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科第一名:人大附中林茜
主持人:林茜同学,你是什么时候知道你是理科第一名的,当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你内心的心情是怎样的?
林茜:我是在今天凌晨2点15分的时候,班主任通知我的,我当时很高兴,有点意料之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主持人:很多同学都知道会在昨天晚上查分,而且你知道的时候是在凌晨2点钟,那时候你是在等待还是在休息?
林茜:我一直等到2点,刚刚躺下去汤老师就来电话了。
主持人:汤老师,您是什么时间知道这个消息的?
汤老师:班上有同学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情况,因为当时那个同学没有林茜的电话,那个同学打电话给我了,我了解了这个情况。我就知道709,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第一,应该是差不多吧,估计是这个样子。
主持人:当您得知您的学生考了这么高分数的时候,作为老师您内心是怎么想的?
汤老师:当然非常激动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必然结果,林茜也非常刻苦努力,同时像林茜这样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也还有一批,应该是情理之中。
主持人:我今天听您介绍的时候,好像我们考700多分的还有几位同学?
汤老师:对。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在林茜给大家介绍咱们班级情况的时候有一点特别打动我。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这个大家庭,因为有这么多同学考高分,有没有特别感谢的一些同学、老师还有自己的父母?最感激谁?
林茜:我觉得不是一些人,应该是一群人,我觉得首先我应该感谢我的老师,我们有6位任课老师,每位老师都身怀绝技,都非常尽心教我们,我最开始的时候不是最出色的学生,但最后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我觉得真和他们的教导分不开。我们老师说过一句话,就是宁可老师跳进题海,学生不要跳进题海。老师给我们的都是精华,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也是非常支持我,他们一直是用非常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件事情,一直给我的是笑容。然后还有我周围的同学们,我们班有一个班级网站,我们那个网站上都是各科课代表一下课就去要课件,非常认真负责地把那个东西放在上面,真的非常感动。
主持人:真的是,一种氛围非常关键,我今天参加学校发布会的时候,我觉得校长的笑容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刚进去的时候您特别特别开心。您会觉得我们班级是一个大集体,然后班里面的同学会觉得我是家庭里面的成员,而您要负责,您是这个楼长,您要负责好多家庭(笑)。所以当您看到我们其中的某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同学,而且不是有一位这样优秀的同学,是这样一个大家庭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当你得知我们这些优秀同学里面有一位是北京理科的第一名,还有很多都超过了七百分了,您是怎么想的?您是什么时间知道这个消息的?
沈校长:我是今天早晨7点钟陆陆续续听到一些学生把自己查的分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反馈到我这儿来。我觉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很高兴,想一想还应该说这是我们人大附中多年来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结果。我们高三的学生应该说他们学习是比较轻松的,比如说我们5月19号高三学生就放假了,回去自由复习,在高一高二两年时间我们是没有高考概念,也没有高考意识,高三上学期我们还要上一些很多新课,一直到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就是元月24号左右,第一会考结束之后我们各个学科才能正式进入高考备考阶段。应该说人大附中这几年成绩是我们学校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一个必然的结果。
主持人:在今天的聊天之前,我们也是做了一个预告,很多的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就是对于这些学科当中的第一名还有第二名的一些同学,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当然我觉得非常容易理解的,就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你独特的学习方法,不过很多的一些老师还有专家也说过,说学习方法是对学生自己有用的,因为这种情况只能从实际出发,不过我想方法这种东西还是有一定共性的,所以你觉得你的这个学习方法当中有哪些是特别值得咱们下一届学弟学妹们借鉴的?
林茜:我就说说我的特点吧,不一定是经验,我是晚上睡得挺早,高三的时候我10点半就睡了,高一高二的时候9点多就睡了,早上也起得挺晚,6点50分才起。我觉得休息挺重要,我休息的时间比较长,就让我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的听,下课之后效率很高,就去完成这些作业,而且我住在学校里,就不会上网,不会看电视,比较专一做一些事情,我觉得专一的时候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
还有,我觉得我可能是挺听话的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老师找的卷子都是非常经典的东西,我就很认真的去做,有时候会做两、三遍,我觉得把老师给我的东西牢牢掌握住,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理科是需要有非常好的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所以很多同学在理科方面大量做题,你支持题海战术吗?
