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白
主持人: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从广州回武汉过年。言谈中我感觉到了他有些不知所措。他告诉我,自己今年夏天就要十八岁了,就要成年了,自己却很难独立的生活,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他的父母决定从他十八岁起开始给他记帐,也就是说从那以后他每花父母一分钱将来都是要还得。我于是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我周围的同学们。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渡过了自己17岁的生日,正迈向18岁,迈向成年。我们该如何迎接这个特殊的时刻的到来,如何为自己的将来最好准备呢?今天的团会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对十八岁生日的憧憬
主持人:我记得姚明自传里面有一张照片,是他拿到身份证的那一天,一家人为了庆祝去餐馆吃饭时照的。孩子的成年是让一家人再高兴不过的事情了,那大家觉得自己的18岁生日这一天会是怎样的呢?
(问林小进)
你过18岁生日的时候,有没有和以前生日不同的感觉?
你觉得过了18岁以后和那之前有什么不同吗?
你父母在那一天有送你生日礼物吗?有没有对你提出什么要求呢?
(问柳骋)
本周末就是你18岁的生日了,你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吗?
你觉得下周一你再来到学校会感到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吗?
你最希望在这一天收到什么生日礼物?
主持人:中国历来把成人看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古人要行弱冠之礼,而现在各大城市、学校也会举行成人宣誓,我们到了高三大概会参加这个宣誓活动的。我这里有一份某中学成人宣誓的誓词: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18岁成年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身!
这份誓词虽然看起来有些刻板,却体现出了作为成人的一些基本要求。
三、如何培养独立意识
主持人:18岁以前,大家都习惯了靠父母来养活自己,吃父母的,穿父母的,花父母的钱。可18岁之后,我们就面临走入社会,靠自己养活自己,而不能再依赖父母,甚至要尽自己的力量去供养父母。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前些年,有本书叫《儿子,我只养你到十八岁》曾畅销一时。一听这个题目,大家就这道这本书是一位父亲写的。这位父亲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生存的能力,13岁将其从学校中带出,18岁以后就让他独自到社会上生活,自己去赚钱。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备受争议,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重视对子女独立意识的培养了。假如你是作者的儿子,你18岁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讨论、回答)
主持人:看来我们要适应将来的生活,不仅要学好本领去应对社会竞争,也应该及早的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不大手大脚花钱、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等等。
四、面对面访谈
主持人: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今天这个主题,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和我一起坐着聊一下怎么样?
(请上毕琪辉、王笑犁)
你希望十八岁快点到来吗?或者说自己快一点成人?
有没有对十八岁的到来感到过恐惧或者是不知所措?
在你的脑海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你的理想是什么?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
你的父母平时对你们学习、生活上的管得多吗?
你觉得你的独立意识强吗?如果现在让你完全不依靠父母,你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吗?
你怎么看我刚才提到的那位父亲?
(问王)你已经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的创新大赛,今年的作品是什么内容?是你独立完成的吗?你觉得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做这些研究对你有何帮助?
(问毕)你是我们学校的团分委主席,你觉得团分委的工作辛苦吗?你喜欢这些工作吗?你觉得这些对学习有影响吗?做这些工作对你的将来有什么帮助呢?
去年你们二位分别为我们上了一节语文课,你们当时觉得紧张吗?请评价一下对方当时的表现。你们是否从小就有意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你觉得我们成人之后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
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
最后请评价一下这次团会。
主持人:听了我对两位同学的访谈,大家有什么感想呢?(讨论,回答)
五、总结
主持人:现在有许多学生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却在上了大学之后迷失,逐渐堕落下去。其实我们当中也有类似的人,只不过中学的管理更严格一些,所以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突出。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自己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作为华师一的学生,我们应该具备三个意识:独立意识、精英意识和危机意识。我们既不能对未来过分恐惧,也不能将一切看得过于简单,而应努力为自己的成年做好准备,用实际行动迎接十八岁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