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吴章贵
面对当前教育的激烈竞争,学校要立于不败之地,管理者必须对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深刻反思。作为学校管理者,自己的策略和思路绝大多数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行动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的思想、行动与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目标进行“协同”。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情况下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校的理念、目标是断层甚至异化的。对此,我们应该反思如何通过合适而有效的途径让学校的意愿内化成教师的意愿,如何把“学校想做”的事变成“教师愿做”的事。只有确立“经营学校”的管理理念,把学校当作企业一样实施精细化管理,才有学校管理的高效益,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加强学习,确立经营学校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格调。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先进管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更新管理理念,努力提升学校管理的档次。
1、 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管理理念已风靡管理界,并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处事态度与工作作风。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岗位责任人应用已优化的岗位业务流程,并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制订的岗位年度、月、周、日工作计划,全面、具体地完成岗位责任工作任务。“精细化管理”核心理念是“计划”、“岗位流程”、“执行力”,它亦可理解为在原有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做得比原来更加细致、更加准确有效。
2、学习“精细化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以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不精、不细、不实、不恒,造成了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的损耗,导致管理效益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学习《管理学概论》、《学校管理心理学》、《校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任何借口》等书籍,基本掌握了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基本步骤,确立了经营学校的管理理念。
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的学习、反思,提升管理理念,进一步把“育人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内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着力营造德润人和、文化人贤的精神家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文化遂宁相适应的,市内领先、省内知名,有鲜明个性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在工作中努力运用好精细化管理理念,在自己职业中切实体验它,培养自已精明、细心的工作作风,严谨扎实的工作风格,延伸自已的内在气质、工作习惯,为以后工作、生活铺就平坦的路。
二、完善制度,加强“精细化管理”,增大执行力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保持内部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也是学校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的必要保证。学校要努力打造“没有任何借口”的团队精神,完善制度,增大执行力度,使学校的决策得以贯彻落实,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1、加强日常管理,细化工作环节,完善管理制度。
在实施精细化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重视管理过程的细节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工作日清日结,管理者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求每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出精品。要把学校的“育人至上,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精细化管理中得到具体体现,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
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班子成员例会制度、教职工例会制度、家校联系制度、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制度等,并制订、修订《文明班级考核细则》、《教师“名师工程”考核细则》、《年级组考核细则》、《行政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捆绑考核细则》等,使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和全体教职工工作职责明确,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例如,每周的行政例会上,上一周的值周领导要将上一周的工作进行述职汇报,对未完成的工作任务要阐述原因,对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要进行分析与评价。本周的值周领导对本周工作要作出详细的安排,对重大的问题和重要的决策要展开讨论与集体研究。
2、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加大执行力度。
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学校加大校区管理力度,实行分教学部的工作、学习、生活集中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的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严格执行,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就教学而言: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学部---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根据分级目标管理体系,注意细节的层层落实:⑴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⑵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⑶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完成“一对一”结对帮教任务;⑷开展“小手牵小手,你我共提高”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⑸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整合课程资源;⑹加强课程建设,优化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培养特色学生;⑺开展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等。好的战略只有落实到每个执行的细节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平时的各级管理,落实每一个细节,层层把关,加大执行力度,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
近年来,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各项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校各部门各年级各分管的责任人精心工作,人人尽职。
1、深入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人人成为学校管理者。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行为者是教师。结合近年我校改革班级管理的尝试,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模式。旧式的班级管理体制下,只有一名班主任,只占教师总数的30%,一个人单打独斗,由于精力、时间所限,管理上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盲区与死角。而且,这一部分人当中,也有近50%存在工作不到位、效率不高的问题,而“全员育人导师制”,则是让任课教师都参与班级管理,通过管理资源的合理搭配,达到展示教师管理才能,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效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效果。
我们把全体一线教师根据任课情况、工作能力、兴趣特长,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到各个教学班中去。同时,把班级管理内容划分为学习纪律、文明礼貌、清洁卫生、文体活动、劳动安全、板报宣传、队列三操、公物维护等多个精细的管理模块,学校最终协调并制定出工作责任和定期考核、绩效检验一览表。这样,就使所有教师在管理层面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优势互补,荣辱一体。”的高密度、高效能的管理团队。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推行,形成了“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的精细化立体管理模式和长效的工作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涌现出一批班级管理方面的行家能手。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校园育人环境。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育人环境,校园处处凸显精细化管理的特色。校园里名人格言随处可见,校园环境宜人,地面清洁卫生,草坪、楼道口处处体现环境育人的氛围。学校的绿色长廊,由学生自己设计,留下了他们成长的点滴足迹。学校的一花一草、一句标语、一条走廊都为陶冶学生高雅情趣而设,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一句问候、一次提醒都立足于学生发展,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提供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学校的《浅草》、《百草园》等刊物、报纸供学生一展文才;“百花艺术团”让学生载歌载舞;鼓号队、电声乐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等成为艺体爱好者的乐园……
“精细化管理”的落实,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明显增强,讲奉献,搞教研,创一流的风气日盛;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讲卫生、懂礼貌、守纪律、勤学好问、积极上进,蔚然成风。
作者简介:吴章贵 男,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遂宁高级实验学校校长助理,国家级刊物《教育纵横》、《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汇编》编委成员。曾获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遂宁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有13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先后10次获得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