林茜:我觉得肯定要做题,但是要不要成海就要商榷一下,如果题海的话就有很多是大量重复的,是一种浪费,而且你做的不是经典题的话有可能有误导,所以我觉得还是要选取其精华。
主持人:大家都会觉得理科这门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实际上交融性是很好的,你觉得在你复习功课的时候,特别是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觉得我自己弱就补哪一科,其他强势学科就不管了,也有的同学觉得我应该保持好我的强势学科的优势,然后弱势学科尽量去弥补,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你更支持哪一种?
林茜:我就说一下我的个人看法吧,因为我觉得强势的学科就是在最后的时候,比如说如果是英语这样的东西,它可能不太容易,就是在短时间内你能再提高,尤其是当你已经比如说达到145分,你再往上高一分都很难的,所以强势学科每天少花一些时间,比如半个小时给它熟练一下,保持一个状态就比较好。如果一个弱的学科,临近高考三个月这样子,就要加紧看一看,尤其是理科多做一些题会有一些功效,做经典的题目,回顾一下从前做错的题目会有很大提高的。
主持人:我们两位老师听完了自己的爱徒讲完自己的学习方法,你们是不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也给我们同学们灌输的是这种思想?
汤老师:我带这个班历来的观点就是,坚决反对题海战术,我说你读一辈子的书你都做不完的。一个是同学们的时间效率,提高效率,第二个就是老师,提供一些很好的参考资料,精选一些资料。从老师来讲,咱们班6位老师都非常有敬业精神,这是得到我们全体同学赞扬的,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应。我们班的同学应该是很少有那种熬夜,加班加点弄出来的,他们分数这么多,但是并不是那么加班加点弄出来的。他们可能比很多同学玩的更多,因为从我们来讲,我讲究的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来调节自己的每一个学科,来调节总分。
主持人:我觉得您这个家长做得很好(笑)把这个大家庭管理得很好,我觉得会不会是因为老师的存在,所以咱们有同学能够相互之间帮忙,相互之间付出?因为你刚才的谈话当中也是把一个班级当成一个大家庭来看待,然后给他们很多好的建议,是不是咱们班主任老师的这种想法带动了你们,所以我们才形成这样一种家庭?
林茜:对。
主持人:校长您知道吗,我一直觉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际上是由点点滴滴构成的,我今天其实真的是第一次到我们的人大附中去,走到这个校园里面,我觉得这个学校不太像一个中学,实际上真的就非常像一个大学了,包括里面的设施,树木,风景。我觉得对于陶冶我们同学情操真的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不知道您是如何评价我们这届高三的同学和如何评价我们这个校园,您觉得在培养我们的学生成才的方面,哪一些因素是最关键的呢?
沈校长:我觉得校园文化是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得还是比较好的,积淀还是比较深厚的。我们从初中开始,初一到高二,我们开了有150多门选修课,学生在教育部所要求开设的课程里面学好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修几门自己喜欢的课程,选修课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项,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地理,有的同学喜欢文学,有的同学喜欢戏剧,这都可以选。选修课的开设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了他们的思路,使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土壤,不至于偏科。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虽然到了高二分了文理科,但是分科不偏科。比如我们04年的文科状元他在高二的时候还学的理科,到高三的时候才选的文科,不到一年的时间高考考上了北京市文科第一名。再比如说我们05年有一个北京市文科第二名的孩子,他高二的时候参加全国科技大赛获得一等奖,一个文科的孩子做一个纯理科的事情,这也说明我们的学生是不偏科的,是文理学科内容都兼顾的,因此他们的知识是比较全面的,素质是比较高的,所以高考成绩也相对比较好一些。
主持人:你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吗,还是有自己的爱好?
林茜:我其实爱好特别多,比如说我很喜欢拉手风琴,我通过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八级考试,平时我放松的时候会拉手风琴。
主持人:我觉得特长和爱好是相辅相成的,可能一开始我的感觉是特长爱好或许是一回事,后来发现不是一回事,特长就是你觉得你的优势,爱好可能是说我并不擅长,但是我很喜欢,比如说有很多人,有很多同学我发现他们就有一个这样的情况,他们特别喜欢音乐,但是并不见得他唱歌就一定会很好。
林茜:然后还比如说我很喜欢平时写一点什么东西,我的文章也发表过,也得过奖,这个刚才已经提到过了。还有我很喜欢游泳,还有羽毛球,我们学校有一个非常棒的游泳馆,各个球类也有非常好的场地,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因为我一直在学校待着,也可以有适量的运动。
主持人:所以大家的感觉就是你既学习好,然后特长又这么多,然后还参加了这么多活动,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你不觉得参加这么多活动会与自己的学习相冲突吗?你是如何调整好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的?
