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学生心中的“巨有趣”,幽默又有创意;他是同事口中的“巨温暖”“巨靠山”,极具亲和力;他是家长眼中的“巨给力”,平易近人;他还是教育问题的思考者、教育现象的观察者和媒体的意见领袖,时有锐评见诸报端,专注而有建设力。
10多年来,他没休全过一个寒暑假。他推崇“未来教育”,希望办一所“有温度、有情怀、有故事、有风格”的未来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童年,让每一位老师品味精彩人生”。
关于情怀
针对不同校情打造特色
南方教育时报:有媒体报道您是全国基础教育学校中首个提出“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校长。您怎么理解幸福学校?怎么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巨晓山: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育要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曾提出过三个办学理念。
10多年前,我初当校长,在深圳的一所富裕的村小。村民依靠土地分红过上了优越的生活。在教育理论和现实的冲突之下,我不断反问自己,教育是什么?因此,我提出“幸福教育”,教育要为孩子的当下幸福和未来幸福奠基。这是“幸福教育”提法的初衷。
8年后,我调任旧改学校宝民小学,这是一所曾在宝安小有名气的学校,由于周边发展落后,生源基本是收入中下层家庭的孩子。我提出办“平凡教育”。这和学校里的3棵参天的大榕树有关。榕树是岭南常见的树,平凡却不平庸。在课本《小鸟的天堂》里,一棵树也能成为大天堂。所以我们定位的培养目标是:立足平凡,创造非凡。
3年前,我来到天骄小学,这所学校的环境较好,是宝安的好学校。“未来教育”应运而生,可以说是“幸福教育”“平凡教育”的延伸,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创造和进取,成为最美好的自己。这是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校不一样的教育定位。
关于难题
教育患了“中产阶层焦虑症”
南方教育时报:每个人都有对“美好”“成功”的定位,您的教育理念是怎么定义的?
巨晓山:“未来教育”中的“最好的自己”有两方面的含义:理性最好和感性最好。
“理性”是从遗传学、身脑心发育的角度来看,最适合个人发展的方向;但人又是感性的,出身在医生家庭,可能不愿踏足医院。所以人生是在体验中去寻找真正想去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当前的社会问题,就会发现很多现象与真正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如课外辅导完全是应试教育的军备竞赛,既不理性,也非感性。孩子的未来不是那点知识能够胜任的。
我们中国人遇事喜欢找捷径,而没有注意到孩子整个成长阶段的身心健康。我们走路很急,所以要孩子也要急急忙忙地走过人生路。
整个社会患了“中产阶层焦虑症”,我们匆忙去旅游,又匆忙回来工作;路上的车辆急急忙忙,一不小心就“路怒”了……教育的各种问题只是“中产阶层焦虑症”的一个表现。
每年新生家长会,我都会连讲3天。我问家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将近九成的家长会说,希望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家长也是在“成长”的,我鼓励他们三年、六年后也要“不忘初心”。
关于评价改革
“人”的四个维度
南方教育时报:教育评价改革正在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关注热点。天骄小学有没有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巨晓山:“唯分数论”是对教育质量的片面评价。在天骄小学,教育评价有四个维度:道德情操、健康指标、学业成绩、特长发展。
有人的地方就会排队,总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
教育有滞后性。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健康再坏都不明显。而如若孩子的道德和健康出了问题,九头牛拉不回,这一点家长未必能意识到。老师作为专业人士不能意识不到。教育的影响是伴随终生的,学校教育要给孩子越往后越重要的东西。我们也是到了四五十岁,才发觉健康最重要。
天骄小学强化道德教育、情感培养,还建立了健康标准。我们学校每天下午放学,都会有30分钟的“千人花样跑操”,场面相当震撼。此外,还对肥胖儿童、营养不良儿童进行干预,开展“英雄联盟”竞赛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
最近,我特别关注两个孩子,一个是成绩优异特殊儿童,有严重的交往障碍;另一个是即将毕业、非常叛逆的问题学生。
教育聚焦“每个孩子”,“每一个”不都是最好的一个,还有最不好的“那一个”。我们的老师为了处理这两个问题费了很大精力,到社区走访,也联系了法制副校长和社区干部。对于这两个孩子的家长来说,分数显得很苍白。
关于队伍建设
50余“团队”让老师出彩
南方教育时报:习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每一个好老师背后都有一位好校长,您怎样引领和培养“好老师”?
