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素材:第六辑 品德修养
阅读: 2189 时间: 2006-02-03 20:19:00 1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沿途擦船而过的有狂涛的喧嚣,有前拥后呼的虚浮的浪沫,有看不见海岸线的汪洋。但是只要帆桅挺直,就可以不畏惧前方的惊涛骇浪,就可以不用躲避身旁的暗流漩涡,就无须害怕波澜迭起的浪峰,就完全可能到达彼岸。品德修养就是人的帆桅。

    人的外貌可以不漂亮,但是人的内心一定要美丽。几乎所有的树根花根都不美丽,但许多长出地面的枝、叶、花却是美丽的。它们靠那并不美丽甚至还有些丑陋的根吸收养分和水分长出一份美丽来。世上很少有人因为长得美丽而受人尊重,相反,会因为身体之外的某些能力和成就,更多是因为内心的高尚而赢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

    内心富有的人即使或是权重一时,或是才华绝伦,或是富可敌国,也绝不会恃才傲物、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他们往往不断地擦拭心灵的窗户,往往会更加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善良宽厚。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就是人的最美丽的东西。人人都具有这样的美丽,人间才会更加温馨,世界才会是美丽的世界。

    若想有意义地生活,就需要在心灵中搭设圣坛。搭设圣坛的材料就是理想、信念、毅力,还有优秀的品德修养。而此辑中所讲的故事可以给青年朋友们提供震撼心弦的资料。

    125、教授 巧 妙 尊 师

     导语:古语说:尊其师才能重其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位教授的做法,既为班主任老师树立了“师道尊严”,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尊师、亲师,重其道、信其道的良好品德。这对孩子来说,可以受益终身。同时,教授的高尚修养也值得我们学习。

    植物学教授的孩子,拿着一棵小草去问班主任老师:“老师,这棵小草的名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班主任老师接过小草仔细看了看,坦诚地对学生说:“老师是学数学的,教的也是数学课,对草实在没有什么研究,你爸爸是有名的植物学家,你还是回去请教你爸爸吧!”于是,孩子又把小草带回家,去向爸爸请教。爸爸接过小草,打量了一会儿说:“我也不大清楚这是什么草,你还是到学校去请教老师吧,老师会帮你查资料搞清楚的。”说罢,他写了一封信,让孩子带给老师。老师拆开孩子带的信,里面已经把小草的名字、特性写得清清楚楚,并解释说,这个问题还是由老师给学生讲清楚为好。老师最终给了孩子一个满意的解答。
126、细 微 之 处 显 善 良

    导语:许多人以自己的优越条件为傲视他人、自以为是的资本,甚至以自己是城市人而沾沾自喜,瞧不起农村人;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资本,想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是浅薄、庸俗的表现。同情弱者,关爱弱者,是一种善良,是一种高尚,是一种高雅,它出于高尚的品格。

    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坐,他是个农村娃,一件崭新的白色半袖衫遮盖不住黝黑的皮肤。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梦寐以求的大学。男青年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母子。

    车厢内闷热异常,男青年感到口渴难耐。

    “方便面、健力宝、矿泉水!”乘务员大声叫卖着。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极奢侈的饮料。读高中时,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如今,他要到外地上学了,衣兜里有了些许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钱。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桶饮料。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最后,他把目光定在拉环的位置。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企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这时,却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兜。

    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砰”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砰”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她为了不使他难堪,没有直接教他易拉罐的开启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一过程。妇女的举动是一种小小的善。

    男青年把这种感激化作了更多小小的善,带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

127、大师 修 养 风 范

    导语:对于门生错误的提醒,勘弥大师故意地“闭上一只眼睛”。他不仅向门生道了谢,而且立即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勘弥“视而不见”其错,不是糊涂,而是清醒,是理智,是宽容,是等待,是洞明心灵世界和教育真谛的若愚大智,也许这就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地方。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你的草鞋带松了。”他回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即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刚系紧的鞋带又弄松。显然他想以松垮的鞋带来表现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他问勘弥:“你该当场教那位门生,他还不懂演戏的真谛。”勘弥答道:“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激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以回报。”

128、宽 容 是 金

    导语:有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会有一时的迷惑,会干出糊涂事,有的人有时处于极端困难中,不得已作出一点有失体面的事。此时,如果能获得别人的同情谅解和宽容,他就能获得一片阳光。宽容比黄金更珍贵。而对这些人持宽容的态度,则更能够表现出人格的魅力。

        一名上初三的女学生,暗恋上自己的老师。女学生被一时强烈的感情驱动,给老师写了一封表示爱情的信。信投递后,她后悔了。老师是一个有了幸福家庭的人,收到信件后,他对自己会产生什么看法?父母知道了这件事后会怎么办?同学们又会怎样鄙视自己?女孩子越想越害怕。她怕老师的同学们的眼光,怕父母突然出现在学校里。恐惧咬着小女孩幼小的心灵,她甚至想到了轻生。

