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阅读: 2227 时间: 2006-03-25 21:30:00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讲究方法,共同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首先,要善于倾听。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这样效果往往不佳。不妨换个方式,作个听众,等家长说完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次,家访中,要尊重家长。因为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有时“恨铁不成钢”,个别家长会在一怒之下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还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看到、听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优点,而往往忽视其短处、缺点。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责任的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家访,要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再次,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有些学生在学校做了错事之后往往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在学生家长情绪激动时不要针锋相对,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第四,对学生的要求要达成一致。有时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不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产生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家长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好,能升学,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长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各项活动,说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因此,班主任应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
     总之,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及家长的情况,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共同教育的初衷。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