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大人 | |
许家祥 80多年前,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80多年后的今天,上海市人大代表又提出了这个问题。2007年1月29日,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盛正德、张群等代表认为,现在中小学生的公关能力已经非常强了,“从小就知道和老师培养感情,知道给老师送礼”、“知道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他们呼吁:“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涉及经济关系、功利关系,这对民族会造成危害,后患无穷。”“如果这种风气不扭转,当这些孩子长到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成为社会栋梁的时候,这个社会是非常可怕的。”“现在都在讲不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我们不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将来整个民族会输在终点线上”(见2007年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上海市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要,关系到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值得高度重视。看看今天的孩子们,有的确实过于世故、过于成熟,有的甚至还有几分势利、几分圆滑,其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是到了该救的时候了。再不救,等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以后,病入膏荒,那就没救了!就可能成为堕落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然而,要救孩子,愚以为必须先救大人。 我们不妨冷静地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哪里呢?明眼人都清楚,根子在大人那里。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是可以塑造的。孩子的问题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关键看大人如何教育,如何引导。 孩子身上的问题,也不光是教育的事,尽管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负有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职责。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整个社会“关系”盛行、关系网星罗棋布,不靠关系很难办事的时候,老师再怎么样教育学生不要送礼、不要把精力放到公关上,都会十分的苍白无力。你苦口婆心讲了几十堂正面的课,社会上一个反面事例就把他教育回去了! 反思起来,我们应该承认,孩子身上的问题,教师有责、家长有责,但最主要的还是“社会”的责任,是社会上“大人们”的责任。当整个社会“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时候,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不能幸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什么样的环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孩子是大人的影子,大人的行为举止必然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大人在正道上走,孩子就会在后面跟着。大人如果往邪道上走,却要求孩子往正道上走,那就是自欺欺人的事。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先救大人,把大人救出来了,孩子就有救了! 要救大人,办法很多,愚以为最重要的是要请两位好老师:一曰“民主”,二曰“法制”。有这两位老师的教育引导、规范,社会走上了民主化法制化轨道,办事情按规章制度办了,公平公正公开了,“关系”就没有了用处,请客送礼就失去了市场,社会风气就有望从根本上好转。那时,在健康的、和谐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里,孩子们就会健康成长,成为栋梁之材,就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