单项选择这种侧重考查语言知识的题型,我们也尽可能设置在语境中进行考查。如:

   [22题]Bothofhis feetwere hurtin the accident. _______ a doctor,please.

    A.Send for    B.Look over    C.Take care of     D.Catch up with

    强调应用性还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2002黑龙江省中考题综合填空是一封内容风趣,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教育意义的书信;阅读(B)题是关于青春期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密切联系了学生的自身实际;补全对话是两个常用功能话题的整合;书面表达(A)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B题)通过发 E-mail的方式用英语介绍自己,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应用性的特点。

    第四,渗透开放性

    近一、两年,各地中考试题在适当综合的同时,还尝试了开放性,增设了半开放和开放性试题。比较集中体现开放性的试题有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补全对话所设的空句答案均不唯一;书面表达设(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作答,这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从内容上讲,从设计成书面填空走进了整体性的书写表达,学生有极大的自由度,答案的不唯一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发挥个性的空间。

    第五,具有时代性

    新一轮考试改革的重点,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是教学内容改革。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虽然教的是基本知识,但是,即使是最基础的知识,也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因为社会的需要不断改变。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选择学科的相应内容,而不一定要顾及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我们固守的某些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应该改革,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要求。试题内容注重人文精神和社会热点的引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问题进入试卷就是很好的反映,如北京奥运、世界杯、中国入世、环保问题、西部大开发以及internet、 e-mail等内容。

    今后的试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时代特色,走进学生生活,给学生以亲切鲜活之感。可谓趣味与思想兼顾,形式与内容统一;散发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热点问题,富有教育意义。

    三、评价标准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要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级教学内容为依据。目前,国家正在制订中学英语分级评价目标,现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暂列出初中毕业生终结性评价标准。

    初中毕业生英语终结性评价标准

技    能

*能听懂有关身边熟悉事物或话题的单句、对话或短文,语段不含生词,语速较慢但自然。听两遍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能够读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和体裁熟悉、语言结构不超出初中英语教学要求的短文,生词不超过3%,能够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含义,并且回答有关问题,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80词。

*能够根据提示在30分钟内写70-80词左右的简短信件、简单指令等应用短文,写作应反映学生掌握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情况。

*能够回答有关个人信息的简短问题,并就较熟悉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简单对话,语音语调自然。

知    识

    *了解并能运用初中英语教学所规定的英语语法知识;基本英语词汇量积累达到1,200词左右。能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阅读并理解有关熟悉话题的英语文章,开始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能够进行初步口语交际活动,了解英语交际中的文化内涵。

运    用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与老师和同学交换意见。能从口头或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并作出简单决定,然后描述结果。灵活使用交际策略,能克服一些表达困难,使交际活动得以进展。能给英语国家的笔友写简短的信笺。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乐于在英语学习与交际或活动中了解异国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

    四、改革趋势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表现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流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中考这样一种具有权威导向性的阶段终结性评价中,四种技能缺一不可。但目前限于测试难度较大,很多地区一直没能实施口试,这不能不说是中考的一项缺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口语测试的研究与尝试已经起步,相信在今后的中考考试中外语会逐步实验口语测试,填补这项不该省略的空白。

    2.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评价及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中的第25条讲得很明白:“国家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根本依照,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兴趣爱好的机会。”这句话表明:今后中考命题的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眼下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而不是教材,大纲不仅是教材编写和课程实施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估和中考命题的依据。现阶段各地中考命题仍将执行大纲要求,将着重考查学生在接受完初中英语教育之后形成了什么,而不是强调记住了什么。具体体现为:

    ●试题语境化,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使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以达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适当加大听力测试的考查力度,提高测试效度。强调句子、对话、短文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和在真实语境中语言交流能力、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内容贴进学生生活;

    ●语法知识类试题及词汇的考查比重将逐渐减少并将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体现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语境的设置,使语法测试题更有积极现实意义,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增加阅读比重并强调语篇理解,兼顾对读速的要求,题目设计将更新颖并将适当加大分析归纳、概括中心内容、猜测词义、隐含思想等深层理解题的比重,兼顾对细节和词汇意义上的理解;

    ●探索开放性或半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在真实或半真实情景中正确、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及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适当减少题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通过题型设计及语干的处理,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考查;尝试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考核,促进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由单纯的形成语言技能为目的的教学转变为形成语言技能并了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

    ●增加图画试题,信息性强,贴进生活,活跃试卷版面。如:图画性阅读材料,图画性题干或选项,图画性写作等;

    ●试题指示语将逐步由汉语过渡到英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疑[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战德志.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10.

    [4]Jack C.Richards.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indinavir efectos adversos link indinavir vademecum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