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任职学校 |
桓台县实验学校 |
任教学科 |
数学 |
任教年段 |
六年级 |
姓名 |
李翠萍 |
|
观察视角 |
一、教什么 |
观察记录 |
||||||
观察视点 |
|
|||||||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
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
|||||||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
先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板演不同层次的作业等,鼓励更多同学参与课堂讨论学习。 |
|||||||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
从抛掷一枚硬币实验入手,到福利彩票,让学生发现概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
充分体现了数学应用性 |
|||||||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
做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根据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解。 |
|||||||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并适当穿插课外知识。 |
|||||||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
|||||||
补充视点:
|
遵循生本教学理念,充分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更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
|||||||
教学改进建议:
|
硬币实验改为课前,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
|||||||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任职学 校 |
桓台县实验学校 |
任教 学科 |
数学 |
任教年段 |
六年级 |
姓名 |
李翠萍 |
|
观察视角 |
二、怎么教 |
观察记录 |
||||||
观察视点 |
|
|||||||
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
能够暴露学生的思维能力。 |
|||||||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 |
能够根据学生的预习中暴露的问题组织有效小组合作教学 |
|||||||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 |
启发式提问的次数:20 无效提问的次数:1 |
|||||||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 |
能够示范高水平生本教育行为 |
|||||||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 |
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设计训练题 |
|||||||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 |
能够留有10分钟的时间,用以当堂检测 |
|||||||
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 |
在抛掷硬币试验后,进行知识的升华,探究实验的一般规律,明白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
|||||||
补充视点:
|
在学生展示环节,根据不同学情的学生加相应的分数,调动更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小组评价。 |
|||||||
教学改进建议:
|
可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任职学校 |
桓台县实验学校 |
任教 学科 |
数学 |
任教年段 |
六年级 |
姓名 |
李翠萍 |
|
观察视角 |
三、怎么学 |
观察记录 |
||||||
观察视点 |
|
|||||||
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
遵循先学后教的生本理念,课堂上先组织学生预习 |
|||||||
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提出问题 |
|||||||
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
以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次数3,能够组织有效的展示交流,并及时给予点拨。 |
|||||||
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 |
课堂为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的时间和空间,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聆听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
|||||||
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
能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从抛掷硬币实验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
|||||||
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 |
活动:学生活动生动有趣,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数学的有用性。 |
|||||||
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
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整理笔记,掌握主要知识。 |
|||||||
补充视点:
|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 |
|||||||
教学改进建议:
|
增加计算机模拟实验,节约时间。 |
|||||||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任职学校 |
桓台县实验学校 |
任教 学科 |
数学 |
任教年段 |
六年级 |
姓名 |
李翠萍 |
|
观察视角 |
四、学得如何 |
观察记录 |
||||||
观察视点 |
|
|||||||
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
从当堂检测的反馈来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随机事件的概率,达成教学目标。 |
|||||||
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
通过分层次设计变式训练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各有收获。 |
|||||||
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
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并在教学中予以及时的帮助。 |
|||||||
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 |
课堂中提出启发式问题后,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 |
|||||||
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
通过小组合作纠正作业中的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及时反馈疑难问题并适时解决。 |
|||||||
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
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空间。 |
|||||||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
有,如抛掷两枚硬币有几种结果 |
|||||||
补充视点:
|
在实验后,及时进行知识的升华,启发学生思考一般规律,知识过渡自然。 |
|||||||
教学改进建议:
|
如果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