林茜:我觉得不会相冲突吧,就是把它轻重缓急安排好了,学生肯定以学为本,但是也不是只有学习,所以我觉得应该把时间的比例调配好,有选择的参加一些活动。
主持人:我们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很难处理好这些关系,有的同学可能说我仅仅就去学习去了,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现在的高考试卷越来越开放,包括出的这些题目是越来越需要你用一个社会经验,还有你的综合素质,才能拿高分,所以很多同学非常困惑,我学习很好,但是为什么题型一变化我反而拿不到高分了,是不是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林茜:我觉得这些东西可以打开你的视野,我以前还在辅仁大学做过义工,我还听一些大师的演讲我都一句一句记下来,让我印象非常深,而且还参加一些其他的活动,开拓眼界,也会交到非常好的朋友,我觉得学生不应该只有学习。
主持人:我们同学们都会觉得,在中学阶段会很怕老师,很怕领导,你在上学期间会害怕老师,害怕领导吗?
林茜:我没有怕过吧,我觉得跟老师们沟通很好。
主持人:咱们问题又回到老师这方面来了,刚才也介绍了学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两位老师有没有特别着急,因为您也是主管教育教学方面的分管领导,会不会特别着急看到很多同学在外面参加课余活动,都没有学习专业知识,会不会很担心?
沈校长:我不会担心,这是很正常的。
汤老师:应该一张一驰,你天天读未必效率就能提高。
网友:你参与这些课余活动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参加的,还是高三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参加这些活动?
林茜:高三在我最忙的时候,在联赛和期中考试几乎同时进行的时候我每天都去游泳,打羽毛球。
主持人:有没有一件最让你记忆深刻的故事发生?这件故事能够对于你未来的一些学习都会有很大的触动,有这样的故事吗?
林茜:您是说什么方面的?
主持人:在学习方面的,因为我听到你介绍自己的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是逐步逐步提高的,没有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你是怎么做到让你学习成绩稳步向前,第一次模拟考试是不是达到了你预期的目标?
林茜:没有,第一次不是很高,挺一般的成绩,然后我就觉得挺感谢老师的,他们不管你的成绩如何,老师们对你还是一样的,我记得那次看到沈校长,沈校长给我一个特别灿烂的笑容,然后我觉得特别安慰,因为那次我考的就是挺一般的,我觉得挺对不起沈校长的,都不敢去见他,那次就在楼道里偶尔碰到了,他就给我一个特别鼓励的笑容。还有汤老师,汤老师也是很耐心帮我去找那个问题在什么地方,帮我调整,一直调整到最后,还有我的物理老师,我那时候物理不是很好,就找到高老师,我们谈了很久,高老师分析得特别细,最后我觉得我的理综物理是考得不错的(笑)
主持人:我突然间发现一个问题,我如果是问她哪件事情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呢?然后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但是如果这样一说,其实我觉得在你内心当中有非常非常多的一些非常细微的小事,实际上已经触动了你的心弦,比如说你第一次模拟考试不敢见老师,或许如果直接问你,你会觉得这件事情可能没有触动我吧,但是我觉得你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与一件又一件小事分不开的。我们大家还想知道你的家庭,对于你的成长,在你眼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因为我听到你是住校的,但是我认为我们的同学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对于一个学生的人格上的树立我觉得会有非常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毕竟你是从小学、初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我觉得你的爸爸妈妈一定对于你的这种坚韧的毅力,勤奋努力的精神一定给你很多影响,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家庭环境,你是如何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的?