巨晓山:今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校长的工作就是要研究每个老师,让每个老师都出彩。
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有目标和任务,组建了50多个团队。每个老师至少要在一个团队里进行项目式建设,每年会有2次全校展示的机会,全体教职工用手机打分点赞,给优秀的团队颁奖。用团队力量推动个人成长,几年下来,效果显著。
学校发展目标不是校长的目标,而是教师发展目标凝聚而成的学校目标,自下而上推动,才能持之以恒。
每个年龄层的教师要有不同的目标参照,我们把老师分为几种:青年教师要做合格教师,强调“规范”;35岁以上的老师要做智慧教师,起“示范”作用;50岁以上的老教师要做风格教师,起“模范”带头作用。教师一定要有发展方向,不然很容易淹没在日常工作中。
公平是管理的起点。只有管理公平才有职业的幸福,也才会有教育的信仰。所以学校的制度设计要民主,体现出来的是每人都有发展机会。
例如学校特色课堂开展的决定权在每一位老师。学校为每个专业队伍都贴身配备了全国顶级专家,就是要专家引领,培养老师,成就学生。
在“评优”“评先”设计上也要体现公平感。我们的高级职称的评定不搞终身制。具体制度由职称评定的团队制定。校长是班长,不是家长。
我刚来学校时,发现青年教师不会和家长沟通,缺乏沟通的技巧和艺术。于是,我把自己和家长沟通的过程,公布在教师微信群,让老师了解校长怎么应对家校纠纷。
关于课程改革
“互联网+游戏化学习”
南方教育时报:天骄小学正在进行“互联网+游戏化学习”的课程改革,小学阶段做这样的尝试效果如何?这是不是我们的未来教育?
巨晓山:时代在变迁,人也在变迁,课程是需要时时微调,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课程包括专家设计的课程、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所习的课程。课程改革就是不断优化这两个衔接环节。
成人要摒弃对孩子自以为是的了解,孩子不是没有长大成人,他们有自身的价值,所以课程方面,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设计相应课程。
游戏化学习概念是在2015年由少数专家提出来的。实际是借用游戏激励人的机制,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更大兴趣。它并不是玩游戏,而是以玩的方式去学,让孩子不断产生多巴胺。
我们提出游戏化德育,设置了50多种好卡和优卡。每10张优卡可以兑换与校长下午茶、座位调换、校长家庭合影等权利,整个过程都用电子化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还创造性地打造了学校的德育自动柜员机,学生的手环滴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在校的积分排名。预计9月份就可以上线运营。
传统的学科类课程也可以打通。如春天类课程——“我是小花农”。学生不在教室上课,而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各种手工、布艺、绘画等方式学习花的知识,这是综合了语文课、美术课、音乐课的游戏化项目课程。游戏化还可运用在数学课上,开展侦探课、数独课、淘宝课等课程。
新生入校,有两周的校本始业课程,成功解决幼小衔接过渡问题,让新生爱上学。
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是为学生学习而教,为创新而教,为未来而教。我们将继续完善“互联化+游戏化”课程。学校现有5个英语学习iPad班,未来还将探索数学和语文学科的iPad班,并将慕课的概念引进课堂。
他的话
◎教育要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的影响是伴随终生的,学校教育要给孩子越往后越重要的东西。
◎教育聚焦“每个孩子”,“每一个”不都是最好的一个,还有最不好的“那一个”。
◎校长的工作就是要研究每个老师,让每个老师都出彩。
关于他
巨晓山
宝安区天骄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骨干校长、第四、五届深圳市督学、宝安区高层次人才、宝安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等。在10多年的校长岗位上,始终坚守“幸福、自然、个性”的教育理念,营造民主、规范、开放、包容的学校文化,办适合孩子个性成长的教育。探索“互联网+游戏化学习”课程改革,实现游戏让学习变得更好玩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