    然而,好几天过去了,一切都很正常。老师没有不同的神情,同学们也没有异样的目光。平静的一切,几乎使女学生怀疑自己是否寄出了那封信。在一次讲课中,老师似乎不经意地批评邮局有时也出现丢失信件的差错。这使女学生的心情更为轻松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次率真的“过失”,就这样被老师化解了。老师没有利用女学生幼稚的“过失”炫耀自己的崇高。他把女学生朦胧的初爱埋入心底,使之成为永久的秘密。这种崇高的宽容,表现了人格的魅力。

……

    农民张大娘家种了一大块红薯,已经到收获期了。邻居胡大爷50多岁,妻子患病在床,家里经常难揭锅盖。有一次,张大娘路经自己的红薯地,看见胡大爷神色紧张挖地里的红薯,一个蛇皮袋装得鼓鼓囊囊。张大娘视而不见地疾步回家悠闲地织起了毛衣。不久,胡大爷提着那个袋子满脸愧色站在她面前,结结巴巴地说:“他,他大嫂,你都看见了!”张大娘一边热情地让座一边说:“老胡呀!我今天连大门都没有迈出一步,能看见什么!你买回这么多红薯也够累的,快回家休息吧!”
129、聚精会神聆听唱歌的聋老人

    导语:对身处逆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对自卑自馁的人致以热烈的掌声,而且是悄无声息地出自内心地,这是高尚人格、高雅修养的表现。文中的老人多么善良,多么慈祥,多么善解人意啊,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修养,难道还不值得仿效吗?

    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可以在这里唱歌哩。想着想着,她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这时传来说话的声音,“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就走了。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小姑娘于是又唱了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最后鼓掌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说完,他仍自顾自走了。这样过了许多年,小女孩长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姑娘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里有名的歌星。她忘不了公园里靠椅上那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到公园找老人,但那儿只有一张长长的孤独的靠椅。“他死了。他聋了20多年哩!”一个知情人告诉她。姑娘惊呆了。那个聚精会神地聆听一个小孩子唱歌并热情赞扬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130、音乐大师竟变成了“聋子”

    导语:有的人因为品格高尚,顾及对方的情面,耳聋却装做耳聪。下文中的老妇人本是耳聪的音乐大师却装做耳聋,同样显示了高尚的品格修养。人生在世,为人处世,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修养是赢得尊敬的资本。

    一个在他父亲和妹妹眼里是音乐白痴的小伙子,因拉小提琴像是锯床腿而感到沮丧。他不敢在家里练琴,便跑到楼区后面小山上的林子里拉。可拉了一曲后又懊恼得流泪,诅咒自己:“我真是个白痴,这辈子也别想拉好琴!”当他看到静坐在木椅上的一位老妇人时,更是抱歉,觉得是自己拉出的难听的声音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老人独享的幽静。可老人却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也许我可以用心去感受这美妙的音乐。”就这样,小伙子又鼓起勇气拉起琴来。当小伙子又拉完一曲后,老人又说了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小伙子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逼问是那位名师的指点时,才说出每天早晨面对住在12号楼的那位“聋子”老妇人练习琴的事,而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更重要的,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131、酒泼到了将军的秃头上

    导语:一个是声名显赫大权在握的将军,一个是地位卑下人微言轻的小士兵,前者却机智地化解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矛盾,显示了将军“做人的智慧”,更显示出将军高尚的人品。任何人,即使权柄在手,也要体恤民情,体谅百姓,平等待人;即使声明显赫,也要举止文明,平易近人。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相反,只会得到表面的服从,而不会赢得内心的尊重。

    一次,   民德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个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士兵悚然,全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悠悠然。他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笑声,人们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了,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试想,乌戴特将军若认为泼酒在秃头上有损于个人的尊严,严词训斥,大发雷霆,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那么,将军在酒宴上将会给人们留下多么糟糕的形象!

118、走 自 己 的 路

    导语:下面的故事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马克思引用佛罗伦萨诗人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走自己的路,要集思广益。因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但是,众口难调,让一切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只能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弃之。走自己的路,是要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是要有明确的正确的目标。走自己的路,决不是即使错误的路,也要一条道走到黑。

    在印度流传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驮着东西到集市上去卖。东西卖掉了,他们开始往回走。路上,老头把孩子放到驴背上,自己牵着驴走。这时候,路上有的人便责备起孩子:这孩子真不懂事,年纪轻轻的,怎么能让老人在地上走呢?

    孩子听了路人的责备,觉得自己不对。立即从驴背上下来,让老人骑到驴背上,老头骑上了驴,孩子在地上走。这时,有人责备起老头来:这老头真不通情理,一个大人,怎么忍心让孩子在地上走呢?

    老头听了觉得有理,于是便把孩子也抱到驴上来,两个人一前一后坐在驴背上走。心想:这回总算合理了吧!可是,不曾想,有人说他们两人太残酷了:两个人都坐在驴背上,驴子压坏了怎么办?怎么不爱惜牲口呢!

    听了这些话,老头和孩子觉得再也没有办法了,于是两人从驴背上跳下来,牵着驴走。心想:这回可算是爱惜牲口了。这么做,路上还是有人有意见,他们笑话老头和孩子是一对呆子,一对蠢货,放着现成的驴子不骑,硬是在地上埃累。

    最后,老头感到左右为难,怎么办都不对,所以便对孩子说:“孩子,咱们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咱们俩抬着驴走。”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