林茜:我觉得挺重要一件事就是沟通,很多事情说出来就不再是问题了,这点我们做得比较好,因为我爸爸妈妈不是把我当成一个女儿,把我当成朋友,然后他们会和我很平等的商量很多事情,包括家里的一些事情,我们会很平等地去讨论,我有很多事情也非常愿意告诉他们,我觉得我跟他们之间感觉没有秘密,我的什么东西都是开放的,我的东西没有锁,他们也不会看,很尊重我,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环境,然后我住校其实也是他们的决定,就是我们最后共同决定的,因为他们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除了学习之外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应该懂得要靠自己,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因为将来不可能永远在爸爸妈妈的羽翼下面,我觉得他们真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很多家长不会狠心把孩子扔在学校里面(笑)。后来我在学校住了四年,但是他们对我的关爱一点没有减少,我们会在周末的时候家庭聚餐,聊很多事情,所以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是非常开明,非常智慧的家长。
主持人:我想你的刚才一句话都让我们豁然开朗了,就是你住校的事情是你和爸爸妈妈共同决定的,而不是说父母说住校去吧,然后你就去了,我觉得这句话太关键了。现在很多网友在网络当中也提出了问题,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一些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咱们下面稍微拿出一点时间,每一科说一下,既然是理科,很多同学都会觉得物理,力学,光学,电学特别头疼,特别是当你力学学到一个阶段的时候,你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受力分析等等,你是如何把物理这么多的知识点串起来的?
林茜:我觉得首先就是要立足基础一点东西,我在高考之前把我物理课本看了一遍,然后把我物理老师讲的笔记看了一遍,我还把从前做错物理所有的题重新做了一遍,不一定多难,但是我觉得每一道难题都是好多小题一点点拼凑起来的,所以我觉得不应该好高骛远,把眼前的那些小事做好,物理我觉得是比较细的一个学科。
主持人:而化学呢?又有新的一些东西,又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还要做实验,还有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而且今年我们在做高考试卷点评的时候,其实很多老师也是提出了今年的试题非常重视实验,你在化学实验方面是如何准备的呢?
林茜:我们学校挺注重动手能力的,我们经常会去化学实验室亲自去操作仪器,我觉得亲手做比你看老师做效果要好很多,然后我们的仪器都非常好,我们一个人一台,这样做过一次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回来之后老师再稍微点一下就非常好了。
主持人:物理和化学,可以说物理是本质没有改变,化学是改变本质了,不过生物就好象是把这两科融合起来了,它里面的知识点既有本质的变化,也有非本质的变化,生物是你怎么学习的?因为生物好像是从高二才开始开课的,你是如何在两年之内把生物巩固的这么好的?
林茜:其实我刚开始生物也不好,后来我们老师说要认真读书,因为书上有很多话都可能变成考点,所以我就把那三本书真的认真读了,而且不只读一遍,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都背下来了,而且我做过一些总结,有些比如说光合作用发现的那些有好多发现人,它是一步一步发现的,这个虽然不一定是一个考点,但是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是没有重点的,所有都要看到,所以我就把发现的这些人按照年代一点一点记下来,我就总结出来那么十几页的东西,我就看我总结的那些东西就可以了。
主持人:我觉得真的说得很好,而且大家在复习过程当中一要把书读薄,因为你要把这么厚的书精华的部分提取出来,然后其实你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跟我们说,我们还要把书再读厚,就是触类旁通,不要做大类的习题,把它引申出来,或许我们从高二开始准备高考的话,我们可能真的有这样一个过程的,就是要把很多书,就好象第一遍复习一样,我们把所有知识点,所有书都过一遍,目的就是为了把知识点都提取出来。第二轮复习的时候老师把知识点都穿起来了,告诉你如何运用知识,这时候就把书再从薄读厚,第三轮就是提高,然后做一些综合题等等,或许是不是与我们老师的安排是非常相关的?
林茜:对。
主持人:所以每次在做访谈的时候我都有一个问题,当你最后复习的时候你是按照老师的步伐走,还是按照自己的方法?
林茜:从我这儿看我觉得不冲突,因为我们老师也提倡自己去总结,因为老师的是老师的,你自己总结的是你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每科都有总结,最后这几天我就看我自己总结的东西,我自己总结的是老师给我们的题,还有给我们讲义的卷子,其实也是老师的东西,就是我把它摘出来我认为我不会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冲突。
主持人:你最后一次见汤老师是什么时候?
林茜:我进考场之前还见到汤老师了,我们还击掌了,汤老师每次考试之前都跟我击掌。
汤老师:一个心理暗示。
林茜:我觉得跟汤老师一拍手,那场就考得特别好(笑)
汤老师:我在另外一个考点,我基本上在那儿目视他们进考场,每个人都有一个招呼。
主持人:汤老师一定坚持到他们考完?
林茜:对。
主持人:所以有没有觉得很感动,我们都说家长不要陪考,但是老师在陪考。
林茜:对,见到家长心里会紧张,但是一见到汤老师之后会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